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作物地膜覆盖种植,后期要去膜吗?

 明月照水中 2024-04-03 发布于广西

地膜覆盖种植农作物,是近三、四十年的一场农业革命,被称为“白色革命”。当前覆盖的农作物非常广泛,粮食作物、蔬菜、瓜果等,常见的有玉米、红薯、大豆、马铃薯、花生、辣椒、茄子、番茄、豆角、莴笋、大蒜、洋葱等。

Image

地膜种植农作物,主要起到保温、增温、保湿的作用,达到了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在几十年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当气温升高后,地膜失去了应有的功能,于是有人提出了气温升高以后,应当及时去膜,能有利于根系生长,防早衰。那么究竟要不要去膜呢?应当在啥时去膜呢?下面咱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要回答这问题,首先需知道地膜覆盖种植保温和提高温度的情况。地膜种植保温是由塑料薄膜具有温室效应,升温快,降温慢。据试验资料,在春季低温期间白天受太阳光照射后0~10厘米的土层内可提高地温1~6度,最高可达8度以上,进入高温季期,若无植物遮挡,地膜下温度可达50~60度,如果土壤干旱,水分较低情况下,地表层土壤温度会更高。

在有作物遮挡,或地膜表面有泥土挡光时,土壤温度比露地高于1~5度,土壤水分大的可降低地温,一般可维持在3度上下。当冷空气来袭后,膜内土温比露地高3度。

从以上看出,早春覆膜种植,可提高地温,是不可怀疑的。但到中后期,气温稳定在28~30度以上后,覆膜的土壤温度在晴天中午前后至少有40度以上。

再看常种植的作物,生长期需要的温度是多少,就可以清楚要不要去膜了!根据科学试验数据,一般农作物根系需要的温度分别是:

马铃薯根系生长最适温度18~20度,地温高于29度,就可停止生长。

Image

红薯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的温度也有所不同,栽种阶段,发根温度最低不能低于15度,但是也不能太高,一般温度在18~32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根生长速度越快,生长阶段,适宜温度是20~30度,低于15度或者高于38度都不利于红薯的生长。块根转化阶段,适宜温度是21~29度。

玉米生长对土壤温度适宜范围一般为15~35度。在这个范围内,玉米的生长发育较为健康,出苗率和成活率较高,生育期缩短,产量较高。而当土壤温度超过35℃时,玉米生长受到抑制,导致减产。

茄果类蔬菜,这类蔬菜耐热性较强,结果期间根系生长适温25~30度。温度低于10度或高于38度根系生长停止。低于15度易引起落花,高于35度,花器发育不良,5度以下产生冻害。

Image

仅举以上几个例子说明,农作物根系生长,有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有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所以我们在种植农作物,不能只顾最低温度,想着如何保温增温。但还要想温度高到一定程度也会对农作物产生伤害。因此春季使用地膜覆盖种植农作物,当气温稳定升高在25度以上时,已经失去保温意义,应及时去除地膜,进必要的田间管理。如红薯、玉米、马铃薯中耕除草、施肥扶垄等。大蒜、洋葱等蔬菜要进行中耕、除草、施肥和浇水。

如不及时去除覆膜,土壤温度在较高情况下,会对作物根系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付别是在出现干旱少雨条件下,由于地膜的保温作用,土壤温度较高,会对植株根系产生不良作用,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所以地膜种植农作物,适时去膜也是提高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的措施之一,千万不可忽视。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