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章 杀螨剂分类介绍(1)

 昆仑圃 2024-03-30 发布于四川

第十章  杀螨剂分类介绍

本章目录:

第一节  杀螨剂的抗性问题
第二节  杀螨剂的作用和性能概述
第三节  绿色杀螨剂
第四节  早期的化学杀螨剂
第五节  作用于害螨呼吸系统的杀螨剂
第六节  作用于害螨生长发育的杀螨剂
第七节  化学杀螨剂的全球市场变迁


第一节  杀螨剂的抗性问题

          
杀螨剂通常放在杀虫剂下作为杀虫剂的一个重要类别,这个类别的化合物通常以杀螨而不是杀虫为主要目的,但有些杀螨剂能杀昆虫纲下某些种类的害虫,反过来有些杀虫剂也有杀螨活性,这样的杀虫/杀螨剂就叫作“虫螨兼杀”。

我们在第九章介绍的农业害螨,大多数生命周期比昆虫短,但繁殖速度比昆虫快,最高一年可繁殖二十余代,这么快的繁殖速度,意味着接触到化学剂但依然存活下来的个体,能在短时间内通过基因突变将其对化学剂的抗性遗传给下一代,在杀虫剂的浸淫之中,最终流行的害螨,将会是有耐药即抗药基因的后代。

我们到杀螨剂的抗性,其实说的是害螨杀螨剂抗药性。害螨不仅容易快速对杀螨剂产生抗性,我们用来对付害螨的杀螨剂种类也相对比杀虫剂少,反反复复使用同一类别甚至同一品种的杀螨剂,也给抗性带来了更大的难题。因此,在选择和施用杀螨剂的时候,要特别重视杀螨剂的抗性和交叉抗性问题。
          
包括杀螨剂在内的现代杀虫剂都是单作用位点,施用多次就会在害虫/害螨身上产生各种各样的抗性,如代谢型抗性,即害虫/害螨体内产生减毒、破毒或排毒的防御机制;作用位点抗性,即害虫/害螨降低体内与杀虫剂结合的作用位点(受体)的亲和力和反应水平;行为抗性,即害虫/害螨有了对杀虫剂的认知而拒食或逃逸转移;渗透抗性,即害虫/害螨外表皮产生防御物质减缓药液向其体内的渗透性和渗透速度。
          
交叉抗性指的是害虫/害螨会对几种具有相似作用机制的杀虫/杀螨剂产生共同的抗性,譬如害螨如果已经对哒螨灵产生了抗性,那么喷施与哒螨灵相同作用位点的唑螨酯时,害虫也会对唑螨酯产生与哒螨灵一样的抗性,哪怕这个地区这个种类的害螨以前只接触过哒螨灵而从未接触过唑螨酯这种杀螨剂。
          
为了管理农药的抗性问题,国际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和国际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RAC)把杀虫剂/杀菌剂根据其作用机制即作用位点划分为不同的组别,同一个组别中的杀虫剂/杀菌剂的作用位点相同,交替或轮换施用时就极容易产生抗性增强和交叉抗性,因此抗性管理的基础要点是,同一种杀虫剂 /杀菌剂施用于同一季作物时,一般不超过2次,易产生抗性的农药则只能施用1次,后续的防治工作就必须换用其他组别不同作用位点的杀虫剂/杀菌剂。     

          
第二节  杀螨剂的作用和性能概述
          
杀虫剂首先需要进入到害虫体内才能进一步到达作用位点,进入害虫体内的作用方式有通过害虫体表渗入(触杀)、害虫取食时随植物组织一起被摄入(胃毒)或吸入(内吸),以及挥发性药液通过气孔被吸入(熏蒸)这四种方式。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后到达不同的作用位点以不同的作用机制实现杀虫或抑虫目标。
          
对刺吸式口器的螨而言,作用方式主要是触杀和内吸,但大多数杀螨剂其实没有内吸性,而且许多害螨不是通过刺吸植物的维管束而是直接刺破植物细胞吸食细胞中的胶状物质,因此杀螨剂通常需要对植株进行全覆盖喷施,喷施的重点在叶片背面。没有内吸性但在植物组织上渗透性好的杀螨剂,能够从叶片正面渗透到叶片背面,对全覆盖喷施的要求可以不是很严格。
          
几乎所有的杀螨剂都杀叶螨科害螨,包括二斑叶螨、朱砂叶螨、苹果和柑橘红蜘蛛(全爪螨)、柑橘黄蜘蛛(始叶螨)等,当然杀螨活性和抗性程度不一样;但许多杀螨剂对跗线螨(茶黄螨、草莓白蜘蛛)、锈螨和瘿螨没有活性或者活性很低,能够杀全部或大部分种类害螨的杀螨剂,我们称之为全能型杀螨剂
          
几乎所有的杀螨剂都对幼螨和若螨有最高的灭杀活性,除此而外,有些杀螨剂杀卵而不杀成螨,另一些杀螨剂则杀成螨而不杀卵,这两类杀螨剂在虫口密度大时需要混配到一起施用,而卵螨兼杀的杀螨剂对螨的各个生命形态(卵、幼螨、若螨和成螨)都有灭杀活性。
          
