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429)——熊作芳少将

 在有意无意之间 2024-03-30 发布于辽宁

图片熊作芳将军

熊作芳将军,1913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新县周河乡刘河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全家靠租种地主几亩薄田为生。2岁时(一说为3岁),母亲在贫困中死去,靠祖母抚养成人。熊作芳8岁时开始给地主家放牛,直至16岁参加革命。期间,他看到富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读书,心里非常羡慕,常把牛赶到山上以后躲到学堂的窗外偷听,教书先生发现他爱读书,便允许他到课堂里听课。他在私学旁听了两年,后来被地主发现,将他毒打一顿,才被迫退出学堂。

图片熊作芳将军故居

1929年,红军第一军解放周河地区后,熊作芳参加童子团,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熊作芳参加红军,被分配到红四军第十师政治部宣传队担任宣传员。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期间,在鄂豫皖根据地搞“肃反”扩大化时,熊作芳因受团组织的委派,在战士中发展团员,找人谈话,曾被诬陷为“好吃委员会”成员,并将他收审拘留起来,在生死危急关头,第十师政治部主任梅光荣怒斥诬陷之人,把他保了出来。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熊作芳随部队进入川陕开辟川陕根据地。1933年,他带领宣传队到四川省通江县沙集嘴地区打土豪、分田地,扩大革命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党员。6月,调入中共川陕省委工作,任广元、万源、城口等县少共书记和大金川少共省委组织部长。1935年5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三过草地,两越雪山,历经艰辛,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后,入中央党校学习。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9月,熊作芳奉命从延安返回大别山地区,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红安县七里坪留守处副主任和黄(安)麻(城)经(扶)中心县委书记。1938年5月,根据中央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留守处改建为新四军游击第六大队,熊作芳任政委。他和大队长罗厚福率部挺进到汉口以北、平汉铁路以西的广大地区,打击日本侵略军。不久,部队从百余人发展到了800多人。1939年5月,率部在礼山县余家河一带与伪军吴稚辉部及日军激战,消灭伪军大部,打死日军15人,打伤30余人。激战中,他腿部负重伤。1940年11月伤愈归队时,第六大队与李先念部汇合,合编为鄂豫挺进纵队,熊作芳任鄂东总队队长。

图片熊作芳将军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题词

1941年皖南事变后,熊作芳任新四军第五师一团政委。年底,任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副旅长,奉命和旅长吴焕林率第十四旅一部开辟鄂南抗日根据地,任鄂皖湘赣抗日指挥部参谋长,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鄂南指挥部抗日指挥长兼中心县委书记。1943年9月,任鄂豫军区一分区司令员,代理地委书记,中共皖西地委书记。率部进行了消灭伪八军田维忠部、陈金门部战斗和大小悟山、平坝、陂安南、安麻边、广济、浠水、刘仁坝、黄冈等地区反“扫荡”和反顽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熊作芳任中原军区第十三旅政委、鄂东军区副政委兼地委书记。1946年6月,任鄂东独立第二旅副政委。参加中原突围后,熊作芳奉命统一指挥留在皖西地区的部队,坚持大别山地区的游击战斗。1947年9月,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十三旅政委,鄂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淮海战役后,率部解放了豫东南六县。1949年,熊作芳任潢川军分区司令员兼干部部长,领导地方发动群众,剿匪反霸,建立革命政权。

图片熊作芳和夫人周政文

新中国成立后,熊作芳任潢川军分区司令员兼大别山剿匪指挥部豫南指挥长。1954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六十八军副军长。1955年4月回国后,任第六十八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55年,熊作芳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第九大代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5年,熊作芳离职休养。

1994年1月6日,熊作芳在济南逝世,享年81岁。安葬于老家河南省新县周河乡。(文章来自赵连军、童来喜等编著《金星璀璨——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共和国将帅(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