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 孙丽英 我的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 上图孙丽英的母亲和八个儿女们。 早年,我爷爷奶奶在杭州西湖边开了个小照像馆维持生活。在父亲十二、三岁那年,爷爷突然病逝。我奶奶只好到杭州纺织厂去当女工。她无法养活一家人。父亲只念了四年书就失学了。他跟着我伯父到杭州镇新铁工厂去当了童工。后来又辗转到上海二十一汽车修理厂工作。直到一九四八年,随厂到了张家口。(就是后来的张家口地区交通运输局。) 父亲没什么文化,但他很爱钻研,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九五八年,他在厂里搞技术革新,经常是废寝忘食地工作。我常在晚上八点多钟去给他送饭,他还要等抽空再吃。父亲经常十一、二点才回家,有时还要通宵达旦地干。由于过度劳累,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一九五九年,父亲被评为厂先进工作者。领导还让我父亲到北戴河疗养院去疗养。 他从北戴河回来时,给我买了一双鲜亮的红皮鞋。还带回一堆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海螺、蚌、贝壳。我们姊妹几个高兴的手舞足蹈。 父亲不仅对工作认真努力,对待家庭也是责任心很强。 我们姊妹八个。我父亲养着全家十口人。负担虽重,但他很积极乐观,也心灵手巧。闲暇时,他修修家里的钟表,缝纫机。给我们买积木,做地牛,勾针,木制小手枪等各种玩具。对我们是有求必应。六二年冬天,学校生火时,我班的小火铲断了。我拿回家,父亲二话没说,就给焊好了。后来他到张家口疗养院去住。疗养院离三中很近,我中午放学后,常到他那儿玩。疗养院院子里,种了很多漂亮的鲜花。我还釆集了几种,夹在书中作标本。 上图孙丽英的母亲和父亲 和父亲在一起,我非常开心。我们的童年和少年,有父亲为我们遮风挡雨。在父母温暖的陪伴下,我们姊妹几个都健康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们有个和睦温馨的大家庭。 父亲是一个一心为公,工作起来无我忘我的人。 一九六八年,张家口日报用整版的篇幅报导《我们是工人阶级》一文。文中提到我父亲孙仲谋,并附有照片。文中说:他是八级老钳工,是制作精密零件的能手。他常与同事一起研究技术,搞革新。有时病了,医生给他开了假条,让他休息几天。可他却把假条装在衣兜里,一声不吭地继续工作。 我父亲因长期劳累,积劳成疾,得了肺气肿。他一犯病,就不停地咳嗽气喘,晚上几乎睡不好,白天还要坚持工作。有一年,我放假回去。见父亲不停地咳嗽,心痛地说:″爸爸歇歇吧,别上班了。"我父亲说:″我再坚持两年,等我退休了。你弟弟妹妹也都大了,我也放心了。" 他越是身体不好,越是有紧迫的责任感。他深知属于他的时间不多了。使命之重,只争朝夕,更加倍努力工作。党和领导也很关心照顾他。过年时,到家里看望他。后来,一到冬季,就让我父亲到官厅疗养院或是张家口疗养院去疗养。 一九七七年夏天,我正在教师进修学校学习。家里打来电话,说我父亲病重,住进了附属医院。我星期六坐夜车回去。第二天上午去医院,我一进去,就见父亲坐在病床上,微笑着对我说:″你来了,快坐这儿。我没事,在医院,有医生。你忙,回去上班吧。工作主要,别耽误你的工作。我没关系,有医生呢。"说完,眼睛发直,呆了好大一会儿。我当时还劝我父亲说:"你什么也别想,就安心养着,等我学习完,再回来看你。"我心想:也是,我也帮不上什么忙。我在医院,只和父亲呆了一小会儿。当天下午,我就回学校了。没想到,我这一走竞成了永别。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到了另一个世界,再也不能回来了。 父亲有着不断进取的精神,对自己的事业,总是孜孜不倦地开拓、创新。对家庭也是最大的奉献付出,使我们倍受关爱,有个温馨的家。他勤勤恳恳地为人民、为国家甘作儒子牛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爱我的父亲,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我们永远怀念他! 上图是孙丽英的母亲和儿女在一起 上图是作者孙丽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