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靳尚谊:用画笔书写时代中国人

 木易斋 2024-03-30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一幅《十二月会议》,把推动历史的宏大气概凝聚在一个生动而又坚实的姿态上;一幅《塔吉克新娘》,被美术界誉为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的开山之作;一幅《画家黄宾虹》,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完美融入到油画创作中。

图片

靳尚谊 《晚年黄宾虹》1996年

15岁手握画笔,在画坛耕耘70载,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聆听大家”系列访谈,推出第16期——著名画家靳尚谊。

我更喜欢的是肖像画,
就是表现中国各个时代的人物
我以画现代女性肖像画为主,以前做过很多历史题材的画,也画过一些风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更喜欢的是肖像画,就是表现中国各个时代的人物,早期画工农兵比较多,后来画知识分子的肖像,包括鲁迅,还有一些画家肖像,也有当代的医生,也画过一些其他的普通人和年轻人的肖像。

图片
塔吉克新娘

1983年
60 cm x 50cm

画家黄宾虹

1995年
85 cm x 75cm

图片

西方的文艺复兴以后,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出现,对人是非常关注的。西方整个艺术发展过程中,人物画是非常发达的,它的宗教绘画、历史画、肖像画全是表现人物为主的。我个人对于肖像画比较感兴趣,通过肖像也就是一个人,也有群像,几个人在一起,表现丰富的社会内涵。人是社会的中心,人的形象变幻莫测,其味无穷,尤其是人本身的形象和造型的特点,既单纯又丰富,表现起来难度非常大,但又最富有表现力,我把自己在艺术上的追求集中在肖像画这一小范围上,有助于自己的深入研究,也可以说把现实生活复杂的一面进行浓缩。在创作中,我不是有意地去表现时代,但我忠于对象。

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的营养:
思考人生的价值和对世界的探索

从中国油画的发展来讲,新中国建立初期是中国油画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有一部分人留学苏联,另外苏联还派了专家来中国指导学习,因此对油画的基本要求、基本理论等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比如油画创作,解放以前没有,艺专(北平艺术专科)的时候没有创作课。油画多人物的创作怎么搞?它的程序是什么?标准是什么?通过这段时期的学习,这些问题就比较清楚了。

图片





送别
1959年
137 cm x 242cm

当时我主要画了三张革命历史题材的油画,一张是《送别》,描绘的红军开始长征,群众在村头桥边依依不舍送别红军队伍。1959年10月,开始深入生活,先到江西的井冈山,然后到瑞金。别人告诉我长征是由江西武阳镇开始的,那里有一条武阳河,还有一个桥。来到瑞金武阳镇,在那里做了很细致的调查,访问了一些老红军,实地画了一些写生。在井冈山和武阳镇都画了一批人物形象,有妇女、青年、老人等,都是为了收集素材,这时候构图还没有最后确定。由于收集了较为丰富的素材,看到了实地的具体环境,有了较深的感受,回来以后重新构图,画的是黎明的时候队伍出发,天色阴沉,队伍过桥向着画面的纵深走去,两边有群众送别,一部分民兵留下来坚持武装斗争,很多群众送自己的孩子参军,妻子送丈夫参加队伍,有一种依依惜别的情景。当时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曲《十送红军》,这首歌曲的情调和这幅创作的情调很一致,我把这首歌曲的情调运用到创作上。

图片





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
1961年
160 cm x 135cm

第二张是《十二月会议》,“十二月会议”是解放战争时期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开的一个很重要的会议,毛主席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报告中谈到解放战争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最后两句话是“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预示着解放战争即将取得伟大胜利。为了搞好这幅历史画的创作,我着手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选择了很多毛主席和当时一些领导人的照片。1960年秋天,我到延安收集素材,在冯庄公社收集了很多农民形象,回来之后,博物馆把大家集中起来进行创作。通过这次创作,我对肖像画也有了一些心得:肖像画中的形象,应酷似所要表现的人物。但要求貌似只是一方面,人物的个性及其精神状态必须鲜明而生动,两者缺一不可。肖像画在描绘人物酷似这一方面,是较容易做到的,但是如忽视性格、精神状态的鲜明表现,往往就不能成为肖像画,而停留于一般的习作。

图片





踏遍青山
1964年

第三张是《踏遍青山》,那会儿正值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民群众生活艰苦,所以我就想创作一幅画,通过历史题材来鼓舞当时群众的士气。我很喜欢毛主席的一首词《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词的下面还有注:“调寄清平乐,1934年登会昌山。”这是战争年代长征途中毛泽东在马背上吟诵而成的,它体现了革命者在艰苦年代,特别是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对于革命的信心,这首词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所以把这首词的内涵作为创作的基调开始构思。1963年我第二次到井冈山体验生活,在那里收集了一些资料,画了一批写生,特别画了一些阴云密布的山色和绵延起伏的山峦,对于历史环境和山川的状态有了比较深刻的感受。这幅画于1964完成,选的题目是《踏遍青山》。整个画面视平线比较低,毛主席穿着灰色单军服,从下面的山坡上走来,刚刚走到山头上,这是一条山间的小路。他的后面有战士牵着马往前走。背景是大面积的天空,乌云密布,有一种很深远的感觉,整个基调体现了那动荡的年代,革命处于低潮那样一种时代气氛,但人的状态是沉着自如,勇往直前,体现着一种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通过那段时期的创作,我主要有两点收获,第一点是,大量的创作使我获得了艺术上的锻炼。从一开始构思广阔场面,到后来的不由自主地把广阔场面,浓缩为近乎肖像画,并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过程使我对自己的特点,有了更多更深的感受,使我发现自己更偏爱用单纯、简练的构图,用尽可能少的人物,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第二点是,我从革命历史中所汲取的精神营养,启发我站在画布前不仅思考的是历史问题、革命问题,而更多的是已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和对世界的探索。

反腐不是一阵风,
要坚决地反下去

反腐不是一阵风,要坚决地反下去,从长久看来,关键是制度上怎么制约腐败,这是个根本性问题。这样的话才能使我们的干部清正廉洁。

图片
图片
图片

现在我们国家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在改革过程中,还没有完成,是攻坚阶段。我今年参加两会,我们国家对于这个攻坚阶段是有信心的,这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制度建设一定要跟上,真正实现全面从严治党。


图片
靳尚谊
关于创新
艺术中的创新,不是一个最高标准,而应该是个最起码的标准。我的老师董希文先生,他的每一张画,由于内容不一样,表现形式都不一样,所以是不断地在探索新的东西。

研究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什么时候开放,这个社会发展就快,封闭就不行了。艺术上也要开放,艺术只有开放,不断地开放,才能创造出新的艺术灵感来。哪一种艺术都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
图片
靳尚谊
关于开放
图片
靳尚谊
关于文化
艺术要扎根于中国古老文化的精髓中。中国油画现在全国水平已比较平均,但是不少画都存在问题,问题出在基础的缺失上。对于科学技术,创新是重要的,但对于文化最重要的是传承。

任何时代的艺术都要表现这个时代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艺术不关注现实就没有意义,我的画笔转向老百姓就是关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艺术要表现人民,表现时代,这是符合艺术规律的。

图片
靳尚谊
艺术与社会

图片
靳尚谊,1934年生,河南焦作人,著名画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塔吉克新娘》《青年歌手》《晚年黄宾虹》等是中国当代油画的代表,得到了广泛传播。
采访整理 | 徐梦龙

来源:国画家艺术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