杀螨剂起效的快慢通常以击倒速度的快慢来衡量,实际上指的是害虫停止进食为害而不一定是立毙;起效快即速效的杀螨剂杀成螨,1-3天内就能显著减少害螨虫口、有效控制害螨为害,但如果不能杀卵,虫口密度就会很快得到恢复。杀卵但不杀成螨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螨剂,如果药液的残效期(残留在作物上并保持杀螨活性的天数)足够长的话,与杀成螨但不杀卵的速效型杀螨剂相比,总体防效可能更高。
          
多数杀螨剂的杀螨活性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被称作温感型杀螨剂,大多与温度呈正相关,即温度越高杀螨活性越高,但超过32℃则不宜施药,易对作物产生药害;正相关的温感型杀螨剂在低于15℃的环境温度下杀螨活性会急剧降低。
              
有些作物对某些种类、尤其是早期的杀螨剂敏感,容易产生药害,不过目前市场主流的杀螨剂都强调作物安全,不易产生药害,但对芽苞形成期和幼果期的作物而言,仍应慎用。
          
实践上,除了要考虑杀螨剂本身杀卵与杀螨、长效与速效、作用位点与抗性外,还要根据螨的种类、作物的种类、作物的生长阶段、季节与环境温度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杀螨剂和杀螨剂复配。

细小到肉眼不易见甚至不可见的螨其实无处不在,在生态平衡时,它们不一定会发展到影响作物收成的程度,因此防治害螨的策略,要把保护天敌和生态平衡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
          
          
第三节  绿色杀螨剂
          
我们先从传统的害螨防治手段说起。
          
螨类害虫除跗线螨外,都喜欢高温晴燥气候,因此雨水或者对植物强力喷水不仅可以直接将叶片上的害螨击落倒地造成伤亡或因饥饿死亡,而且湿润的植株也不利于它们取食和生活;但叶片上滞留的水分容易使真菌的分生孢子萌发从而发生真菌病害,所以喷水杀螨只适合在晴天进行。

这是我们用机械的/物理的手段杀螨。另一种使物理的而不是化学的方式杀螨的是园艺用矿物油或植物油。
          
1. 园艺矿物油/植物油
          
园艺用的矿物油和植物油喷施到暴露在外的害螨尤其是幼螨和若螨身上,堵塞它们用以呼吸的气孔,使其窒息死亡,油膜覆盖在虫螨的卵上,也能使卵窒息死亡。园艺矿物油或植物油也可影响到害虫/害螨取食或干扰其新陈代谢。
          
矿物油/植物油只对暴露在外、被矿物油/植物油覆盖到的虫/螨及卵有效;喷施后会挥发或蒸发,干了以后就没有任何残效,不再起杀螨/杀卵的作用,因此需要反复喷施,但喷施多了对作物不利,因为它们也会堵塞植物的气孔,滞留在作物叶片上也会影响光合作用;有些作物对矿物油敏感,容易烧苗或伤害嫩枝、嫩叶或芽苞、花苞,新移栽或受旱脱水的作物不宜施用,超过32℃的高温或冰冻温度下不能用,叶片湿润时不要用。矿物油/植物油不能和硫磺混用,施用硫磺后30天内不宜施用矿物油/植物油。
          
注意市售的园艺用矿物油/植物油分两种,一种用于冬季采收后的果树作物或花卉、园林植物绽发新芽前进行清园,这种矿物油/植物油浓度高,不能用于春夏已经抽生芽苞和嫩枝嫩叶的作物,否则会对作物造成损害。
          
园艺矿物油是石油经精炼、提纯、去除对植物有害物质后的园艺专用油,植物油包括大豆油、棉籽油等,纯度没有矿物油高,因此相对更容易伤害到作物。

2. 印楝油/印楝素
          
印楝[liàn]油萃取自印度苦楝树(印楝树),虽然也可被归类到园艺植物油中,但其杀虫机理是物理的但更是化学的,其活性成分为印楝素,印楝素包含十余种化合物组分,现在能够确定的有含量最高、拒食活性最强的印楝素A,其次是拒食活性较低但抑制昆虫生长发育活性更强的印楝素B。复杂组分的印楝素产生研究人员至今还没弄明白的多作用位点的杀虫/杀螨机制,因此即使印楝素更多是化学机制杀虫/杀螨,害虫/害螨也不易对其产生抗性。
          
印楝素对害螨的作用有拒食、忌避、胃毒和绝育,其中以拒食和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作用尤为显著,这 2 种作用方式在植物源农药研究中也最具代表性。和大多数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化学杀虫/杀螨剂一样,印楝素对害虫/害螨只有包括内吸在内的胃毒作用,没有触杀作用,所以起效慢,需要5-7天才能达到防效峰值。
          
印楝素成分复杂以致化学合成十分困难,作用机制也尚未完全了解,但不耽误它成为一种近乎完美的农药,对各种农、林、储粮和卫生害虫都有生物活性的同时,对脊椎动物的毒性极低,对鸟、鱼、蜜蜂、蚯蚓等非靶标生物安全,在作物和土壤中无残留。
          
