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鱼山的由来,老青岛说鱼山

 青岛城市记忆 2024-03-24 发布于山东

39年前的今天,1985年3月24日,青岛小鱼山公园竣工开放。

小鱼山公园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东侧,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海拔61米,是青岛市首座民族古典风格的园林公园。她矗立于汇泉湾畔,登顶眺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岛城秀美风光尽收眼底。



关于小鱼山的由来,一直以来也是颇有些争议。前期编发过小鱼山的文章,收到了不少老青岛的留言,关于小鱼山、以及鱼山路的由来发来了不少意见。青岛的历史不算久远,但却有许多未解或待解之谜,城市档案论坛希望能够更好的成为一个平台纽带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我们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让一些文史资料更加丰富,那些不太清晰的纹理逐渐清晰。

根据热心读者朋友的信息,重新梳理了一下与大家分享,你所不知道的小鱼山和鱼山路,听听热心读者的一些留言,在此也是仅供参考,小鱼山的故事仍有待进一步去了解研究


“先有鱼山路,后有小鱼山”,这是如今普遍认可的一则论调。德国侵占青岛时期,辟山建道,一条新开凿的道路横穿衙门山,称阿利拉街。1923年,更名为鱼山路,鱼山也由此得名。因修建鱼山路将鱼山劈成两部分,有了东(小鱼山)、西(大鱼山)之说。还有网上流传的有“大鱼山不大,小鱼山不小”的民间顺口溜。
而在不少老青岛的记忆里,小鱼山的前身、包括它的建成年代等都有不同的个人见解。另外,他们也指出,并没有什么西鱼山,也就是大鱼山之说。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些老青岛的说法吧。
老青岛说鱼山

李奕作:
鱼山路不长,只有896米。鱼山路的历史可不短,从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1914年,侵占青岛的日本人用一条砂石路将前海附近一座无名小山劈开,东面是现在的小鱼山,西面我们都叫作“后山”。日本人给这条路取名“名町”,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将“名町”改为了“鱼山路”。

戚实发:

鱼山原本是座无名山,当年附近鱼民打鱼回来在此地晒鱼,常称之为晒鱼的山,顺口了就叫做“晒鱼山”了,后来没有了晒鱼,也或许是取之谐音,就有了“小鱼山”的称呼。再后来开路分隔成了两山,是为小鱼山和后山,没有西鱼山之说。

夫子:

小鱼山原来是座长形山脉,东西相连。鱼山路顶端是开山而来,由此分为东西两个山头。东山头后称小鱼山,西山头被周边居民称为“后山”,大概是相对“前海”而得名吧。两个山头之间隔着一个金口一路的海军大院。
记得六十年代起就有海军高射炮部队驻扎,一直驻到首次大裁军。后山地盘大,有七个炮位。小鱼山少。那年代部队每周末放一回露天电影,每逢放映日便吸引着周边居民前往,男女老少散落山坡。小鱼山的战士都是训练有素的列队而来。


温哥华:

最初因居青岛村东关街东侧,称“东关山”,清军在胶澳设立总兵衙门后,在靠近衙门的这座小山上修筑了炮台,也是德国租借胶洲湾前清军唯一完工的海防炮台。老百姓叫这座炮台为“衙门”炮台,“东关山”也改称“衙门山”了。

一粟:
建议到聊城东阿鱼山曹植墓去了解一下青岛小鱼山与东阿魚山曹植墓之间的关系。或许对小鱼山的旅游业有一定的好处,鱼山梵呗的起源来自于东阿鱼山,鱼山梵呗音乐是由曹植开始的。
今天的小鱼山只是“衙门山”的一部分,因修“鱼山路”将该山劈成了两大部分。


伏龙山的乔治:

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青岛历史文化爱好者,我补充几句:之所以叫小鱼山,是因为附近的会前村渔民在晾晒鱼获,修补渔网,因此得名“小鱼山”。在六十年代初,市政府筹建青岛气象局,最初选址在小鱼山顶,因地处景观风貌区,办公大楼的设计风格偏向复古样式,建设费用太高,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政府财政困难,只好把气象局设立在后方的伏龙山顶。

鱼山上的“湛山精舍”

luantao:

我生长在小鱼山,但我周围没人知道小鱼山的名字,都称之为大庙山,原因是山上曾建过庙宇,虽然在我记事的时候庙已经拆掉了。那时遍地砖头瓦砾,青色的断砖上制有花纹,也曾见过残破的“精舍”字样,只是并不解其意。山边22号院里住着一个老尼姑,我们去过她家里玩,据说她曾在庙里住过,但只是据说。后来,山上还建了民兵炮台,在七十年代军事演习时还开了炮,我们一群熟悉地形的孩子绕过封锁,躲在炮台下听那震耳欲聋的炮声。小鱼山的名字以前应该并不著名,是建成小鱼山公园后,慢慢被当地人接受。当然,这个大庙山,不是青岛人常说的贮水山。
鱼山上的“湛山精舍”
关中情:

我是鱼山路上的老居民,现在我家仍在鱼山路上。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没有人把小鱼山称为衙门山了,而是很直观地称其为大庙山。鱼山路周边的人们所谓大庙山就是指的现在的小鱼山。而辽宁路,黄台路那一带的民众把现在的贮水山称为大庙山,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称谓,大家全都明白。我们小时候上大庙山上玩都是小心翼翼、屏心静气的,因为大庙里的晨钟暮鼓营造了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是很有气场的。

大庙毁于五十年代末,庙既不存但名称仍延续了很多年,我们偶尔也会把它叫作鱼山,反正大家都能听明白,至于有人所说的大鱼山,我们那会儿都叫它后山,那时山上有驻军,有时部队周末在操场放电影,我们会口口相传说,后山晚上演电影!那一定是一个愉快的夜晚。关于小鱼山的命名,我个人更倾向于山以路而名的说法。


牛培洪:

    我们家是上世纪70年代搬到小鱼山4号的,爬山、打鸟、捉迷藏,我和小伙伴们每天疯玩到很晚,直到母亲那严厉的喊声一遍遍传来,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跑下山。在小鱼山上玩很过瘾,山上绿树覆盖,山顶有德占时期的碉堡,还有坚固的炮台。

山上树多,初夏和小伙伴们会挎着篮子采摘槐花,粘知了猴,那是最快乐的时节。小鱼山要建山头公园了,消息传来,我们可高兴了,紧接着,山顶上供民兵操练用的四门高射炮也撤走了,1983年正式动工,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建成了中国民族风格的山头公园。

有读者表示,鱼山路周边都是以胶东地区县名命名。如文登路,荣成路,但就是没有乳山路。上海也是以地名命名路,就有乳山路。“乳山”胶东发音为“yushan”,会不会是以“鱼山路“的发音代替“乳山路”?
李奕作老师在说起鱼山路路名时表示,有网友指出,此“鱼山”并非地名,而是佛教用语。“鱼山梵呗”本是佛教典故,1934年湛山精舍在此山竣工后,这里成为佛教研修之地,此山便被称为“鱼山”。“乳山”说不能成立,是因为“乳山县”1945年才有其名,而鱼山路则早就存在了。

起蒙:

鱼山路和乳山是两个概念。没有乳山路,是因为乳山从文登分出很晚,上世纪二十年代青岛市道路命名没有轮上。

湛山精舍这个建筑建在山顶,确实显得不伦不类,比那三个亭台楼阁是差的太远。

大鱼山七八十年代还有一个炮连,养着猪。那时爱国卫生运动如火如荼,学生们都去炮连的猪圈外挖蛆蛹装在火柴盒里,带到学校。

鱼山扬名源自“湛山精舍”

鱼山扬名成为青岛的名胜,源于三十年代修建的“湛山精舍”。在1939年评出的“青岛市乡二十四景”中,被喻为“鱼山梵呗”而名列其中,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鱼山”。
”湛山精舍“山门石坊

石坊前书“湛山精舍”,后书“回头是岸”,均为吴郁生所题。两端石坊上楹联为叶恭绰1936年手书。

“湛山精舍”是湛山寺的下院,建于1934年,位于小鱼山顶部,中式古典建筑,二层楼房,上下各9间。由前北洋军军长王湘汀出资修筑的。建湛山精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市内居士听经,故称:“湛山寺作为出家师傅们熏修之所,湛山精舍作为居士们熏修之所”。逢周日下午倓虚法师来此讲经,或由其首座弟子代讲,听者甚众,名噪一时。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第一海水浴场及小鱼山顶部的“湛山精舍”。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青岛拍摄的电影《两个小足球队》,小鱼山顶部的“湛山精舍”清晰可见。


如今的海水浴场与小鱼山顶部的“揽潮阁”

1958年6月21日至7月3日,建筑工程部在青岛组织召开全国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有专家学者提出,应该拆除鱼山上的“湛山精舍”。理由是,这个建筑粗简,风格平俗,与地理环境不协调。1959年,青岛市城市建设局遂将“湛山精舍”拆除。

前几年本公众号曾编发《小鱼山上的“湛山精舍”》图文后,已故文史专家鲁海老师给我发来信息:“一九五六年,梁思成和中国建筑学会调研青岛建筑。因”湛山精舍“黑瓦黑墙与全市建筑不协调而拆去”。

虽然小鱼山尚的“湛山精舍”被拆了,但“湛山精舍”在加拿大多伦多得以重建乃至进一步发扬,这些在之前的文章里也专门编发过。

1985年3月24日,小鱼山公园建成开放



1982年,市政府决定建设小鱼山公园。1983年4月开工,建有亭、阁、曲廊、壁画、主题山标、石质游览路、台阶路。1985年3月23日,青岛小鱼山公园工程竣工,3月24日对外开放,命名“小鱼山公园”,这是青岛市区距海岸最近的一座山头公园。

1992年,评为青岛十大景观之一。1997年12月,评为“山东省文明公园”称号、2001年被评为“青岛新十景”之一,誉为“鱼山海月”。


小鱼山确实很小,但却一丝也掩饰不了她的美。这里是俯瞰青岛美景的最佳之地,碧海蓝天、红瓦绿树、波光帆影、海天一线尽收眼底。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