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橡树 | 朝鲜战争与抗日战争的比较说……

 流浪的橡树 2024-03-30 发布于四川


往期索引:

流浪的橡树俄乌战争全集(包括以哈战争,更新至3月18日)

到底是苏联人或日本人炸死了张作霖……

从“老虎钳行动”到常风行动,惊心动魄的越南战争最后的20小时

第74军鏖战淞沪,“虎之师”横空出世……

俄乌战争观察:解读普京胜选与战争的关联……

俄乌战争观察:法国出兵、台湾与俄贸易、乌克兰的新战略……

俄乌战争观察:莫斯科恐怖袭击事件和俄军压境预备春夏攻势

俄乌战争观察:莫斯科暴恐事件真相与谎言、乌克兰向黑海出击……

从莫斯科恐怖袭击,回望车臣战争

俄乌战争观察:外溢战争的后果,往往比升级战争更为残酷……

朝鲜战争期间,我军整装待发的先进喷气式飞机。

题记:

这篇文章讲述战争常态和基本逻辑,参考有助了解俄乌战争态势及走向。

抗日战争与朝鲜战争,为我国在近现代史上以弱对强的两场战争,深远影响中国及世界格局深远。

两场战争颇有相似性,可比性。

其中,就以弱对强而言,虽然中国在两场战争中都处于弱势,但是两种劣势及敌我战力差距,却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如何厘清这些区别?

先说抗日战争。

日本为世界主要工业强国,综合国力遥遥领先中国。

这样,中国军队以弱对强的“弱”,不仅体现在兵力火力的数量和质量方面,更是体现在双方国力对比下的军队装备、构成等等“代差”方面。

正因如此,战争爆发不过数月之间,现代化日军陆海空并进,即由华北、华东全面侵入中国,侵占中国东部及沿海等较为发达地区,兵锋深入华中及武汉腹地。

如此战至1940年、1941年期间,日军通过诺门坎战役,争取到与苏联签订和约,迫使苏联关闭了西北国际通道,以及日军在华南、东南亚开辟战场,截断滇越、滇缅公路,断绝了中国向南洋进出口的大门,更是将中国抗战逼向绝境。

当时,中国不仅极度匮缺油料、军火、药品、粮食等等战争物资,同时,中国军队更是极度匮缺战机、坦克、重炮、战舰等重火力技术性武器装备。

这样,中国唯有以一支几乎以步兵为主的近代化平面军队,对战一支有着世界一流装备的陆海空现代化立体日军。

其间战争代差,清晰可见。

因而,中国军队以弱敌强,要想抵抗现代化日军动辄投放数百公里,数十公里,数公里的战机、战舰、重炮等等陆海空火力的攻击,唯有以火力投放不过数百米或者1、2公里、10来公里的地面步兵,重兵集结,以血肉之躯正面抵挡。

也就在抗战最为艰苦阶段,八路军集中105个团主力,向华北日军后方发起大规模袭击作战。

这即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八路军改编誓师大会。

从影视剧和一些文章去看,历史上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集中优势兵力发起突然袭击,打击日军腹背,看似作战轻松。

实则,百团大战确属八路军八年抗战最为艰难的一次战役。

原来,尽管华北日军并非侵华日军主力,却同样装备拥有大量的重炮、战机、坦克等现代化技术武器,同时日军控制公路、铁路保障运输,装备电话和无线电设备,有着较为完备的通讯体系。

这些条件提升了日军作战效率,为我军作战形成极大困难。

尤其在武器装备上,中日双方装备差距更为明显。

当时部署华北日军主要为治安部队,并非日军主力,但是,这些部队按照日军装备规范列装了很多战术性装备,其中,仅是九二步兵炮,日军将之配属到大队,甚至中队等作战单位使用。

此外,日军以大队、联队、旅团和师团等不同等级的建制实施作战,即能得到日军联队、旅团、师团及军,乃至更高层单位的战机、重炮、坦克等火力加强。

这样,就百团大战时期双方装备对比,以八路军装备所有火炮、技术武器,可能仅仅相当日军2、3个联队装备。

须知,真实抗战并非仅靠地道战、地雷战、拼刺刀等等决胜,决定战场胜败、伤亡多寡的主要的、根本力量,是火炮、飞机、坦克、机枪等等远程火力、技术火力、重型火力。

至于战场枪伤、刺刀伤,不过极小部分。

平常,我们从小说、影视剧里经常看到的近战肉搏、拼刺伤亡,在真实战场发生概率极低。

尤其在兵力投入、使用和作战效率方面,相比八路军以军号、旗语通讯,徒步机动等等,日军凭借其现代化通讯、交通优势,一旦遭到袭击,即可很快调动其快速反应部队四面策援,化解危机。

如此一来,更是加大了八路军抗日作战的困难。

因而,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集中超过100个步兵团的优势兵力浴血奋战,多次在华北主动出击日军,最终,八路军分散用兵,四面出击,依然无法对华北20余个日军大队予以歼灭性打击。

