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洒黎明 衢州六烈士事迹

 四十如歌 2024-04-02 发布于浙江

血洒黎明——衢州六烈士事迹

  

1947年秋,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市工作部(简称城工部)派高展同志到福建浦城,在闽浙边地委领导下开展城市地下斗争,先后在衢属各县发展党员,建立城工部党组织。

    19487月,在江山县中任教的城工部江山县中支部副书记林维雁(女,衢县樟潭人),因以《梦游新中国》为题指导学生作文,被校方解聘,回到家乡衢县,经在衢县县中任训导主任的亲林科棠介绍,入衢县县中任英文教员。在此之前,林维雁曾秘密回家乡活动,发展了进步教员李子珍、王多祥入党。暑假期间,由高展主持召开党员会议,宣布成立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工部江(山)衢(县)联合支部,由江文换(衢县双桥人,江山县中支部书记)、林维雁担任正副书记,并指定林维雁负责衢县党的工作。同年10月,为加强衢县党的工作,江文换也回到了衢县。之后,江文换和林维雁一道,又在衢州中学、衢州师范、衢县县中、雨农中学的教师和学生中,秘密发展党员16名。为打入敌人内部,掌握机密情报,支部还发展了当时任衢县县政府民政科户籍主任的高寿华入党。月底,根据上级领导人高展的指示,江文焕、林维雁、李子珍、高寿华、王会祥、郑南轩、刘信善、毛熊祥等8名党员,在衢城童家巷3号王多祥家中召开"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衢州中心支部"成立大会,会上选举江文换为书记,林维雁为副书记,李子珍、刘信善为组织委员,高寿华、王多祥为宣传委员,郑南轩为财务委员。支部还在衢州师范建立了一个党小组,组长许希凤。支部共有党员22名,隶属中共闽浙边地委领导。

   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工部衢州中心支部的建立,使我党在浙西重镇、国民党衢州绥靖公署的所在地一﹣衢县县城,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衢州中心支部成立后,主要开展了以下革命活动:

一是发展党的组织,壮大革命力量。根据上级党组织的部署,衢州中心支部负责衢属6个县党的工作。暑假期间,林维雁、李子珍与龙游进步青年张云舞、傅春龄等以"龙邱学会"名义举办"署假补习学校",除补习文化外,积极引导青年阅读进步书刊,传播马列主义。后又介绍张、傅等入党,建立了龙游支部。支部还派出支委或党员骨干,协助常山、开化、遂昌、江山等县发展党的组织和建立秘密联络点,开展革命活动。

二是宣传我党的政策,传播革命思想。为扩大宣传,鼓舞和教育人民,中心支部在衢城设立了两个秘密印刷点: 一个在衢城蛟池街高寿华家,由衢州师范几个学生党员负责刻写和油印工作;另一个在府山脚下江文焕寄住的岳父家厨房的小搁楼上。支部派党员杨子清通过上海地下党组织,取得一批毛泽东著作和党中央文件,如《论联合政府》《土地法纲领(草案)》、《工商业政策》、《告蒋军官兵书》等,经翻印后,秘密送往衢属各县,在党内传阅和向社会上散发。他们还从上海搞来一架五灯交流短波收音机,收听并传播解放战争的胜利消息,做好迎接衢县解放的准备工作。

三是筹措枪支粮食,开展武装斗争。在开展建党和宣传工作的同时,衢州中心支部根据上级指示,十分重视开展武装斗争问题。在支部成立会议上,就对武装斗争作了研究,成立了"武装委员会",由林维雁负责。当时还商定了两个计划:一是计划智取雨农中学的枪枝。该校校长是戴笠的儿子戴藏宜,存有十几支卡宾枪;二是策反石梁大头乡(今七里乡)的地方武装,这支武装由乡长掌握,拥有枪百余支。会后,党员骨干分头进行工作。支委郑南轩表示可献出家中留下的半爿油作活动经费;党员王祖康准备献出200担稻谷。支部还有一个攻打江山县仕阳乡公所的计划,派党员毛以成调查了该乡自卫队人数、枪枝和活动规律,并购买了一支独响的手枪,物色了几个诚实可靠的农民。高展到衢县召集中心支部领导成员开会,研究在闽浙边的浦(城)江(山)衢(县)建立游击支队,开展武装斗争的问题。会议决定江文焕转入衢县北乡九华山一带,以山区槽工为对象,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游击队。但这些武装斗争的计划,终因支部遭敌破坏而未能实现。中共衢州中心支部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国民党衢州绥靖公署情报处派住邮局的特务邮检员,发现林维雁与外界通信中有许多"左倾"言论即将林列为"重大共党嫌疑分子"设立专案,加紧对她来往信件的检查,并组织特务人员对其进行侦查、监视。