印楝油还可阻止真菌的分生孢子在叶片上萌发和渗透而起到抑菌/杀菌作用。

植物源杀虫/杀螨剂除了印楝油外,还有苦参碱、鱼藤酮等,但苦参碱和鱼藤酮无选择性的杀伤力会格杀天敌和益虫,使生态失衡,影响作物自身以及借由天敌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

3. 硫磺
          
硫磺这种无机物对各种螨类害虫都有效,可用于防治比较棘手的番茄刺皮瘿螨、葡萄缺节瘿螨、荔枝瘿螨、枸杞瘿螨等瘿螨科害螨,整枝、摘除病叶与病枝后喷施硫磺可有效预防害螨为害新叶与嫩梢以及转株扩散为害,秋冬收获后喷施硫磺进行清园也可预防来年害螨复发。同时,硫磺也有很好的杀虫/杀菌效果,对果蔬作物的白粉病防效显著。
          
硫磺的杀虫/杀螨/杀菌活性取决于其颗粒度和温度,颗粒度愈细,温度愈高,硫磺的挥发性、分散性和粘着性就愈好,活性愈高;冬天低温(低于4℃)时不能发挥药效,夏天高温(高于32℃)或高湿时易产生药害,尤其是一些对硫磺敏感的作物。硫磺施用后至少两周内不能喷施矿物油或植物油。
          

除硫磺外,常用于清园的石硫合剂和松脂酸钠也能用于杀螨。


              
          
第四节  早期的化学杀螨剂
          
早期的化学杀螨剂一直与化学杀虫剂通用,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和烟碱类杀虫剂中都有一些产品可用于杀螨,它们大多作用于昆虫和螨的神经与肌肉系统,使昆虫与螨发生神经紊乱或肌肉麻痹而饥饿死亡。这类杀虫/杀螨剂毒性高,击倒快,但残效期短,且不杀卵。由于对人和哺乳动物、蜜蜂、鱼等水生动物高毒,现已在世界多数国家禁用、或正在被限用与禁用;已被禁用的著名杀螨剂包括甲萘威(西维因)、三氯杀螨醇、三氯杀螨砜、甲氰菊酯等。本章介绍的各种杀螨剂,原则上不涉及已被禁用或面临禁用风险的杀螨剂。
          
菊酯类杀螨剂包括联苯菊酯、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虽然杀螨快而高效,但残效期也很短,且不杀卵,同时对天敌和益虫杀伤过大损害生态平衡,反而容易引起害螨反弹或其他害虫乘虚而入。作为菊酯类杀虫/杀螨剂的甲氰菊酯(日本住友灭扫利),对鱼等水生生物高毒,国内已有多起将甲氰菊酯用作鱼塘 “清塘剂” 或将残液倒入河中毒死大面积养殖与野生鱼类的报道。除对水生生物高毒外,甲氰菊酯也被认为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病的风险因子而在欧盟国家禁用。
          
烟碱类杀螨剂如噻虫胺、噻虫嗪等对蜜蜂高毒,被疑为“蜜蜂崩溃综合症”的元凶,欧盟和美国禁止其在户外使用。相对而言,啶虫脒对蜜蜂的毒性较低,可户外施用。
          
有关菊酯类和烟碱类杀虫剂的分类介绍,可参见本书“杀虫剂分类介绍”的有关章节。
          
阿维菌素、弥拜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
          
早期作用于神经与肌肉系统的杀螨剂中,只有维生素发酵类化合物阿维菌素老当益壮,虽然由于长期使用产生了很高的抗性,但阿维菌素是一款全能型杀螨剂,对二斑叶螨、始叶螨、全爪螨等各种叶螨,茶黄螨、草莓白蜘蛛(仙客来螨)等跗线螨,以及锈螨(锈壁虱)和瘿螨在内所有害螨的幼螨、若螨和成螨均能灭杀。
          
阿维菌素虫螨兼杀且广谱,可用于防治大多数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以及蓟马、潜叶蝇、线虫等农业害虫,缺点则是不杀卵、抗性高。
          
阿维菌素虽然不具内吸性但跨层渗透性强,喷施时只要喷到叶片正面,就能对活动在叶片背面的虫螨产生作用,残效期为15-20天。
          
阿维菌素的混配性好,被称为杀虫剂的万金油,与各种其他类型的杀虫剂混配,不仅可以扩大其本来已经很广的杀虫谱,还可以改进其因抗性带来的杀虫效果。
              
阿维菌素的衍生物弥拜菌素(又称米尔贝霉素)改进了阿维菌素不杀卵的缺点,在日本、韩国、法国、巴西、美国等超过45个国家/地区都有杀虫/杀螨剂的登记。
          
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螨作用虽然很少有人提及,但它对叶螨科害螨被证实有良好的防效。乙基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一样,都是微生物发酵产物,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位点,与其他杀螨剂不产生交叉抗性;乙基多杀菌素更被列入AA级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农药清单中
          
下面介绍的是当代主流杀螨剂,这些杀螨剂专门或者主要用于杀螨,可以分成作用于害螨呼吸系统(线粒体)和作用于害螨生长发育(几丁质合成与蜕皮)两大板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