当时的八路军既无援军助战,也无稳定的后方基地,又要以弱袭强正面突破日军压倒性火力,故而为实现战前预定作战目标,付出了极为惨烈代价。

百团大战期间的晋察冀八路军。

华北敌后战场如此,在长江中游及河南中原正面战场,也是如此。

武汉会战期间,国军集中了第九战区、第五战区及配属部队超过50个步兵军的100万大军,对战日军华中派遣军之第2军、第11军的100余个大队20余万人。

最终,在国军以1个军对抗日军2个大队的情况下,我军却又迫于日军陆海空强大火力步步进逼,在武汉外围及华中等地完成了滞缓日军攻势,消耗日军战力的作战以后,只得让出武汉,转进长江两岸腹地,凭借山川及第二地理棱线有利地形,进入持久消耗作战。

可见,唯有国力、战力、装备、物资等,才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元素。

决定战争胜败,绝不是单纯的比数人数、兵力。

马克沁机枪的发明,标志着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出现,人类战争为之发生变化。

其实,无论战事、战史、或者战争理论,都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即科技、物资等战争资源整合形成的战力,其对战场走向的影响,远远高于抽象的智谋、士气、精神。

马克沁机枪的发明与实战的使用即可说明问题。

马克沁机枪为最早出现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使得人类战争为之发生飞速的变化。

当年,在50名英军官兵围绕4挺马克沁重机枪而形成的防御火网面前,5000余名士气高昂的祖鲁战士无视战力代差,轮番发起冲锋,却最终遗尸3000余具遗尸,惨败溃散……

这一战例,最能够说明交战双方出现战争代差的问题。

也最能够让人清醒,战争就是国力、军力、经济力和技术力的综合比拼,任何小说影视剧和口碑相传的诸葛亮摇鹅毛扇的故事,无外乎就是中药罐熬制的一碗鸡汤。

再说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也是一场以弱敌强的非常艰苦的作战。

不过,相比中国以几乎是近代化的平面军队,对抗日军这样的现代化海陆空立体军队,代差极为明显八年抗战,朝鲜战争即为二战以后的一场典型、立体、现代化的机械化战争,志愿军以弱对强的“弱”,主要体现在兵力火力的数量和质量方面。

朝战爆发相距抗战结束,不过大致5年。

因为在二战中出兵数百万应付欧、亚两个战场,美国战后则忙于对抗苏联冷战的全球布局,以及忙于欧、亚地区的战后建设,故而美国在二战期间形成强大的机械化战争军工、科技和军队等等并没有转型,也就随之消化、投放在朝鲜战争。

就此来看,朝鲜战争期间,以美国、苏联为主的冷战两大阵营除却拥有原子弹,其余电脑、导弹、直升机等等技术尚未定型,较少投入战争。至于其他数量极大的航母、战舰、战机、坦克等等技术武器,都是未及进行系统化升级,双方对抗也就难以形成“碾压对方”的绝对优势。

可见,相比后来越南战争有了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形态,当时的朝鲜战争对美、苏、朝、志愿军及其他参战国,纯属机械化战争框架内的一场顶级、末代机械化战争。

于是,双方抓紧造军舰,造飞机,造坦克,造重炮……

再于是,朝鲜战争始终并没有超越二战模式,两军对垒,前方后方,阵线分明……

这样,朝鲜战争期间,主要战场在朝鲜半岛,战争对鸭绿江以西的东北、西伯利亚交通线,不形成威胁;对中国、苏联国境内的工业、农业及其他军事资源基地,同样也不形成威胁。

长清之战后,元山港堆积如山的物资和准备转运的美军。

这样,在得到中苏朝等各方的后勤保障前提下,志愿军最初以陆军跨越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得到苏联空军、朝鲜空军及装甲兵团配合和联合作战,得以与美军及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展开最初的较量。

志愿军入朝参战,发起抗美援朝军事行动,既不是单纯的中国对美国的战争,也不是单纯中国军队对美军、韩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的战争。

就政治和军事上看,应该是基于邻国与国际道义,为消除美军、韩军对中国东北潜在的战争威胁,中国作为东方阵营的主要力量,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派出志愿军入朝作战。

因而,志愿军入朝作战,从最开始就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等方面,都得到了友好邻国的支援、支持。

志愿军入朝作战,并非孤军作战。

在第一、第二次战役期间,三十余万志愿军作为主力,主动出击、反击美韩及联合国军,从出朝鲜初期,即得到了苏联从伯力、海参崴、大连等地抢运转来的大量汽车、油料、军火、粮食等物资支援。

同时,朝鲜、苏联零星空军、防空兵,朝鲜装甲兵团等等友军,也是与志愿军取得联系,配合助战。

因此,志愿军能够连续突击,在第一、第二次战役结束以后,快速发起第三次战役,在朝、苏技术兵种、军种部队配合下,长驱反击三八线。

现在再看朝鲜半岛地形即可发现,朝鲜半岛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半岛腰间平均距离约260公里左右,背靠东北及苏联,隔海相望日本,东西两面临海,正是局部机械化战争的最佳战场。