    1949123日上午,江文焕、林维雁在党员王多祥家召开支委会,研究武装斗争问题。下午,两人准备乘船去樟潭尔后转去九华山,在西安门外的船埠上,被国民党特务逮捕,随身携带的党的文件、宣传品和支部主要成员名单,也落入敌人手中。江文焕、林维雁被敌人逮捕后,支部其他成员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立即暂停活动。有关人员转移隐蔽,与此同时,敌人也着手按名单搜捕我共产党员,结果落空,只好暗中侦察。王多样等支部成员隐蔽了一段时间,看敌人没什么动静,就陆继返回家和学校里。316日夜,国民党衢州情报组组长王震率特务、宪兵和刑警几十人,分成四组同时出动,王多祥、李子珍、郑南轩、高寿华4人被捕。刘信善当时在雨农中学,离城10多里,敌原定第二天逮捕,刘得知消息后走脱。另一名支委毛熊祥,当时因在江山,幸免于难。

   江文焕等6名支部成员被捕后,受到国民党特务的多次审讯,敌人用"老虎登""山上吊"灌辣椒水和用烧红的铁条刺奶头酷刑,妄图使他们供出上级党领导人和各县党员名单。面对凶恶敌人,6名共产党员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国民党当局在频临全面崩溃的前夜,妄图垂死挣扎,一面高喊"和谈",一面加紧屠杀共产党人。19494月上旬,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司令汤恩伯和情报处长毛森签署"秘密处决"的命令。4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国民党特务营的一个武装排,将江文焕、林维雁、王多祥、李子珍、郑南轩、高寿华6人活埋于衢城东郊的荒野。同时遇害的还有外地押来衢县的8名革命志士。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英勇地牺牲了。牺牲之时,年纪最轻的方才24岁,最年长者也仅35岁。解放后,人民政府授予6位牺牲的共产党员以革命烈士称号,他们英名将永垂史册。

中共衢州中心支部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两次遭到敌人破坏,支部成员大多被捕牺牲,但留下的党员,仍以各种方式坚持革命斗争。许希凤、毛以成奔赴开化山区和江西怀玉山,参加组织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吕万海隐蔽在龙游塔石小学,崔经琦在大洲小学,他们举办农民夜校,继续宣传革命道理;杨子清转移石梁大头乡,联络同学办了农民夜校,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并秘密登记当地地主武装。其他党员也都隐蔽在各地,以各种方式坚持斗争。

    194956日,衢县解放,原隐蔽在各地乡下的城工部党员立即赶回衢城,并与上级党负责人高展接上了关系。510日,根据高展指示,杨子清等召集党员成立临时支部,后经支部大会选举,杨子清为书记,张劳为副书记。临时支部成立后,配合军管会开展了接管旧政权等各项工作。中共衢县县委成立后,党员相继被分配工作,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六烈士介绍

江文焕(1919.121949.4)又名江涵,浙江省衢县双轿乡黄蒙村人,抗战胜利1943年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随校迁到北京大学。在校期间,江文焕以爱国青年的革命热情,积极参加北平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曾任北大《罢课委员会》编辑。1947年夏回衢县,任江山县中高中英语教员。同年11月经高展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江山县中支部书记。194810月,任城工部衢州中心支部书记◇19491月被国民党衢州绥靖公署逮捕,4月牺牲于衢州东门外。

林维雁(1924——1949.4),衢县樟树潭人,出生在一个中学教员家庭。1944年夏考入国立暨南大学,19475月因参加学生运动被伤害反动当局逮捕,出狱后被校方开除,回衢县。9月任江山县中国文教员。11月,经高展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城工部衢州中心支部副书记。19491月被国民党衢州绥靖公署逮捕,4月牺牲于衢州东门外。后人们称她为浙江的“江姐”。

王多祥(1924-19494)衢县莲花乡视头村人,1943年考入国立暨南大学史地系,在校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47年毕业后回衢县,任衢州中学史地教员。194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任城工部衢州中心支部宣传委员。19493月被国民党衢州绥靖公署逮捕,4月牺牲于衢州东门外。

郑南轩(1920--19494)衢县城关人,1941年考入上海法学院经济系,1942年浙赣战役期间流亡到重庆。1943年夏回衢州,受聘于"峥嵘暑期补习班"任教。期间因宣传革命思想,1945年底被翻动当局解聘,1946年重返上海法学院复学。1948年夏敬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任城工部衢州中心支部财务委员。19493月被国民党衢州绥靖公署逮捕,4月牺牲于衢州东门外。

李子珍(1921-19494)龙游溪口人。1944年考入浙江大学师范学院。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与一批龙游大专学生一起发动组织"龙邱学会",宣传进步思想。19482月到衢州师范学校任教,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暑假当选"龙邱学会"理事长,并以理事长身份到龙游开展活动,协助筹建龙游支部。10月,任城工部衢州中心支部组织委员,19493月被国民党衢州绥靖公署逮捕,4月牺牲于衢州东门外。

高寿华(1915-19494)衢县城关人,自幼家境贫寒,曾当过抄写员、看过水标。1936年先后到开华和衢县县政府当过书记员。抗战胜利后,任衢县民政科指导员和户籍室主任。1948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城工部衢州中心支部宣传和交通委员。19493月被国民党衢州绥靖公署逮捕,4月牺牲于衢州东门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