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靠泡泡玛特模式翻身?Keep2023财报中的奶头乐隐忧

 BonGym 2024-03-31 发布于上海
2024年头跌麻了的Keep在3月28日发布了2023年财报,全网一片可喜可贺,不知道还以为扭亏为盈股价飙升,实际上仅仅是亏损收窄了而已。
财报显示,Keep 2023年经调整后净亏损为2.95亿元,对比2022年的6.67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率从30.2%收窄至13.8%。
平心而论,Keep的自我减负的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把成本拆解出来,再比较收入结构的变化,Keep的未来走势仍然扑朔迷离。‍‍‍

很多人一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就感觉很高大上,觉得太专业了搞不懂。其实无外乎两大基础原理: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利润(亏损)等于营收减去成本。
此外,公司财报的盈利和亏损与股价并不呈完全的相关性,因为上市公司的股价反映市场对这个公司未来的预期,而财报是前一段时间的财务总结,是具有滞后性的。
举个极端的例子,假如一个科技公司前年和去年都是差不多的营收,但去年这个公司裁了一大半员工,并且也停止了研发,显而易见成本就下去一大块,同样的收入水平,在去年的财报上立刻扭亏为盈了,但二级市场投资者很难相信这样的公司有未来。
而有的公司从财报上看利润降低了甚至有亏损,但并不代表这个公司要完蛋,也许是成本提升了,或是大量应收账款没有算进来,所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回到Keep的年报,如果只看数字,亏损减少的趋势是好的,但也要看亏损是如何降的。
先看收入
Keep2023年的总收入为21亿3千7百万元,比2022年还下降了3.3%。
Keep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三块:自有品牌运动产品、线上付费内容,以及广告收入。

广告收入,也就是Keep作为媒体平台帮人打广告的收入,这一块收入与前年相比有轻微增长,但成本也提高了,四舍五入基本打平。
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这一块2023年对于Keep的支撑作用明显,从前年的8亿9千4百万,上涨到去年的9亿9千5百万。
这一个亿的营收增加,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是Keep的付费订阅用户多了,Keep终于扭转了被白嫖的趋势。
但也许现实并没有那么乐观,财报显示,Keep2023年平均月活跃用户和平均月度订阅会员分别为2976万名和319万。
这个数据相比较2022年的高点其实是显著下降的(2022年分别是3639万和362万)。

但为什么订阅会员少了,付费内容的收入还增加了呢?
Keep的官方通稿透露了一点细节,其线上业务中的“虚拟体育赛事”(即奖牌业务)也在2023年获得快速增长,每名虚拟体育赛事付费用户平均收入在2023年再创新高,与2022年相比增长超过30%。
答案揭晓,很多用户就像收集盲盒玩偶一样疯狂收集Keep奖牌,这一波给Keep贡献了大量营收。
虽然有迎合奶头乐嫌疑,但毕竟能增加收入,从商业角度来说无可厚非。
但这种依赖于用户的收集攀比心理存活的商业模式能延续多久,还要打一个问号,毕竟上一个这么干的泡泡玛特,市场对于其业绩成长性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息。
如果去掉奖牌销售,Keep真实的付费会员收入能有多少?我没有在财报上看到具体的数字。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今各大线上平台的免费健身内容、健身网红们的收费线上课,都对Keep的付费课程起到极大的分流作用。
不过这还不是Keep最大的心病,他们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自有运动品牌产品的收入大幅度下滑。
Keep自有运动品牌产品,包括智能健身设备(单车、手环、跑步机等)、服装与食品等。
这一块2023年的营收大幅度减少,从2022年的11亿3千7百万减少到9亿4千6百万,足足下降了16.8%。
原因也不难理解,这一块市场竞争太激烈了。
单以瑜伽产品为例,上有lululemon这样的中产必备,下有几十块的拼多多鲨鱼裤。而其王牌产品电子手环,也遭遇了华为、小米乃至苹果的围追堵截。
至于划船机、跑步机、单车等产品,市面上的竞品也多于牛毛。
自有品牌产品销售滑坡,如果仅靠线上付费内容仅靠奶头乐性质的奖牌销售,Keep的收入趋势并不让人感到乐观。
再看成本足足下降了3.7亿,是怎么省出来?
这个财报写的很清楚,主要是履约开始、销售成本和行政研发开支的缩减。
通俗的说,就是卖的少了,销售成本低了,人员少了工资降了研发投入少了,成本自然也下去了。
成本降低固然可喜,但如果营收上不去,总是靠降本无法增效,也是很难长久的。
就像一个人要变健康,不能靠一味的节食减肥,短期内体重数字下去了,长期来看只会营养不良。
做健身起家的Keep,应该明白这一点。
最近,有媒体宣称Keep准备裁撤KeepLand业务,放弃线下市场,不过很快这个消息被官方否认,称只是调整广州市场业务。但不管怎么说,曾被寄予厚望的Keep线下场馆赋能业务似乎进展的并不顺利。
从健身行业发展的角度,我还是希望Keep能坚持这个方向,毕竟有硕大的潜在客户群体,如果只停留在搞虚拟赛事卖奖牌,就太可惜了。
况且,泛运动群体的付费意愿是否会比健身人群更高,也要打一个问号。而如果能打通线上线下的用户流通环节,这不仅是一个实打实的业绩增长点,也是颇具社会责任感的商业创举。
健身领域利用人性赚快钱的不胜枚举,需要更多人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2024年我会着重经营知识星球私域,在里面进行深度的行业走势探讨和案例分享,会员也可以免费参加当年度的线下圆桌活动。

原价1288元/年,现价888元/年,欢迎报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