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 2023年,“低空经济”被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作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引擎。 所谓“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通常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约2000家,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 据测算,去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本文将全面解析“低空经济”产业链及机遇。 地面基础设施是各类低空经济活动的关键载体,当前地面基础设施的主体是通用机场。2023年我国通用机场451个,已超过运输机场,但仍不能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要在“扩数量、提质量”上一并下功夫,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显著增加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通用机场数量。与此同时,提升通用机场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优化服务品类,也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数字孪生智慧机场 低空通信领域,雷达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产品,预计到2025年中国低空监测雷达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5.6亿元。雷达按用途可分为预警雷达、监测雷达、气象雷达和航行管制雷达等。其中:低空监测雷达主要用于检测无人机、飞行器和其他低空飞行物体,应用范围包括军事、空中保安、空中探测、空中娱乐等。根据市场调研在线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低空监测雷达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中国低空监测雷达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2%,市场规模达到了14.8亿元,并且在未来几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管理保障软件可分为空域管理系统和机场管理系统,空域管理系统是空管人员实际用于管理空中交通运输的信息处理系统,主要由三层构成,即空域管理,空中交通流量、容量管理和空中交通服务。目前我国空域管理能力对比发达国家尚还不足,2019年人均通用航空飞行量和人均通用航空器拥有率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5%和4%。空域管理主要由军方负责牵头,侧重于安全管理,尚未建立低空空域飞行安全、效率与经济性、公平性的全面评估机制;基础设施缺乏整体规划与布局建设。产业链中游为:航空器制造,主要包括无人机、直升机、eVTOL。 中游航空器制造端,新兴产品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凭借其独特的航速和航程优势,未来将重点覆盖300公里以下的出行场景。包括: 载人客运、载物货运、警务安防、公共服务、国防军事以及私人飞行等。 到2030年,全球投入商业运营的eVTOL数量将达到5000架;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激增至4.5万架。 国内外已出现eVTOL产品,蓝海市场呈现差异化竞争趋势。 国内eVTOL行业起步稍晚、体量小、潜力大,受益于低空经济热潮、政策支持、上游技术成熟、商业模式创新等因素有望实现高速发展。 相关机构预测,在中等发展条件下,到2030年中国eVTOL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 目前,多个独角兽公司已进入产品研发测试环节并快速进行全球布局;传统行业巨头采用投资与合作研发模式并行推进;另有部分制造商专注于电动垂直飞行器的商业应用探索。 其中,亿航智能自主研发的“空中的士”亿航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于3月18日上架淘宝,标价239万元,该产品座位数为2个。 据介绍,该产品2023年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成为全球首个获得型号合格证的载人级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无人机市场增长快速,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产业载体。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602亿元增至2023年的1200亿元,稳居全球榜首,预计2025年将突破2000亿元。过去几年消费无人机一直占据民用无人机的较大市场空间,但随着无人机在工业应用场景的拓展,未来工业无人机将成为民用无人机的发展热点。据frost&sullivan预测,2025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555亿元,整机制造和服务市场规模将达328亿元,应用场景市场规模将达655亿元。国内民用无人机行业涌现出较多公司,应用场景多元致竞争分化。当前中国民用消费无人机较为著名的品牌有大疆创新、AEE、臻迪、昊翔、极飞、亿航、华科尔、零度智控等,其中大疆创新的无人机产品在无人机市场中市场份额约占七成。工业无人机企业往往涉猎多个细分领域,企业规模却普遍较小。目前,在测绘领域,纵横股份、大疆、华测导航、飞马机器人为主要企业;在巡检领域,则有科比特、易瓦特等企业;安防领域,则包括观典防务、科比特等。下游丰富的应用场景致民用无人机领域竞争分化趋势日益显著。3、产业链下游 产业链下游:应用场景。短期关注无人机巡检、物流、农业,中长期关注eVTOL载人。潜在的低空飞行场景可以按照生产作业类、公共服务类、航空消费类这三类进行细化产业门类和服务链条的拓展。其中:- 生产作业类主要为工农林牧渔等提供各种飞行作业活动,包括牧业飞行、航空探测、电力作业等;
