分享

徐凯文: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模式不适合中国,推出心理社会服务模式

 高行之 2024-03-30 发布于山东

龙的传人当然会有龙心理

做服务解疑难助力众生
行大道祛害悖创新学科

传普通人听得懂的理论

教人人都学得会的技能

选素质高专业强的执业

做老百姓买得起的服务

助人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是龙心理研究推送的361篇原创文章

============================

中国心理学的提出,归根结底是源于中国人对西方心理学服务效果的不满,也就是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各种神经症甚至包括部分精神病诊断和治疗效果的不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管是不是支持中西心理学的划分,也不管是不是支持中国心理学的建设,心理人一直都在努力,大家一直都在探索中国特色的心理服务模式。

日前,在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上,原北大心理学副教授、著名心理学人徐凯文提出了心理服务的新模式。

徐凯文认为,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绝对是服务全民的,如果用西方心理学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模式,实际上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所以心理咨询模式并不适合于中国。

那么什么样的服务模式让老百姓最容易获得?什么样的服务是最有效的服务?

很显然中国的心理服务必须得做到“简单且有效”,这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徐凯文介绍,他们曾经跟进汶川地震的10个失独家庭,跟进了16年上个月还复访他们。这些案例使们发现,真正提供有效心理服务的不是在大城市里的专家,而是他们身边的人。身边人最能够提供最好的帮助和支持。

这一条路就跟西方非常不一样。西方的心理学还是在象牙塔里,在大学里。私人职业心理咨询师收很高的费用,有经济能力的人才能够得到心理健康服务。徐凯文觉得,这是中国和西方一个本质的不同。

因此,徐凯文他们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个新思路,就是让为基层民众提供服务的村医、社区干部、老师掌握心理学知识,使他们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也能更好地帮助到村民和社区的居民。因为他们的服务很容易获得,就在居民楼底下,就在村民家旁边,只要步行5分钟就可以获得有效的服务。这显然是针对服务的便利性采取的有效措施。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用什么教材来培训这些村医、社区干部、老师?

徐凯文在服务基层百姓的时候,注意到了受教育程度的文化差异问题。他认为,通常心理服务的提供者已经一套共同的话语体系,但是这个话语体系如果放在最基层的话,可能普通老百姓是听不懂的。比如在东北跟村民做心理交流如果你问他最近“焦虑”吗?他可能不知道你说什么。他不知道啥叫“焦虑”。“焦虑”对他来说,是“闹心”。你问他最近有没有闹心的事儿他就明白了。

所以去农村去基层做心理咨询,一定要说老百姓能听懂的语言。于是,徐凯文他们就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跟村医一起来编科普教材,用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来编教材然后,再用这些教材培训村医、社区干部、老师,由村医、社区干部、老师完成基层心理服务。

到这里,培训环节的教材问题就解决了。那么,这个体系究竟如何搭建才能顺利运行呢?

徐凯文老师他们推出的心理服务模式为

心理服务模式=心理服务+社会工作+社会治理

可以看出,徐凯文老师他们推出的服务模式是以心理服务为主导的,是一种综合型的服务模式,我们将这一服务模式称之为“心理社会服务模式”。与此同时,我们预测,中国必将会有一种由政府主导、以社会工作牵头的心理服务模式,我们称之为“社会心理服务模式”,以便与徐凯文老师的服务模式相区分。

徐凯文说:

几年的社会心理服务实践证明,很多极端事件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是在基层,而不是在医院或者专家。这是中国跟西方的心理学走的不一样的道路。我觉得中国的道路更有生命力,更能够解决问题,更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服务到更多的人群,远远超过西方心理咨询所服务的人数。

很多时候心理健康服务是政府购买服务,一切为了服务民众,是一个普惠式的社会服务。

徐凯文强调,这一模式的特色: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因为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是跟人遇到的实际困难有关,他需要社会的帮助但是,西方心理学说只解决心理问题,现实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先解决了需要救助者的现实困难问题,其心理问题就迎刃而解。徐凯文举例说:

一个农村初中女孩,她反复有极端倾向,情绪崩溃以后甚至会攻击伤害别的孩子。她不是故意的,但是她有情绪的时候很歇斯底里,然后就打闹,就有危险。但是,这个孩子不愿接受心理咨询,怎么办?难道就不让她上学了吗?那样可能变得更糟糕。后来我们了解到,她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她和母亲失去了经济来源。母亲因为生计等各种原因从事非法工作,在农村里被人看不起。更糟糕的是她母亲又染上重病。她母亲情绪很糟糕,也会打骂孩子,女孩就更郁闷,极端现象就会出现。一个心理咨询师能解决这种问题吗?后来,我们建议学校心理咨询师联系学校校长,通过当地教育局局长牵头,寻求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一起想办法。首先解决了女孩家的低保问题,母女两人有了一个月3000块钱的补助,在农村吃饭肯定没问题。生计问题解决了,再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妈妈特别感谢政府的救助,主动鼓励、说服孩子接受了心理咨询。我们通过专业的心理方法帮助孩子调节稳定情绪。到现在,她没再出现自我伤害和攻击他人的行为。

对于徐凯文老师提出的这一“心理社会服务模式”,您怎么看?

欢迎每周三晚上来参加中国心理学论坛,或者申请加入“龙心理(中国心理学)研讨群”深入交流。

想让生活更加和谐幸福吗?那就来学习督导学吧!

欢迎参与“中国心理学”论坛!
每周三晚21点开讲
地址:腾讯会议
会议号固定请收藏:670 6436 7972
密码固定请收藏:024666
4月3日主题:
中国心理学的定位和任务应该是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