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首精品人生成长诗词,从不谙世事至步履蹒跚,人生不过百年事,不必执着

 荔枝姑娘诗词赋 2024-03-31 发布于广东

一生究竟有多久?

昨日犹记,尚是懵懂少年,历经情感的千回百转,今朝已然步入人生之秋;

遍尝世间百味,旦夕之间,霜华悄然染双鬓,步履亦随之沉缓。

——01——

童年时期,最为纯真烂漫。

人往往历经岁月磨砺与生活沉淀后,对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滋生出无尽的怀念与向往。童年,仿佛是梦中触手可及的真实,亦是现实中如梦似幻的片段,是我们在回忆往昔时,即使泪水模糊视线,嘴角仍会不由自主地上扬。

那段日子被纯真与梦幻温柔包围,每个细微记忆都闪烁着熠熠光辉。那时的蓝天似乎永远湛蓝如洗,阳光总是明媚耀眼,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探索与惊喜的趣味。

那些与伙伴们追逐嬉戏的欢快时光,那些依偎在父母身边聆听睡前故事的温馨夜晚,那些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与憧憬的刹那,犹如颗颗璀璨珍珠,串成了我们生命中最瑰丽的项链。

童年,是心灵深处的一方净土,那里没有尘世的喧嚣纷扰,没有名利的追逐较量,只有那份最原始、最纯净的快乐与感动。

每当我们在现实生活的疲惫中回望那段岁月,总会被深深怀念之情打动,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充满神奇魅力的世界,重拾那份久违的宁静与幸福。

故而,童年不仅是我们生命历程中一段特定的时光,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精神的归宿。它以其独特而神秘的魅力,让我们在忙碌喧嚣中寻得一方宁静,在困惑迷茫中找到前行的方向,在疲惫困顿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散学后,结伴放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孩子们早早放学,雀跃地利用和煦春风之力,放飞承载梦想的风筝。此处“东风”不仅指代实际风向,更寓言般象征着生机盎然的活力与无限可能。

放风筝这一举动,鲜活地映射出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快乐与充沛活力,揭示了他们天真烂漫的童年欢乐。

此诗语句唤醒我们对童年时光的甜美追忆。那时的我们,心无旁骛,寻常小事便足以带来无尽喜悦。尽管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放风筝或许已不再占据重要地位,但它曾是我们童年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我们曾经的欢声笑语与瑰丽梦想。

尽管如今我们或许被生活琐碎与压力所束缚,但每当忆及这些童年美好瞬间,内心总会涌动起一股暖流与深深感慨。那些纯净的笑容、淳朴的快乐与自由自在的游戏时光,都是我们成长路上最为宝贵的财富。

花丛里,扑蝴蝶扑蜻蜓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奔跑,热烈追逐翩翩起舞的黄蝶,直至其隐入金黄菜花丛中,因蝶色与花色相近,孩子们再难觅得其踪。此景形象描绘出儿童时期天真的活泼与对大自然的浓厚探求欲望。

孩童们无忧无虑的游戏探险,以及面对未知挑战时的执着乐趣,正是童年记忆中最熠熠生辉的片段。

彼时的我们,满载活力与好奇,眼中的世界新奇且奇妙无比。犹如那些追逐蝴蝶的身影,我们对生活怀揣炽热的热爱与无尽的探寻精神。

然而,岁月推移,生活重负渐增,那份原始的纯真与好奇之心或许悄然消减。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们仍应坚守对世间美好的向往与欣赏之情,永葆一份童趣与对生活的挚爱之心。

馋嘴时,大伙偷莲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唐·白居易《池上》

一个小孩子独自划着小船,偷偷地采摘了白色的莲花后返回。这个画面充满了童趣和生活的朴素之美。

在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儿童的天真无邪和对未知的好奇心。小孩子敢于冒险探索,享受着简单的快乐和满足,他的行动虽然带有“偷采”的调皮元素,但却反映出孩子们纯真而直接的情感表达。

那时的我们没有太多的忧虑和束缚,简单的小事就能带来极大的快乐和满足。我们像那个撑着小艇采莲的孩子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热情。

闲来无事,学大人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男孩正在学习钓鱼,他侧身坐在长满青苔和草丛的地方,身影被周围的草木所遮掩。

在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儿童的天真无邪和对新事物的学习热情。小男孩虽然年纪尚小,但已经展现出对垂钓这项技能的好奇和求知欲。他的专注和投入,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都让人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那时的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敢于尝试和学习新的事物,享受着探索和成长的过程。我们像那个学习垂钓的小男孩一样,有着无尽的热情和勇气。

