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贤菩萨的道场为何是峨眉山?其坐骑六牙白象有何寓意?

 博士论西游 2024-03-30 发布于河南

(博士论西游第九四五讲,选自《〈西游记〉与中国古代社会》(132)第三章――生活篇之“多种形式的出行方法和千奇百怪的神仙坐骑”)
在上一讲,我们提到,观音菩萨的坐骑“犼”,则是中国本土神兽。犼,俗称望天吼、朝天吼。“犼”对天咆哮,因其能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助观音菩萨“观众生音声,解脱众生苦”,故成观音菩萨坐骑。
《西游记》中出现的第五个神仙坐骑,是普贤菩萨的白象。
这头白象与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的兄弟大鹏金翅雕纠集在一起,夺了狮驼城,占了狮驼岭,盘踞在西行之路上为妖吃人。
唐僧师徒路过狮驼岭,三个妖怪用计谋抓了师徒四人,先将他们上笼蒸制,后又将唐僧藏在狮驼城王宫内锦香亭铁柜中。
悟空寻找唐僧不见,却听说师父已被吃丧命。极度失望的悟空来到灵山,见到如来诉说前情,如来带领文殊、普贤等灵山众仙,来到狮驼城降妖。
白象见到主人普贤菩萨,只能“丢了兵器,打个滚,现了本相”,菩萨把莲台抛其背上,“飞身跨坐”,它也只能“泯耳皈依”。
在《西游记》中,白象相貌凶恶,犹如“牛头恶鬼”;本领不算太低,挺着一杆枪曾与悟空斗了许久;胆量有点吓人,在大鹏金翅雕的鼓动之下,竟敢与其他二妖一起,要“使枪刀搠倒如来,夺他那雷音宝刹!”
特别是白象的智力确实不高,当被青狮吞进腹中的悟空要出去时,他劝青狮在悟空从口中出来时将其咬死,悟空听到他说的话,便将金箍棒捅到青狮口中,崩碎了青狮的门牙,青狮埋怨白象,“兄弟,你是自家人弄自家人了。”
如此这样的白象为何能成为普贤菩萨的坐骑呢?同样,这还需要从普贤菩萨及其道场说起!
普贤菩萨,梵名三曼多跋陀罗,也被译为“遍吉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为释迦牟尼佛右胁侍,司理行,主三昧。
据《悲华经》记载,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其第八王子“泯图”,在宝藏如来前发愿,“修治庄严十千不净世界,令其严净”,“教化无量菩萨,令心清净”,“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
另据《大日经疏》载:“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
根据《华严经》和《杂花经》记载,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峨眉山,但是却有一定的附会之嫌。
比如,在《华严经》中提到的常在“南赡部洲震旦国西南方”“光明山”演法的是“贤胜菩萨”。经中提到的“贤胜菩萨”和“光明山”,并不明确指的就是普贤菩萨和峨眉山,但唐代澄观法师认为“贤胜菩萨”就是普贤菩萨,并认为“光明山”就是峨眉山。
而《杂花经》虽然明确提到“普贤于道场等门化人天等众,现相海于峨眉山中”,但是该经却是由中土僧人所撰,因此,该经对于普贤菩萨道场是峨眉山的记载,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附会之嫌。
尽管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有附会之嫌,但是却表明中土僧众希望普贤菩萨止住峨眉,兴慈运悲,佑护众生。
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五年,即公元980年,敕内侍张仁赞往成都铸金铜普贤像,高二丈,奉安嘉州峨眉山普贤寺之白水,建大阁以覆之,自此,峨眉山正式成为了普贤菩萨的道场。
据《华严经》记载,“普贤之学得于行,行之谨审静重莫若象,故好象。”
因普贤菩萨“好象”,故《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记载,普贤菩萨发下大愿,在“后世后五百岁、污浊世中”,如有人“欲修习是法华经”,“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示教利喜。”
普贤菩萨的坐骑六牙白象,“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负”,六牙表佛法“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白色表菩萨“无漏无染”,四足表“四如意足”,即“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心如意足、思惟如意足。”
“六牙白象”也是菩萨化身,据《普曜经》记载,“菩萨便从兜率天上垂降威灵,化作白象,口有六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