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儒林外史》八十七:夫妇叛游山,朋友俗叙礼(下)

 蔡毛1893 2024-03-30 发布于广东
俗话说才子配佳人,杜少卿身为小说中罕有的真名士,其夫人也确非平凡的女人。
娄焕文在杜家养病的时候,杜娘子煨人参,一早一晚,亲自送去;杜少卿打算卖了房子搬去南京的时候,别的家人都阻止,只有杜娘子依了;郭孝子路过南京住少卿家,杜娘子“替郭孝子浆洗衣服,治办酒肴款待他”。通过这些情节,我们不难看出杜娘子为人厚道,处事通达。
作为一本描写读书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几乎不刻画女性形象,正面的女性形象更是如凤毛麟角。研究者一般认为,杜少卿的形象是吴敬梓自己的影射。当年吴敬梓移居南京之前家道中落,发妻去世,因为他性格孤傲,遭到族人和家人的交口贬斥,而儒医叶草窗却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如果说吴敬梓以杜少卿影射自己,那么杜娘子身上烙有其后妻的某些印记也是有一定可能的。吴敬梓将自己夫妇二人化为文学形象写进书中,流传千古,这不失为一种文人的浪漫。
上一回娄焕文推心置腹,苦口婆心地为杜少卿留下了一席临终遗言,在隔了一段情节之后,作者还是为这个人物交代了结局。那天杜少卿河房的门被拍得响,只见娄焕文的孙子穿着一身孝,哭拜在地,说道:“我家老爹去世了,特来报知。”杜少卿大哭了一场,连夜制备祭礼,次日清晨,起身往陶红镇去。
娄焕文对杜家忠诚、有苦劳,已经远远超越见过他家知府老爷”这一基本条件,所以杜少卿对其是真敬重,对其离世是真悲痛。到了陶红,杜少卿在娄焕文灵柩前大哭几次,出钱做了几天佛事。一连四五天,哭了又哭,使整个陶红镇人人叹息,说:“天长杜府厚道!”这里展现了与撒钱不同的杜少卿,面对权贵的邀约他几番拒绝,对于朋友的离去他真痛真悲。
回到家,得一文书:
巡抚部院李,为举荐贤才事:钦奉圣旨,采访天下儒修。本部院访得天长县儒学生员杜仪,品行端醇,文章典雅。为此饬知该县儒学教官,即敦请该生即日束装赴院,以便考验,申奏朝廷,引见擢用。毋违,速速!
别人求功名富贵,可谓不择手段,杜少卿的功名富贵却不请自从天上来。没有范进中举时的发癫,杜少卿对于突来的富贵淡定面对,原来是先祖的门生李大人举荐,他决意辕门拜谢。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
没有盘缠,杜少卿又当了一只金杯。来到安庆,拜上李大人。跟史书上的皇帝禅让喜欢半推半就一样,毕竟这份富贵是举荐而不是举业得来,杜少卿也上演了一番“二让教官”的戏码,一让以自己才疏学浅,不足以胜任县里儒学教官一职:小侄菲才寡学,大人误采虚名,恐其有玷荐牍;二让自己风流成性,守不住这份官职:小侄麋鹿之性,草野惯了。李大人执意要举荐,杜少卿就不敢再说了。
这次出门,尽管带的盘缠不多,杜少卿依旧管不住他那双爱施舍的手,在辕门又被人要去了许多喜钱。结果连回南京的三两船钱也只能欠着,一路又遇到逆风,走了四五天才到芜湖。心里闷,到岸上走走,来到吉祥寺,遇见来道士。为了面子,他也不敢讲自己缺钱用的窘境,只敢说自己来芜湖见一个朋友,茶钱还是来霞士付的。
接着又在寺庙遇到韦四太爷,在韦四太爷面前,杜少卿却将会见李大人的事说了出来,果然生疏有别。没好意思对来霞士开口的缺钱用的窘况,也对韦四太爷开口:“小侄这回盘程带少了,今日只剩的五个钱。方才还吃的是来老爷的茶。船钱,饭钱都无。”此时的韦四太爷简直就是杜少卿的救命稻草,刚好他有一个学生在芜湖进了学,谢了他二十四两银子,韦四太爷给了他十两。他不对来霞士说会见李大人的事,不说自己的窘况,面子问题自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是真当了官免不了又会被这群苍蝇盯上,更何况来霞士是不可能帮得到他的。而韦四太爷是自己的忘年交,也有实力帮助自己。一向散钱为业的杜少卿,如今却也成为要钱的了。
回到家,又会迟衡山。迟衡山听说杜少卿受举荐一事,极力赞成:“你此番征辟了去,替朝廷做些正经事,方不愧我辈所学。”杜少卿却道:“这征辟的事,小弟已是辞了。正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业,徒惹高人一笑,所以宁可不出去的好。”迟衡山说的很在理,杜少卿上不为国,下不为家,在他所处的时代来看,儒家讲求为大家为大国,杜少卿又是官宦世家,他的选择确实无责任感可言。但若放在追求自由的今天,又是无可厚非的,故说杜少卿思想前卫也不是不行。
接着迟衡山倡议捐建吴泰伯的祠堂,杜少卿认捐三百两。气魄还是有的,但是他的家底还剩几何?
下篇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