那时我们有无数的奇思妙想,把擀杖插在土里,希望长出红花;把石子丢在水里,希望长出尾巴;把纸压在枕下,希望梦印成图画。

——02——

少年,寒窗苦读,枕着书香入睡

十载光阴荏苒,我们在书斋静默耕耘,旨在换取那辉煌一刻——由农家之子蜕变为殿堂之骄子。

双亲目光盈满期待,宛如繁星照亮我们跋涉之路;恩师教诲犹砥砺之鞭,催我辈于学海中奋楫破浪。

梦想,那熠熠生辉之灯标,于远方闪烁,召唤我们扬帆远航。

每朝霞光初照之晨,每夜皓月凌空之夜,皆于书香中觅求动力,以笔端勾勒未来图景。

那些墨香四溢之日日夜夜,虽困苦,却洋溢希望之辉。每一滴汗珠、每一份坚守,皆为向梦想虔诚奉献之祭礼。

此乃一幅壮美长卷,绘就青春之奋斗与坚毅,彰显梦想之力与光彩。

其中之美,源于内心深处对梦想执着追求之纯粹;其中之仙,超乎尘俗,寓含对卓越不懈追寻之精神气质。

此即吾辈之十年寒窗生涯,一段交织泪水与喜悦、挫败与蜕变之旅,一段铭记一生之瑰丽仙途。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

在深夜和清晨这两个时段,是男子勤奋读书的好时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告诫人们在年轻时应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因为等到年老时才后悔没有早点用功读书,就已经太晚了。

回忆起少年时代,那时的我们精力充沛,对知识充满渴望,每天都在书本中探索新知,享受着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那些熬夜苦读、黎明即起的日子,虽然辛苦,但现在回想起来却充满了怀念和感激。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责任的增加,我们可能会发现留给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时间越来越少。

这时,我们会更加深刻地理解颜真卿诗句中的警示:青春易逝,时光荏苒,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可以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以免在年老时留下遗憾。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

专心读书以至于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深浓,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珍惜时光的重要性。"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表示自己并非因闲暇或嬉笑而读书,而是正在深入探寻儒家先贤周公和孔子的思想精髓。

那时的我们全神贯注于书本之中,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每一刻的学习都如同积累黄金般的珍贵,我们用青春的热情和好奇心去追寻真理和智慧。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清·袁枚《寒夜》

在寒冷的夜晚专心读书以至于忘记了睡觉,连被子的香气和炉火都熄灭了也不察觉的情景。这句诗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极度渴求和专注精神。

那时的我们可能会因为对某个课题的热爱或对考试的准备,而在深夜里依然坚守书桌,全神贯注地学习。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目标的执着追求,使我们在寒冷的夜晚也能感受到内心的火热和充实。

怀念那些在书籍中度过的宁静而充实的寒夜,感慨少年时代的单纯与热忱。

因此,无论我们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应该珍视每一次阅读和学习的机会,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和享受,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元·高明《琵琶记》

如果不经历严寒的考验和磨砺,梅花就不会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这里以梅花比喻成功或成就,强调只有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坚持,才能收获美好的结果。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描述了长时间默默无闻、辛勤努力的学习过程,最终通过一次重大的成就或表现,使得自己的名声传遍天下。这句诗表达了对持久努力和坚持信念的认可,以及对成功后得到广泛认可的期待。

为了一个目标或者理想,付出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虽然过程中可能无人关注和理解,但我们依然坚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有可能实现梦想。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现实压力的增大,我们可能会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我们会更加怀念那些在书桌前默默耕耘的日子,感慨少年时代的坚韧与毅力。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在春风和煦的日子里,诗人骑着快马疾驰,一天之内欣赏尽了长安城中的繁花美景。这里的“春风得意”象征着诗人科举考试成功后的喜悦和自豪,“一日看尽长安花”则形象地表达了他急于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就的心情。

怀揣梦想,刻苦学习,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以此赢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

当我们终于实现目标,比如考上理想的学校或者获得重要的奖项时,那种欣喜若狂、自信满满的感觉就如同孟郊诗中所描绘的“春风得意”。

意识到成功的定义并非只局限于学业或职业上的成就,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生活领域。这时,我们会更加怀念那些单纯追求知识和梦想的日子,感慨少年时代的纯真与热情。

少年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03——

青年,开始崭新一页

青春恰似一幅待干的油画,每一笔每一划均流露出炽热与激昂,却亦潜藏着无垠的深情与珍重。

在这诗意盎然的年华中,我们也许会遇见那位心灵契合的伴侣,自青春的纯真初恋起步,历经中年的默契共度,直至老年的相依相偎。

他们的篇章犹如一曲悠扬的交响乐,每个音符无不充盈着深深的挚爱与执着。

他们于晴空下欢笑,于风雨中共进,一同历经春夏秋冬更迭,一道品味生活百味杂陈。

他们的恋情犹如熠熠星辰,照亮彼此的生命旅途,亦温润了世间每一隅。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唐风·绸缪》

今晚是什么样的夜晚啊,让我遇见了这样美好的人。你啊你啊,我该如何对待这样美好的人呢?

