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教培真干不下去了,建议看看

 麦子熟了juypzh 2024-04-01 发布于四川

老实说,这是我一个八年教培人,彻底离开教培的第37天,从我最后一家小作坊关门算起,这段时间并不长,但却让我的心态有了颠覆性的变化。

教培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一直干到现在的工作。跟很多教培人一样,在这一行里疯狂过也迷茫过。

但从未想到真的会有放弃它的一天。从公司陪跑到自己单干,所有的小心思也不过是让自己从中获得更多的物质收获和精神成长,说得直白些:让自己赚更多钱、让自己更值钱。

从每周单休甚至无休,到自己自由安排时间、月干八天;从工作时长上来说,我实现了自我解放,更令人惊喜的是收入上也不降反增。

就这样心无大志地混到了现在,没有想过要规模化,更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关门闭户。但我知道,「审时度势」是我们这些小作坊最该有的觉悟,不然就真成了儆猴的鸡。

于是,没有给自己留任何幻想空间地斩断了与教培的牵扯,从每天好几部手机里应对着各种消息,到全面关机、关闭朋友圈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间,我发现自己变了,变得不再病态了。

如果你也正经历着和我一样的迷茫、一样的举棋不定,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你新的思考。


01、人生第一法则:先放下

老实说,做决定这事儿,很多人都在退化,越是上了年纪,越是畏手畏脚。

我曾经光是在正式提出离职前,就犹豫了大半年:一边想着自己这样一直耗下去,没什么大出息;一边又担心离开了就可惜了这么多年的付出和建立起来的职场人设,当然更深层的原因是持续干瘪的口袋,不允许失业的人有太多的思考和尝试。

其实很多职场人都有这个心路历程,所以才在现实和理想前徘徊不定,我们总以为这样持续混下去,自然会有答案。

但忽略了最大的代价:心力。那些所谓的内耗,其实都与外界无关,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总喜欢一手抓理想、一手拽生活,当生活与理想交织的时候,就只剩下拉扯。

而内心的极限拉扯,往往会耗干我们的心力,逐渐让我们与没有感情的机器无异:行尸走肉、身不由己。

我不知道这样说大家能不能体会到那种感觉,总之,真真切切经历过的人,是明白那种拧巴和扭曲的。

焦虑、失眠、乏力就是这种心境的衍生物,所谓“心累”,大概也是这个状况。只是现实中的我们已经习惯了:间歇性离职摆烂、持续性打卡上班

想要彻底让自己摆脱这种极限拉扯的境况,过来人唯一分享的就三个字:先放下。

这三个字说出来不痛不痒,但效果极佳,专治各种「要死不活」的纠结,建议大家可以先从放下手机做起,毕竟精神上的「放下」太过抽象,我们需要点实际的惨痛。

我是直接选择回农村老家干了几天农活儿,还真别说,早睡早起似乎也不是那么难。规律的一日三餐、适当的体力劳动,倒头就睡,还能不靠闹钟醒来。

好多年都不曾感受过这种极简的生活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倒不是劝大家做个信息闭塞的老农人,而是当下的我们真的被太多的信息裹挟,从信息的掌控者沦为了被胁迫者;现代人的焦虑,就是典型的知道的太多、能做的太少。

苏东坡曾倡导的养生中就提到:“无事以当贵”。这里的“无事”其实也是劝大家“放下”,放下心里包袱、放下那些不被满足的欲望;

这世界离了谁,都依旧转动,何况是卑微如斯的我们,想想人生不过三万多天,用有限的生命去满足无尽的欲望,还真是病得不轻。

做了多年教培又怎样?关门闭户又怎样?该补课的补课、该上课的上课。我们常劝家长为自己唯一的孩子买单,但忘了提醒自己,我们并不是谁的「缺一不可」。

放下,才是我们生活与工作的救赎开始。

02、什么时候都不晚

不管是学习新事物,还是调转车头重新开始,我想说,什么时候都不晚。

有人问,什么时候才是离职的最佳时期?在以前,我或许会说“且苟且看吧”,总结就一个字:拖。

具体拖到什么时候呢?我也说不准,或许是领导的主动约谈,或许是有了新的跳板。

但现在,我想说,如果一旦有了离职的想法,就是离职的最佳时期。我们总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其实离职这事儿吧,在这个想法冒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说明了“不值得”。

