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总写不好作文——三月写作教学思考

 7ez45efr 2024-03-30 发布于浙江

这一个月来,我们班写了四篇作文,八首诗歌,三句仿写。

我始终认为,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就要动笔去写,多写是写好的前提。

昨天读了余华写的一篇文章《写作的捷径就是一个字》,文中提到:“只有一个字,就是写,写个二三十年,写作就变成了你的生活。人都想走捷径,就跟学英文一样,我问朋友有没有捷径,对方告诉我,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背单词,越笨的人有时学得反而越好,就是因为他肯下功夫。”

初稿、修改、誊抄,效果如何?

写作文似乎很花时间,先写一遍初稿,再进行讲评修改,再誊抄一遍。但是我再很多时候发现,同学们很喜欢看同班同学的作文,因此再作文点评的时候很兴奋,被投影出来的同学也很有满足感。

但是一番热闹与评赏之后,让大家再修改自己的文章,很多同学依旧不会修改,或者是懒得修改。有的同学就是把老师写的文字再描摹一遍,至于下一次会不会学以致用也难说。

至于誊抄,也分好几种情况,基于本班同学的写作情况,我发现一类同学再初稿时就已经写出了相当不错的文章,而且这部分同学大多字迹工整,基本没有再次誊抄的必要;二类同学字迹工整,作文需要一定程度的修改,但是这类同学在誊抄的时候修改幅度不大,让他们直接用红笔在原文上增删,减少工作量,他们更为乐意;三类同学的作文写得不大满意或是字迹潦草,但是这类同学中存在偷懒的小毛病,个别同学不愿意重新抄写,或者直说“不会修改”。

对于作文,很多时候总是老师们辛辛苦苦批改,同学们仅仅翻看一眼。以至于有老师说:

“每次改作文,就是我在写作文。”

“为什么学了这么久的语文,依旧写不好作文?”

如何破局?

第一,在课堂上及时点出可以学以致用的词句段。

比如昨天在教《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诗中有一个词“绽透”,我告诉大家“以后写花儿盛开就可以用绽透了哦,多么与众不同。”果真,在练习本上立马就有同学用起来了。

第二,步子放慢,要跟着课文学作文,但是不求学一篇就马上用一篇。

从一篇课文中我们总能提炼出一个或者几个写作小妙招,然后让同学们运用这个小妙招写一写练一练。在长期的课堂观察来看,很多同学确实在当堂用起来了,但是一节课过后,这个小妙招又所剩无几。要想长期掌握,必须长期阅读。

第三,长期跟紧一位或者几位名作家,模仿、多写。

我们的语文书上有很多名作家的作品,一次阅读与模仿的量是不够的,这就容易导致很多同学对于方法与技巧只是“短暂的停留”。因此,可以花一段时间去做同一位名家的不同篇目系列阅读,如《跟着名家学语文》系列,长时间的大量阅读同一位作家的文章,多少能从中受益。

就像我自己有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阅读汪曾祺和季羡林的文章,买了一套书籍去翻阅,不但能从这么多文章中了解作家的生平、写作的变化,还会不自觉地去模仿他们的文章。即使模仿的不相像,起码也在心中种下了这位作家的名字。

第四,多写,刻意训练。

写作文的水平是训练出来的,多写多练,熟能生巧,就像余华在文中写的:“当你丰富的情感在一种训练有素的叙述技巧帮助下表达出来时,你会发现比你本身所拥有的感情更加集中、更加强烈,也更加感人。”一些写作技巧确实是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在平常的作文中自觉运用。

第五,尊重儿童,唤醒儿童,养护他们的言语冲动。

我们总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我手写我心”,在很多文章中,小朋友们的语言或许不那么优美通顺,但是也确实感人、真实。那一份真实与童真直抵人心。

有个同学在作业本的仿写中写到:“为什么流星总是白色的,因为它们到达地球的旅程太远,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颜色。”

这不是和纪伯伦的“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相类似吗?

在曹鸿飞老师的《唤醒儿童的言语天性》中也提到:“写作教学需唤醒儿童的言语天性,需要激活学生的言语表现冲动和言语生命的欲求。”“写作教学应破译学生言语生命的密码,顺应其天性,助成、成全言语生命的自生长,将其野性生命中固有的言语潜能发挥到极至。”

教语文,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一颗文学的心、一颗神往阅读的灵魂。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涵咏一句句富有灵性的语言,品悟一个个浸透着灵魂的文字,为的是唤醒一颗颗柔软诗意的心灵。亲近语文,应该唤醒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怎样教语文不重要,只要你教的是真实的语文;怎样教语文很重要,我们要回归到语文的岸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