结合成年后的我们来看,这句诗可以引发我们对青春恋爱的美好回忆。在那个纯真年代,我们可能曾在生活中遇到那个令人心动的“良人”,他们如同诗中的描述,美好而令人难以忘怀。

青春恋爱是人生中一段独特而美好的经历,那时的爱情纯洁而热烈,充满了激情和梦想。我们可能会为对方的一个微笑、一句话语而心动不已,那种感觉纯粹而真挚,让人怀念至今。

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青春的痕迹可能会逐渐淡去,但那段恋爱的记忆却会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人生中一份宝贵的经历和财富。它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如何去珍惜,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一个人从不懂相思之情到初次体验相思之苦的过程。起初对相思一无所知,但一旦经历了爱情,便深陷于相思之中,无法自拔。

初次品尝爱情的甜蜜与苦涩,从不懂得什么是相思,到深深地陷入对某人的思念之中。那种纯真而热烈的情感,那份对爱情的憧憬和追求,构成了我们青春记忆中最为珍贵的部分。

青春恋爱是人生中一段独特而美好的经历,它充满了激情、梦想和探索。那时的我们敢于表达情感,敢于追求所爱,即使会经历痛苦和挫折,也依然无怨无悔。那段时光虽然短暂,但留下的影响却深远持久,塑造了我们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宋·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强调只有在与心爱之人相见时,相思之苦才能得以缓解。

回忆起青春恋爱中的相思之苦和相见之喜,在那段纯真的岁月里,我们可能会为思念远方的恋人而感到痛苦,那种期待相见的心情无比迫切。而当终于与恋人相见时,所有的相思之苦都会化为喜悦和幸福。

青春恋爱中的相思和相见,充满了强烈的情感波动和生活色彩,它们构成了我们青春记忆中最为深刻的部分。那时的我们敢于表达情感,敢于追求所爱,即使会经历相思之苦,也依然无怨无悔。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两句诗象征着恋人希望无论在天上还是人间,都能永远相伴相依,如同比翼双飞的鸟儿和缠绕生长的连理枝,永不分离。

我们可能也曾与恋人许下过类似的誓言,期待能够携手共度一生,无论遭遇何种困难和挑战,都能相互扶持,永不放弃。

爱情可能会面临各种考验和挑战,但那段青春恋爱的记忆却会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人生中一份宝贵的经历和财富。它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如何去付出,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得失和变化。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先秦《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意思是在生死离别这样的大事面前,我们彼此立下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则表达了希望牵手共度一生,直到白头偕老的愿望。

回忆起青春恋爱时对爱情的美好期待和坚定承诺。那时的我们可能也曾与恋人许下过类似的誓言,期待能够共同度过一生,无论生活如何变迁,都能相互扶持,不离不弃。

爱情可能会面临各种考验和挑战,但那段青春恋爱的记忆却会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人生中一份宝贵的经历和财富。它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如何去承诺,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

——04——

中年成熟与沉淀

半生旅途,事业筑基,家庭如诗,然风雨交织,酸甜苦辣皆成人生调料。上承垂暮双亲之恩,下肩负稚子成长之责,步履不停,勇往直前。

即使前路朦胧,亦要坚韧不拔,犹如“中年生死两重天,生难抉择,死亦不甘。”这便是生活的真谛,虽艰辛却也美丽如画,如同仙人渡劫,历经磨砺方显仙姿傲骨。

寥寥数语,勾勒出中年人生的厚重与坚韧,那是岁月的馈赠,是经历的烙印,是责任的重量,也是爱的延续。

这样的生活,虽疲惫却也醉人心扉,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魅力和动人的美

壮怀满满,英雄气概

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太史慈 《三国杀》

这句话描绘了太史慈胸怀壮志,充满英雄气概,手持三尺剑立志建立非凡的功绩。

这句诗可以引发我们对中年时期成熟与沉淀的感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我们或许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冲动热血,但内心的壮志和英雄气概并未消退。我们手中的"三尺剑"可能不再是实质的武器,而是我们的知识、技能和智慧。

在中年阶段,我们更加明白立不世之功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决心,更需要理智和策略。我们学会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冷静和坚韧,积累了应对生活挑战的经验和智慧。这种成熟与沉淀,使我们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更能展现出深思熟虑的决策和稳健的行动。

因此,尽管岁月流转,我们依然可以保持壮怀满满,秉持英雄气概,用我们的"三尺剑"——知识、技能和智慧——在各自的领域中建立属于自己的不世之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竹石》

