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98年才开始创制的拉丁文

 紫霞照我 2024-03-30 发布于陕西

1598年才开始创制的拉丁文,是在山寨已有拼音文字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并非什么伟大创举。

1598年之前的欧洲没有文字,且所谓拉丁文是从1598年开始创制。这是我前文《为什么说1598年之前的欧洲没有文字?》的结论。

拉丁文不但是1598年才开始创制,且是在中国,以中国学者为主,在中国音韵学的基础上并借用汉字音义而创制的。

汉字及与汉字形、义、音相关的学术理论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之后,衍生于汉字音义的拼音文字创制就水到渠成了。

中国到明朝时,研究字形、字音、及字义的“小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已经非常成熟。这里特别要提一下音韵学。中国人的老祖宗至少在战国之前,即知道声和韵,这是现代所称声母韵母概念的鼻祖;至少在汉末,汉字的注音方法“切”(现代拼音的鼻祖)已开始盛行;至少在唐末,即已发展出以牙、舌、唇、齿、喉等以口腔生理部位及清、浊等发音方法发音的定音标音理论(音素字母及现代国际音标的鼻祖);至少在宋代,即制定了成熟的韵图(相当于现代拼音声母韵母横竖排列制定的表格)。

在以上文字研究理论特别是音韵学的基础上,在汉字音义完整且成熟的基础上,创制文字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越南喃字,日本假名,吐蕃藏文、蒙元八思巴文,朝鲜谚文,及中国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字,都是在中国音韵学的基础上并借用汉字音义创制的。可以这么说,一个语文成绩好点的高中生,再了解点音韵学和创制八思巴文、谚文的知识,就可以开始轻松创制文字了。

朝鲜1446年推行的谚文,就是借鉴八思巴文的创制经验并改进而来。谚文是用标识元音辅音的字母(牙ㄱ[g]、舌ㄴ[n]、唇ㅍ[p]、齿ㅅ[s]、喉ㅎ[h]等)上下左右拼合成一个形似汉字的方块字,而八思巴文只是用字母上下拼合。谚文中绝大多数这样造出来的字词的义和音与汉字匹配,只有少部分根据朝鲜自身实际事物的意义和读音作一定变化。举例如下(由于手机排版限制,八思巴字是放倒着排版的):汉字 “文”,八思巴 ꡓꡟꡋ(由ꡓ、ꡟ、ꡋ这三个字母拼合),发音 ʋun , 谚文 문(由ㅁ、ㅜ、ㄴ这三个字母拼合),发音 mun;汉字“山”,八思巴 ꡚꡋ,(由ꡚ、ꡋ拼合),发音 ʂan , 谚文 산,(由ㅅ、ㅏ、ㄴ拼合),发音 san;汉字 “胞 ”,八思巴 ꡍꡓ,(由ꡍ、ꡓ拼合)发音pʼaw,谚文 포,(由ㅍ、ㅗ拼合) 发音po。注意,谚文创制时是以当时汉字发音为准,而当时的汉语发音主要杂合有现代的粤语、普通话及江浙方言等的发音,且现代谚文也有一些音变。我在此处仅选取几个和普通话和粤语及现代韩语比较接近的几个字音来举例,也在文后附“东西南北”四字的对比表格图,便于大家理解。由于谚文囿于要形似汉字方块字形的造字规则而限制了造字空间,致使出现太多的同音字,这也是我们看到现在的朝韩想完全废除汉字却又离不开汉字的原因之一。

有了中国文字学、音韵学及训诂学做基础,有了中国传承有序的韵书和字书《广韵》、《洪武正韵》、《尔雅》、《说文解字》、《玉篇》等做基础,并有了之前创制文字的现成模板,拉丁文的创制就非常简单了。

(以下段落内容须感谢@聪颖麻酱Xs的研究成果 )

拉丁文是对应于汉字的字和词造词,不限制字母数量和音节数量,也不囿于汉字的方块字形,并把汉字的很多虚词以属格变化或前缀后缀的方式融合进单词。拉丁文的发音就是汉字的中古音,以《广韵》音为主。理论上,拉丁文的这种造词办法使得拉丁文的造词空间无限大,也就使得拉丁文在一定历史阶段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拼音文字存在致命缺陷,我将另文论述)。

与八思巴文和谚文不同,由于创制拉丁文的中国文人,为刻意隐瞒拉丁文的出处,所以在造词时,就把很大一部分汉字的音用比较生僻的但字义相同或相近的字的音来替代,或者把音、义故意调换,所以它不像八思巴文和谚文一样可以轻松地追根溯源,但我们仍然可以解开拉丁文衍生于汉字的规律。

可以说,拉丁文就是山寨八思巴文和谚文的拼音文字,只是在山寨的基础上改进创新了。而以拉丁文为模板发展出来的其它西方拼音文字,如英文等,更是山寨的山寨。

西方学者把拉丁文称为欧洲的文言文,但真相是,拉丁文是汉字文言文的拼音版。

那么拉丁文的创制方法到底是怎样的呢?拉丁文衍生于汉字的规律又是怎样的呢?

未完待续。性急的朋友可以关注头条@聪颖麻酱Xs 先性了解。

1598年才开始创制的拉丁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