朝鲜地形及半岛东西主要交通线示意图:红线描绘的平壤至元山线、仁川、汉城至江陵线,以及居中的三八线。

不过,朝鲜半岛主要交通线、山川走向为南北走向,仅在三七线地区有仁川、汉城至江陵,以及三九线地区的南浦、平壤至元山这两条最主要的横贯东西的交通线。

因而,就宏观战略而言,如是实施运动作战,南北对战就需要在东西两个战场展开。

同时,如是战争进入三八线地区的阵线作战,南北双方就必须背靠三七线地区、三九线地区的东西交通线形成依托。

也因为此,麦克阿瑟在釜山反击和仁川登陆逆转、控制朝鲜战场以后,即兵分东西两路,夺得三九线地区的南浦、平壤至元山的横贯东西交通线,并且以此为依托,向鸭绿江正面推进。

之后,志愿军在连续三次作战夺得战场主动,反击三八线地区之后,同样也是兵分两路向南推进,与美军为争夺三七线地区仁川、汉城至江陵交通线,而发起了第四、第五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再创入朝参战最强火力,以及多军种多兵种协同作战的记录。

与此对应,作为世界工业和军事强国,美军在朝鲜战场也是实施以李奇微火海战术,范弗里特弹药量等战法,不计成本地投入天文数字的弹药量,进行地空密集轰炸、炮击。

当时,参战的双方都投入大量战机、重炮、坦克等等武器,都有着相对安全的后勤基地,运输线的有力的保障。

因而,双方陈兵三八线地区东西260公里的战场,敌方我方,前方后方,可谓激战不断,泾渭分明。

这时,随着第五次战役结束,随着交战双方军力、战力基本胶着,朝鲜战场狭窄,作战双方既无回旋空间,要想施展运动战、穿插战,更是完全没有空间。

于是,正面对抗和力量对碰及对峙战、消耗战、持久战,也就成为朝鲜战争的特色态势。

上甘岭激战,在炮火掩护下冲锋的志愿军。

1951年9月至10月,志愿军空4师共战斗出动29批508架次,击落美机20架、击伤10架。10月2日,北京专门电令嘉奖。

当时,因为志愿军鉴于美军海、空军对半岛腹地威胁,美军两栖登陆作战对三八线战线后方威胁的态势,既加强空军建设,也加强了海岸反两栖作战部署。

这也为解放军后来海空军及两栖作战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就此,美军在军事上面对中朝军队的严密防守,在政治、外交上受到种种限制,也就再无在战线侧后发起两栖登陆作战的战机。

随着朝鲜战争进入第二阶段的围绕三八线的战线对峙时期,志愿军多军种、多兵种在实战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也就在这一时期,得到苏联空军配合和支援下,志愿军空军与美军战机首次使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喷气式战机。

由此,喷气式战机经常对战的区域被称为米格走廊,也被认为是喷气式战机投入空战的初战地。

如此去看,以志愿军、朝鲜军队能够挡住、反击美军猛烈攻势,并且将战线从朝鲜北方推向三八线稳定下来,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国家在政治、外交、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援助,实为非常重要的原因。

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苏援武器和苏援技术国产化武器等高技术性武器投入朝鲜战场,以及朝鲜战场大量的运输、工事等工程建设需求,志愿军更为迫切需要懂得多兵种、多军种作战,以及懂得现代工程、技术武器的现代化战争指挥者和技术人员进入战场。

于是,大批在抗战期间成长、培养起来的年轻技术人员、大学生们,为此投笔从戎,进入了朝鲜战场。

随着大批年轻学生、技术人员进入部队,使得志愿军兵员综合素质更是得到极大的提升。

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主要坑道建设、指导施工,即为志愿军工程兵技术人员和北京、上海等高校、建筑单位技术人员心血之作。

可以说,朝鲜战争在第二阶段的作战,以多军种、多兵种作战实施机械化作战程度之高,消耗物资之大,甚至超过了10年后的中印边境战争,以及26年以后的以半机械化、半骡马化的中越边境战争。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也说明了抗日战争与朝鲜战争在军事上的区别。

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正是因为双方战力存在代差,被迫已投入数倍于对手的兵力,十倍于对手的牺牲,以及天文数字的平民牺牲、财产损失,这才苦撑待变,争取到了最后的惨胜。

相比之下,装备质量和数量虽然处于相对弱势,但是中、朝、苏军队并没有在军事装备上过于落后形成“代差”,这样,志愿军及朝鲜、苏联等配合作战部队能够以总兵力较为接近美、韩及联合国军阵营的情况下,最终在朝鲜战争基本取得了预定的战略目标。

 多谢三点一转,请与橡树相约同行观察俄乌战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