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烧纸是怎么回事?它和唐朝有关

 海南丢的大连街 2024-04-02 发布于辽宁

说起来,中国式烧纸的历史真不算短。

祭祀,原始社会就有。

因为那时的人们不了解自然,故而敬畏,便有了祭祀焚瘗。

瘗,是一个生僻字,读“yì”,意思是埋物祭地。

瘗地和瘗土,指祭土地神。

瘗坎,指古代行祭地礼时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

瘗位,指设瘗坎之处。

瘗埋是古代祭地礼仪之一,指把敬献的祭品埋入瘗坎。

瘗缯(zēng),古代埋缯帛以祭地。

瘗玉,指古代祭山礼仪,治礼毕埋玉于坑。

瘗毛血,古时祭宗宙和孔庙的一种仪式,同瘗埋。

《吕氏春秋》载:“有年瘗土,无年瘗土。”

高诱注解说:“祭土曰瘗。年,谷也。有谷祭土,报其功也。无谷祭土,禳其神也。”

丰收之年祭祀土地神,欠收之年也要祭祀土地神。

原始社会时期,出现了氏族部落的社会组织。

当时的人们对于亲人离世处理的方式非常简单,就是将死去的亲人直接丢在荒山野岭,让路过的野兽虫蚁将其吃掉。

《孟子》有言:“上世有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于壑。”

到了旧石器时代末期,原始人有了智慧情感,不再把死去的亲人抛于荒野,便出现了土葬。

这也是人类早期的伦理观念的初步形成。

先秦时期,以礼入法,丧葬礼仪、祭祀礼仪的发展起来。

而且出现了“事死如事生”的说法,人们认为人死后只是换了一个世界生活,在那个世界仍然需要花钱。

所以重视自己的身后事,逐渐盛行厚葬的习俗。

死者下葬时,其亲人开始在墓穴中放置陪葬品,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陪葬品越来越奢侈,丧葬的规模也越来越高。

汉朝的汉武帝不但推崇武略,也推崇儒家,而且实行以孝治国的方略,他把丧葬文化作为孝道的重要一部分,因此丧葬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一个西汉封爵王侯级别的诸侯王,他的陵墓陪葬物品中就有10余吨的五铢钱,若换算成今天的黄金,价值是50公斤黄金。

这种埋葬的钱,古人叫瘗钱。

有人信鬼神,也有人不信鬼神,便出现了盗墓。

汉朝后期,民间开始出现盗墓风潮,衍生出了许多民间的盗墓组织,盗墓一度成为一种新兴行业。

如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载:“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

就连一代枭雄曹操也设置过“摸金校尉”的官职,专司挖坟掘金。

人随遇而安,礼随时而变。

丧礼改革,转向薄葬,人们开始用纸钱代替真金白银。

使用纸钱也与蔡伦造纸有关,纸造出来了,也能代替祭品。

《封氏闻见记》成书于贞元年间,作者是唐代官员封演,他在书中写道:“其纸钱,魏晋以来始有其事”。

纸质瘗钱发展到南齐,齐废帝萧宝卷对其进行规范化了改造。

宋朝人洪兴祖在《杜诗辨证》中说:“南齐废帝好鬼神,常剪纸为钱,以代束帛,而有纸钱。”

魏晋时期出现的纸质“瘗钱”就是陪葬用的钱,为了躲避盗墓者,将陪葬用的金银改成仿制品,用铜、锡、铅、陶、泥等材质仿制放入墓穴中。

可是即便如此,盗墓贼仍然猖獗。

宋朝朱翌《猗觉寮杂记》中就记载说:“汉晋人葬多瘗钱,往遭发掘之祸!”

这样也就不埋瘗钱了,转为焚烧。

唐代开元时,每行祠祷,或焚纸钱,祷祈福祐。

瘗钱形制已经开始走向法制化,定型为祭祀祈福时所专用钱币,而以纸寓钱的葬俗普遍用于朝廷祠典中。

宋人陶彀的《清异录》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五代时期,周世宗柴荣去世,他出殡那天,朝廷用纸制作成金银财宝的形状进行焚化。纸钱的形状大似碗口,并在上面雕印文字,黄纸叫作“泉台上宝”,白纸称为“冥游亚宝”。

这是有记载的金银纸钱形制的开始。

我们现在经常将纸钱剪成圆形的铜钱样式,在出殡告庙时的路上挥洒,也与这段历史有关。

现代社会,大多烧黄纸。

这也是有原因的。

唐朝官僚唐临的《冥报录》的记载:“鬼所用物,皆与人异,唯黄金及绢为得通用。”

而撒白色的纸铜钱是因为在古代银子是白色的,所以推出了白色的纸钱。

当您明白了烧纸的来历。

烧与不烧其实只是个形式而已,而且它也只是个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的存在罢了。

生老病死,时至则行。

我们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的那一天,应该坦然面对生命,笑对生活。

活着就要活的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