“拖下去”不过是我们不愿面对尝试和挑战的借口,在“不确定的精彩”和“既定的无趣”中,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后者,毕竟后者只需要对生活继续装睡就够了

我们害怕新的尝试,因为人人都在告诉我们:隔行如隔山。现在想来,这并不是对跨行业的定义,而是对人性的推演,还没开始,就先上一道心锁,设定一切都很难。

或许这些本意是告诉我们:本来这事儿挺难的,你看你还是干成了,挺不容易的;而并非如我们臆想的那样:别去尝试,那实在是太难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一直在接受大脑的欺骗?一种「趋利避害」模式下的自我麻痹。作者水木然就曾提出过,我们需要两种看似对立的思维模式。

身边有一位初中毕业的朋友,因为家庭缘故,早早就出去打工了,进了流水线的工厂,包吃包住,似乎得以过日,就在大家都为他的将来而惋惜的时候,他一次次刷新了自己的人生履历。

在工厂累积了初始资金以后,直接回家干起来养殖,当然,最后养殖场无疾而终,一夜又让他回到了工厂,只是这次,他再也不仅仅是流水线员工了,利用下班时间,找了师傅学习大型机器的组装和维修。

干了一年之后直接另起炉灶,复刻一个小规模的工厂,最初只有自己和朋友两人,干着干着,如今已经有了几千平规模的工厂。

我问他,有没有想过,失败后老老实实当个搬砖人?他说:如果注定要失败很多次,才能走上正轨,那早点晚点也不必太在意……

想想自己这三十几年,也就试水了教培这一个行业,悲观似乎显得过于脆弱和可笑了些。我们总觉得当下的学生,心理素质一届不如一届,却极少反思传道授业的自己,是不是也经不起工作和生活的挫败。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担忧新的尝试、畏惧新的挑战,那么一定要给自己设立一个对立的反馈系统,告诉自己:只要你想尝试,什么时候都不晚。

03、新的心态,就是新的开始

前段时间,去浙江见了几位老友。如果不是提前打了招呼,或许这次去了连人都见不到。做着生意的朋友,告诉我说,自己习惯了全年无休,要不是为了接待远道而来的朋友,根本不打算给自己放假的。

我以为这只是个例,直到自己在这座城市待了一段时间,陆陆续续见了不同的亲友,才惊觉:工作还是那些工作,只是工作者的心态千差万别

我所在的城市,找工作别说是每月休2天了,就是每周单休,都已经劝退了绝大多数人,毕竟在大家眼里,工作已经够苦了,如果还不能适当休息,那真是生无可恋了,所以教师、公务员也就成了我们这座城市乃至绝大多数地方,最为拥挤的赛道。

但在这里,他们告诉我,公务员基本少有人向往,他们不觉得工作是种消耗,也不觉得休假是种期许。

我说,活该你们有钱。

想着奋斗的是你们这群人,想着赚钱的还是你们这群人。

但无一例外的是,大家都在说自己的生意变得更难做了,后来去义乌的国际商贸城溜达了一圈,感叹生存处处透着不易。

回来的一路上,我也在思考:到底什么才叫创业?是自己单干了,还是干了新的行业?以前我管这两种都叫“创业”,也为这个词,单方面加注了所有美好的期待,比如:有钱有闲。

后来自己也单干了,虽然结果是关门闭户,但并不影响我对它的重新定义:用全新的心态,在旧的行业里继续,这本身就算是一种“创业”

所以也想借此,对教培的朋友说:如果在这一行已经干得心累、但又不愿放弃,别焦虑,换个心态再试试。

以前你为了业绩招生,现在能不能试试用“安利”的心态,把自己置换到消费者的角度,给出一些建议,也可以直白点理解:以前是吆喝着让别人来报名,现在只是想悄悄发个小✖书,自留款收藏笔记。

如果决定了长期做下去,业绩本就不是唯一指标了,钓鱼的人,目光都不在获得鱼的数量上。

最后,也佛系地希望,多少是能被挣扎的教培人看到,也多少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丝丝启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