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敞开心扉,感受温馨

 泠风思语 2024-04-02 发布于山东

/高英

正如总在人群中生活的人有时候需要静一静一样,像我这样过着非常简单且格外清静的日子的人,有时候需要到外面走一走。

尽管还是乱穿衣的农历二月份(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仍没离开,公历四月份也是该来就来。

花开叶绿,处处呈现生机。

风不大的时候,街头的一道风景线是老人们坐一起晒太阳、说闲话。

每当看见这些老人闲得不能再闲的样子,不管他们在说什么东长西短,如今的我都会感觉非常温馨。

这温馨的感觉总是油然而生,不仅因为年过半百的我已经踏上开始老去的旅途,还因为亲历了新冠疫情的自己而今又活在国际局势动荡紧张的时代背景之下。

老人们温饱无忧,并且能安详地围坐街头闲拉呱的社会,在当下的世界上来说,即使不能说有多好也至少不会差。

大街上的商铺几乎都开着,不像2023年还有些关闭的店面。

开张的多数还是老店铺,极少数倒闭的店铺已被新铺子取代,而个别的店铺看上去依然如故,却换了老板。

一说生意,就都说难做,难做也得做,毕竟比疫情严重时罕有生意做好得多。

事物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经济的复苏也需要一个过程。

一切会好起来的,一切也会越来越好的。

信心不但要有,而且要强。

正如在严冬的寂寥中,坚信会迎来势不可挡的温暖而热闹的春天。

每当看见网上有人狂热地谈论三战,就会想起关于战争的小说。

年轻的时候,尤其少儿时期,读小说只当故事看,以为里面的内容与自己无关。

在疫情期间读了加缪的《鼠疫》,才知流传甚广的经典小说中所写的故事并非“纯属虚构”,才知“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并非妄谈,才知人性的复杂从来没变。

同理,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无论读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还是读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都不会觉得陌生而遥远,那些战争带来的惨烈场面又在最近的国际新闻中再现。

值得庆幸的是,“战争”在中国民众的生活中如今只是一个话题,而非主题。

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目前自己国家的实力不详——一直有人用唱衰的方式棒打中国,也一直有人用夸张的方式捧杀中国。

大当家的说了,以前中国没因“崩溃论”而崩溃,现在也不会因“见顶论”而见顶。

这句话让人吃了颗定心丸。

如果实力足以不容外敌来犯,如果智慧足以化干戈为玉帛,就不需要弥漫硝烟。

只要不打仗,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

当然,保家卫国的战争该打就打。

只要这个世界上有国界,就要有爱国主义。

尤其是普通老百姓,更需要凝聚起来热爱祖国。

毕竟,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覆巢之下没有安卵。

读读老舍的《四世同堂》,更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为什么说老百姓更需要爱国呢?理由很简单,普通百姓,没有说移民就移民的能力,没有比祖国更牢靠的生命保护伞。

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都有着朴素而坚定的家国情怀,验证着“人民就是江山”。

不管别人怎样,本就容易知足常乐的我现在变得更加知足常乐。

每当我从梦中醒来,心扉都是敞开着的,就像拥阵阵春风入怀那样任由温馨的感觉如缕缕花香涌入心田。

许多人在忙着上班、忙着上学、忙着做家务、忙着张罗生活、忙着旅游看风景。

也有人在闲坐闲谈、闲来遛弯,甚至闲得搬弄是非、闹起口角,闲得不知如何打发时间。

或忙或闲,都是人生。

吵或交好,都是人情。

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但总比诸多无辜的生命为了极少数人或某些利益集团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沦为炮灰要好——好得不能再好。

对于普通人来说,和平就是巨大的财富。

有人说2024年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我觉得也是。

再过五十年或者一百年,后人通过历史读物追溯我们这些人还活着的2024年时,或许会把这一年称之为“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启之年”。

无论如何,我的灵魂在2024年都变得前所未有地安静起来。

我默默地看着世界,世界默默地包容着我。

居家的时候,静享安谧;出门的时候,感受温馨。

让前半生的所有浮躁都随风而去,我要活一天爱一天,过一日享一日。

高英写于202442日,二月二十四,周二申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