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阅读 | 马克思,劳动、剩余价值与社会财富,工人何以成为人格化的劳动时间?

 暮雨晨钟 2024-04-02 发布于天津

horizen

图片

infinite

文献名称:马克思资本批判时间维度下的工人存在人格化——以“工人是人格化的劳动时间”为论域

作者:王洪波;张朝阳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摘要与引入

马克思再《资本论》中提出了“工人是人格化的劳动时间”的重要论断。如何理解这句话,从这句话出发我们能明白什么?以此作为切入点,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时间压迫统治异化着工人。工人成为有着人格特色的时间。想要真正实现工人的解放,就必须超越时间对工人的控制。

图片
图片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方法,就是人格化。

图片

目前,对于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这一论断有较多的研究,但是工人是劳动时间的人格化这一观点还有待发展。

图片

因此,作者便从此入手,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下人的解放之路。

一、人格化的劳动时间:

工人存在境况的时间维度

在论述人格化时间之前,需要先对人格化有一个定义。什么情况下,才能称之为人格化。

首先,人格化有多种解释。

图片

其次,在马克思经济范畴中,人格化可以看作在一定社会关系下扭曲的主体。它实质上是对工人存在境况的时间解读,即揭示了劳动时间对工人的统治。

图片

那么,劳动时间是如何人格化的?注意,人格化的劳动时间有两层值得探讨的地方。首先,劳动时间是如何人格化的?也就是这一部分所探讨的。其次,劳动时间人格化了,原本人格的工人怎么办?人格是工人的主体特性,工人是为什么被人格化的劳动时间所侵占的。这就是在第二大部分所探讨的:二、工人何以成为人格化的劳动时间:抽象财富与剩余价值生产。

(一)劳动时间构成工人的身份标识

这一特点具体又有两层意思:

1、出卖劳动时间是工人之为工人的内在根据。

图片

2、劳动时间的区别是划分工人身份的基本标尺

图片

这里会不自觉地想到全日制本科生、全日制研究生……所以,人格化的教育体制?

(二)劳动时间占据工人全部可支配时间

相较于第一层表现形式,这一层与工人存在境况的关联更为根本。

图片
图片

对于这一现象,资本主义社会也会有系列举措。比如嗲逆行的福利社会、新自由主义。

图片
图片

人格化的劳动时间,这种统治的浅层表现是劳动时间构成工人的身份标识,而深层表现则是劳动时间占据工人全部可支配时间。

二、工人何以成为人格化的劳动时间:

抽象财富与剩余价值生产

这一部分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工人如何失去人格化,如何被人格化的时间所占据。

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之所以成为人格化的劳动时间、之所以受劳动时间的统治,同样是由工人所身处和承担的一定社会关系决定的。因此,想要对工人何以成为人格化的劳动时间进行探究,就需要探究社会关系。

图片

(一)抽象财富是工人成为人格化的劳动时间的可能前提

首先应说明劳动时间之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定意义,这种考察意在回答为何被人格化的是“劳动时间”、劳动时间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1、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是以价值为本质的抽象财富。

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伴随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普遍化这一特定社会关系的出现,价值才被社会承认为财富的普遍形式,马克思把这种以价值为本质的社会财富形式称作抽象财富。

图片
图片

2、劳动时间是抽象财富的唯一尺度和源泉。

下面一段的逻辑为:抽象商品由抽象劳动决定价值——劳动由时间决定——时间最终决定价值,被称作对象化劳动时间。

对象化劳动时间:对象化在商品中的劳动时间,它是一个与结果相关的概念。

活劳动时间: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抽象财富

图片

作为对象化劳动时间的价值并不是个别生产者的活劳动时间的直接对象化,而是被抽象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的对象化。

图片

由此,作者进一步得出结论:对抽象财富的追求在本质上是对对象化劳动时间的追求,亦即获取财富就是占有对象化劳动时间。

图片

只有经由一定的生产关系作中介,上述可能性尤其是第二种可能性才会以工人是人格化的劳动时间的形式被实现出来。

(二)剩余价值生产是工人成为人格化的劳动时间的现实基础

上面的一部分很绕,很经济学很哲学。但是分析出了时间的重要性。时间决定了社会财富的价值。随后,作者又指出,在本质上,资本主义社会还有剩余价值理论和私有制。这两大制度同样是制约着劳动时间,并使得工人成为人格化的劳动时间。

图片

1、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为基础的剩余价值生产使提供劳动时间成为工人的天然职能。

