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晓岚出上联“一笔直通,两扇门敞开”,尼姑怒骂,纪:还没完呢

 皇家书库319 2024-03-30 发布于湖北
       前言
       大家童年时代读的课文当中,是否还记得有一个名为纪晓岚的大学士他和我们印象中的大学士大不相同,既不参政也从未劝谏,却偏偏以一种戏谑调侃的态度对待生活。
       这似乎与我们对古代大学士严肃端方的印象颇不相符。那么,这个传奇的大学士纪晓岚,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为何他的性格会如此与众不同呢


       一、不修边幅的大学士是如何窥见皇权的玄机
       纪晓岚生于清朝乾隆年间一个显赫的世家,他的祖上都是功勋卓著的重臣,因此纪晓岚从小就被寄予厚望,认为他必将大有作为、光宗耀祖。然而,上天作弄,纪晓岚在科举中三次失利,被乾隆皇帝认为“无用”,甚至当面骂他是“腐儒”。
       这无疑是对纪晓岚的巨大打击。在那个仕途至上、科举万能的时代,纪晓岚的前途无疑被毁于一旦。孔子云:“君子不器”,他本可以顺应时势,依靠门第和才学进入仕途为官。但纪晓岚并未这样做,反而开始独立思考,发现一直以来自己所追逐的仕途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
       他放眼朝堂,发现大臣们或谄媚迎合,或互相攻讦,并非都能光明磊落。皇帝的权力无所不在,大臣只是皇权的附庸。纪晓岚明白,跟随这样的君主,自己必将委曲求全,难以臻于至善。


       于是,他选择远离这种争权夺利的生活,开始在民间隐居,一边游山玩水,一边通过文学创作寻求人生的意义。或许正是经历了这次打击,纪晓岚开始逐渐抛弃门第观念和科举观念的束缚,不再相信科举和官场就是成功的唯一途径。
       他独立的思考和平和的生活态度,使他获得了一种超然的心境。在那个科举决定一切的时代,能够跳出框框,不被名利所诱惑,实属难能可贵。纪晓岚正是看清了皇权的真相,才选择远离权力中心,以一种超脱的心态对待人生。


       二、才子佳人,风流韵事传千古
       纪晓岚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独到的造诣,他本人的生活方式也十分洒脱。有传言说,他一生有一妻六妾,好吃好喝,烟不离手。每逢烟花之地,纪晓岚必定前去赴约。
       据当地村民回忆,纪晓岚经常带着一帮文人墨客,闯进他们村里的烟花巷子,抽烟喝酒作画吟诗,通宵达旦不归。虽然如此放荡不羁,但他从不越矩,也从不得罪人,反而受到很多女子的青睐。
       “纪大人长得帅,会说会道,我们村的姑娘都喜欢找他画像诗。”村民王大妈说,“有一次,我家丫头春梅找他写联,他笔下生花,写出'春深不知处,梅花遍天香’,真是字字珠玑,让我们不禁拍手叫好。”


       不仅女子,就连村民也喜欢纪晓岚风流不羁的作风。“纪大人来村里,我们都热烈欢迎,因为他会给孩子们讲故事,手把手教他们写字画画。”村民李大爷说。
       纪晓岚风流的事迹和才华,很快打动了不少文人,他们纷纷与纪晓岚交往。纪晓岚的才华和人格魅力,也感染了这些文人,使他们开始追求一种不拘形式的生活。


       他们也仿效纪晓岚的作风,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文人墨客们甚至还为纪晓岚取了一个雅号“风流才子”,以褒扬他开创的文学新风和人生哲学。
       或许正是纪晓岚开创的这种人生哲学,让他获得了“风流才子”的美誉,成为一代文宗。虽然他与科举毫无关系,但他开创的诗文新风使他获得不输于任何大学士的声名。


       三、泰山一笔,尼姑破口大骂
       纪晓岚虽然与科举官场格格不入,但他的艺术造诣和学识还是获得了乾隆皇帝的注意。乾隆经常召他出游,前往名山大川,并要他吟诗作赋,以自娱。
       乾隆五十五年,乾隆巡视泰山,也将纪晓岚带在了身边。作为五岳之首,泰山素有“天下第一山”的美称,龙气瑞气十分浓郁,许多帝王都曾在此举行封禅大典,祈求天下太平。
       来到泰山斗母宫,当地尼姑恳请纪晓岚为新建的佛堂写下庆贺联语。乾隆皇帝知道纪晓岚善于对对联,便让他照办。


       谁知,纪晓岚写下的八个大字“一笔直通,两扇敞开”,字字带有调戏之意。让尼姑们意识到不对,纷纷怒骂。“你骂什么还没写完呢”纪晓岚淡定应对,续写几字化解了尼姑的怒火。
       这一事件让人看到,纪晓岚的才华与品格并不完全匹配。他或许因为与科举阶层格格不入,而养成了对一切都持戏谑态度的个性。这导致他时常出言不逊,得罪他人。


       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他鲜明个性的表现。正因为他敢于不按常理出牌、与众不同,纪晓岚的艺术才能和人生哲学才能脱颖而出,开创一代文宗的地位。
       他的才华需要与传统观念做斗争,才能绽放光芒。否则,他就会被框定在大学士的“端方正派”印象中,失去与生俱来的创造力。纪晓岚正是与常规思维做着不断博弈,这才成就他的文学成就。


       四、编撰典籍,留芬芳于千古
       晚年的纪晓岚开始投入到编撰事业中。在乾隆三十八年,他应聘担任《四库全书》总编辑之职。
       《四库全书》是清代史上最巨大的编撰工程,汇集了自古以来的典籍共计79338卷,涵盖了人文各学科的珍贵古籍。纪晓岚参与其事,可谓是一生之中最伟大的贡献。
       通过这项工作,纪晓岚将自己卓越的学识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使中国古代的学术成果得以完整保留、流传后世。他沉心静气,一一校点,确保书籍珍本原貌留存。


       虽然他一生不求仕进,但通过这项编撰工程,他的名字与清朝数一数二的大学士并驾齐驱。《四库全书》使他在学术界享有盛誉,学者们争相研习这部集大成的巨著。
       可以说,没有纪晓岚的参与,就没有这部充分整理中国古籍的巨作问世。正是有了这样杰出的总编,《四库全书》的学术价值才能充分发掘和彰显。
       嘉庆年间,纪晓岚病逝。在他辞世之时,《四库全书》的编撰也已告一段落。由于他对古籍整理和保护的卓越贡献,嘉庆皇帝予他“文达”的谥号。


       结语
       这样一个传奇的大学士,用他独特的人生态度诠释了“逍遥”二字。虽然他一生未曾参政,但他开创的文学风气和保存的古籍财富,使他留下了芬芳千古的名声。我们应当怀着敬意,缅怀这位才华横溢、思想独特的大学士纪晓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