- 公共服务类面向相关单位乃至整个社会提供各种航空服务性飞行活动,包括医疗救护、航空物流、警用飞行等;
- 航空消费类面向各类消费群体提供消费性航空活动,包括飞行培训、空中游览、私人飞行等。
无人机赋能低空物流,2035年行业产值可超万亿规模。地面物流承载压力大,无人机物流实现快捷高效配送,规模化运输后配送成本下降40%-50%,是巨大的发展机遇。2022年我国物流无人机约2.6万架,市场规模达69亿元,预计到2035年行业产值可超万亿规模。目前电商系、物流系等企业已进行商业化运作,23年2月,美团无人机团队宣布其城市低空物流解决方案已通过中国民航局审定,并获得了该部门颁发的《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批准函》和《通用航空企业经营许可证》。与此同时,美团城市低空物流解决方案中的调度系统——美团无人机深圳空中运行管理中心也首次对外亮相,现有无人机航线主要设置在热门商圈,覆盖社区和写字楼。美团无人机 无人机整合巡检产业,2022年市场规模达78亿元。无人机在救援、安防、巡检、农林植保等城市管理领域前景广阔,其落地应用有助于扩大城市管理边界、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全方位保障城市安全。其中,无人巡检好处众多,如无人夜间值守、高效低空数据采集、突发事件的及时响应等,有利于整合巡检产业,提升巡检效率。2022年11月,无人机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对35千伏永德(德钦到明永)线路完成自主巡检。将传统人工巡检20天/100公里的巡检速度压缩到4天,巡检效率提升5至10倍,巡检成本降低50%以上。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 预计eVTOL在国内按空中游览、医疗转运、空中出租车顺序落地。根据Roland Berger预测,全球UAM(城市空中交通)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20亿美元,2050年增至900亿美元,三种重要使用场景分别是城市出租车、机场班车和城际交通,2025年eVTOL占比达36%、35%和29%。考虑到我国高度发达的市内公交、地铁和城际火车、高铁,国内 eVTOL的应用场景和全球有较大差异,我们预计空中游览和医疗救护或在国内率先落地,长期来看,城市出租车作为一种舒适、便捷的出行方式,有望对标时间要求高、经济条件良好的商务人群,成功实现落地。 省大研会暨数字四川专家服务团会同国家各有关单位与北大、清华等一批高校院所权威专家,联合“国省市县+政会校企”专家资源,标准化引领数字中国西部推动改革城乡数字资源经营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探索新型数字城乡“联物聚数”建设运营,构建网格数字地球北斗城乡智联网“1+N”及网格数字地球北斗低空智联网“1+N”体系, 助力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相关领域裂变式发展。聚焦 “一个前提”、夯实“两个基础”、突出“两个重点”、抓实“两个关键”、实现“一个目标”。聚焦以改革城乡数字资源管理服务体制机制为“前提”;夯实构建国家基层县域新型数字城乡“一张网,两出口,三中心,北斗智联网'联物聚数’1+N’”实现“县域城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国省市数字资源分建共享”(县域关键数据灾备至国省市数据中心,国省市数据中心县域数据回流至县域开发利用),消除孤岛,横向打通,纵向贯通,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加速“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并夯实新型数字城乡数网安全保障体系“两基础”;突出重点构建符合县域特点的数字城乡智力新型服务新模式,并重点推广数字转改原创团标地标国标体系“两重点”;抓实关键构建城乡新型融合数字化“转型+改革”建设运营新架构,并关键构建符合新型数字城乡特点的网格数字地球北斗智联网+N的数字基础综合支撑平台体系“两关键”;培育新型数字城乡建设运营服务新模式,实现区域城乡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突破新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且将健全体制机制,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依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在当前全国一盘棋、城乡一体化新型数字城乡建设号角已吹响,深信祖国大地上的网络孤岛、数据孤岛将会一个个的加速消灭,各级各界数字“三盲”将会加快扫除,城乡数字资源管理改革体制机制将会加速完善,城乡一体的数字化安全与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格局将会加快形成!努力引入网格数字地球北斗智联网'联物聚数’1+N’等一批颠覆性数字技术成果与数字化管理改革关键举措结合,构建“十统一”+“八融八跨”新机制新路径,开辟新型数字城乡新型融合新天地,为实现数字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及省委提出“四化同步 城乡融合,五区共兴”落地实施而努力奋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