想要占有财富——占有对象化的劳动时间——个人本身有一定的对象化劳动时间。

想要有货币——有商品来换货币——但是工人在资本主义残酷的社会环境中没有商品,“自由的一无所有。”——工人用劳动力来换取商品——工人执行了劳动时间,成为对象化的劳动时间——结束后被支付报酬——并非等额,其中一部分的对象化劳动时间被资本家占有——资本家不需要付出对象化的劳动时间——工人与资本家构成雇佣劳动的本质

社会成员出卖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背负上工人的身份——本质上成为劳动时间的化身。

图片
图片

内容有点长,全截图下来了。实在是不好删掉哪一部分,也实在是不太好读。

既然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人们用一定的劳动时间来换取价值,那么,人在本质上就顶替了时间的存在。如果没有人当然没有价值,但是人在这里关键的是时间,付出的时间多少,顶替的时间多少。时间和价值密切相关。感觉这里面有一层潜在的意思,人的独特性在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中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是一个人,付出那样的时间,就可以取得一定的价值。

2、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必然趋势

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全部都给资本家,剩余劳动时间其实是顶替了资本家的必要劳动时间。因此,资本家会更加关注剩余劳动时间。

图片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资本家主要采取两种方法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1)一种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直接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也是资本主义早期的手段,因为这个时候资本主义主要是手工生产的基础上。

2)另一种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即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伴随机器大工业的崛起,整个的效率被提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能提高价值量,在最短的时间里做最多的事情就能胜出。

当然,在这个阶段,不代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消失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抽象财富与剩余价值生产是彼此干涉的

1)剩余价值生产是借助商品生产进行的,为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然要尽可能地把一切物品都变成商品,这就推动了商品的普遍化趋势”,而商品的普遍化则使抽象财富成为社会财富的主导形式

2)抽象财富主导地位的确立又会反过来作用于剩余价值生产,使其得以巩固和发展

三、超越劳动时间统治:

财富形式与生产方式的双重变革

有人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超越方法,涉及上文提到的抽象财富的两种可能。

抽象财富的两种可能是什么?读到这里我已经忘了,只有回到上文的那一部分,我们的分析才能继续……

抽象财富的两种可能是:

一是所有人都付出活劳动时间,并用自己的活劳动时间的对象化结果交换他人的对象化劳动时间。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付出实际的劳动,以甲乙两方为例,甲的劳动分成两部分,a为自己所努力的,b为交换给乙的。乙的财产中,A部分为自己劳动所得,B部分为甲的所给。而乙所付出的时间又大于A B所需要的必要劳动时间,多出来的这一部分时间支撑给了甲的财富。

二是一部分人付出活劳动时间,而另一部分人由于拥有某种特权,不必付出活劳动时间就可以无偿占有他人的对象化劳动时间。

显然,看起来方法一是无限良性循环,方法二是不合理的。于是,便有人提出废除方法二,但显然是不现实的。马克思认为,并不存在剩余价值生产被克服但抽象财富仍然存在的情况。

图片

因此,这种方法便形成了悖论循环:

图片

(一)财富形式变革:从以劳动时间为尺度的抽象财富到以自由时间为尺度的能力财富

图片

1、以自由时间为尺度的能力财富是未来社会的主导性财富形式

图片

真正的生产力和财富不是机械的,而是人的创造力。

图片

这确实是这种极妙的方法,把机械的活丢给机械。不过,对人也是极高的要求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符合这种要求。

2、能力财富为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个人的活动不再是受雇佣劳动制度和不断延长的劳动时间所压迫的异己性活动,而是成为自由地发展创造性能力和展现自身个性的过程。这种变革旨在超越以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其上的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从而走向一种能够为个人提供充分自由时间的新生产方式。

图片

(二)生产方式变革:从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的的旧生产方式到以满足社会的个人的需要为目的的新生产方式

图片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决定其必将走向自我否定。

1)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将无法进行的商品交换。机械的生产可以满足共产主义社会的要求。

图片

2)雇佣劳动制度和资本主义私有制趋于崩溃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中也在生产否定自身的力量,这种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推动其走向自我否定。

图片

不过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恐怖的大面积失业。不敢想象哪一天人类不需要工作了,人类将会做什么。这将是一场巨大的走向幸福前的暴风雨。

2、新生产方式推动未来社会的时间结构发生双重变化。

在新生产方式下,由于生产资料不再归少数资本家私人所有,而是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因此,社会生产也不再服从少数人的私利,而是依照社会的个人的需要进行调节,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图片

这一天的到来任重道远。

图片

最后,是全文的总结。读完全文,再读这一段,也能了然。工人因为不得不出卖劳动时间而异化为符号,身为时间的统治难以被发掘。将这样的问题放到社会关系中进行分析,找到超越劳动时间统治、实现人的根本与幸福的方式。

图片

❀读到这里,辛苦了。幸亏我没学经济学,不然天天看这种深刻的分析,我头会大大大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