竹子在经历无数次的打击和磨砺后,依然坚韧不屈,无论来自哪个方向的风吹袭,都能屹立不倒。

结合成年后的我们,这句诗可以引发我们对中年时期成熟与沉淀的感慨。经过生活的洗礼和岁月的磨砺,我们如同那坚韧的竹子,经历过种种挑战和困难,但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在中年阶段,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我们更加从容不迫,坚韧不拔。无论生活中遇到何种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能够像坚韧的竹子一样,任凭"东西南北风"吹拂,始终保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屈原《离骚》

屈原在面对漫长而艰辛的人生道路时,决心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决心。

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挑战和困难。然而,正如屈原所说,尽管道路漫长而艰辛,我们仍应保持探索和追求的热情。

在中年阶段,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急于求成,而是更加注重内在的成长和提升。我们深知成功需要时间和努力,因此愿意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画面:低矮的茅草屋坐落在溪流边,青草茂盛;醉人的吴地方言中透露出夫妻间的和睦与恩爱;大儿子在溪东锄豆,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小儿子顽皮可爱,躺在溪边剥着莲蓬。

这句诗可以引发我们对中年时期成熟与沉淀的感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磨砺,我们更加向往这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状态。我们开始欣赏平淡中的幸福,理解家庭和睦、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在中年阶段,我们已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对于成功和失败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我们不再追求物质的奢华和名利的追逐,而是更加珍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我们明白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拥有,而在于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老马虽然躺在马槽里,但它的心志仍在千里之遥;英勇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他的雄心壮志也不会消失。

中年阶段,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急于求成,而是更加注重内在的成长和提升。我们明白成功需要时间和努力,因此愿意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中年的成熟与沉淀不仅体现在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上,更体现在我们的态度和信念上。我们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保持坚韧,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在压力面前保持冷静。

尽管中年褪去了曾经的青春洋溢,面庞爬满皱纹。但步伐更坚定稳健,笑容淡定从容,谈吐得体,大气沉稳。

——05——

暮年活得通透

步入老年,人生的舞台逐渐由喧嚣转向宁静,子女已展翅翱翔,生活的重担随之减轻。久违的自由时光如约而至,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兴趣爱好悄然复苏,如同明珠拂去尘埃,重焕光芒。

闲暇的午后,代替了曾经的忙碌奔波,心境愈发淡泊,言谈举止间流露出洒脱与从容。在时光的精细雕琢下,人生观愈发明朗通透,看透世事繁华,品味生活真谛。

这段时光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描绘出老年的恬静与智慧。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悠然自得。这份淡然与洒脱,是历经沧桑后的沉淀,是岁月赋予的珍贵礼物,让人读来心生感动。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唐·韦庄 《菩萨蛮·其二》

湖水清澈碧绿胜过天空的颜色,诗人悠闲地躺在装饰华美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睡。

在暮年阶段,我们已经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对于成功和失败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接纳。

我们不再追求物质的繁华和名利的追逐,而是更加珍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我们明白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拥有,而在于内心的安宁和自由。

有时间,趁身体好,游山玩水不也是挺好嘛。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唐·白居易《 问刘十九》

一幅温馨而宁静的冬日画面:新酿的米酒泛着绿色泡沫,红泥小火炉散发着暖意,天色渐晚,眼看就要下雪,诗人邀请朋友一同饮酒取暖。

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对于人际关系和人生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悟。我们不再追求表面的热闹和虚荣,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满足和和谐。我们明白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精神的富足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因此,暮年的通透不仅体现在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上,更体现在我们的人生态度和情感智慧上。我们学会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真诚和善良,在生活的琐碎中发现美好和意义。在寒冷的冬日里,饮酒会友,与朋友围炉共饮,享受那份简单而真挚的温暖和快乐。

新糯酒、香橙藕芽,锦麟鱼、紫蟹红虾。

杯盘罢,争些醉煞,和月宿芦花。

——元·赵显宏《满庭芳·渔》

新酿的糯米酒香气四溢,搭配着香橙和嫩藕芽,还有鲜美的锦鲤鱼、紫色的螃蟹和红色的虾。酒宴过后,人们几乎醉倒,然后在月光下宿于芦花之中。

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对于生活的真谛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我们不再追求物质的奢华和名利的追逐,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我们明白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拥有,而在于内心的安宁和和谐。在渔家的酒宴过后,与月光共眠于芦花之中,享受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宁静和自由。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宋·苏轼《如梦令·春思》

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田园生活画面:词人亲手种植的堂前桃李树下,绿荫覆盖,青涩的果实挂满枝头;清晨,窗外的鸟鸣声唤醒了词人的春梦。

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拥有,而在于内心的安宁和和谐。无论身处何处,都不要忘记那份源自自然和内心深处的宁静和平和,以及那些陪伴我们走过岁月的小桥流水。

做你想做的一切事,不论是品香茗、抚琴、下棋,还是寄情于山水间,畅游天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