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99059229金钱至 2024-04-03 发布于河南

导言:本篇论述了六气司天、在泉,有正化、胜复等变化,以及其所致疾病的症状、诊断和诊法等内容。由于这些内容精深切要,故名《至真要大论篇》。又明代马莳说:“此篇总括前八篇未尽之义,至真至要,故名篇。”

图片

【译文】黄帝问道:五运之气交相配合,太过不及互相更替,这些道理我已经知道了。那么六气分时主治,其司天、在泉之气到来时所起的变化又怎样?

岐伯拜了两拜说:问得多么清楚啊!这是天地变化的基本规律,也是人体与天地变化相适应的规律

黄帝问道:我希望听听它怎样能上合于昭明的天道,下合于玄远的地气?

岐伯说:这是医学理论中的主要部分,也是一般医所不太理解的。

【原文】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

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

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注释】
①五气:在五运的基础上产生的风、火、湿、燥、寒五种气候的变化。
②盈虚更作:五运的太过、不及,相互交替。
③六气分治:指风、寒、湿、热、燥、火六气分时主治。
④天地之大纪:天地变化的基本规律。
⑤人神之通应:人体与天地变化是相适应的。神,指自然现象。
⑥昭昭:明亮。

⑦冥冥:玄远。

【译文】帝问:阴阳之气有多有少,疾病有盛有衰,治法有缓有急,处方有大有小,希望听听划分标准是什么?

岐伯说:邪气有高下之别,疾病有远近之分,症状有表里之异,治法有轻有重,总以药力达到病所为准则。《大要》说:君药一味,臣药二味,是奇方之制:君药二味,臣药四味,是偶方之制;君药二味,臣药三味,是奇方之制:君药二味,臣药六味,是偶方之制。所以说:病在近处用奇方,病在远处用偶方;发汗不用奇方,攻下不用偶方;补上部、治上部的方制宜缓,补下部、治下部的方制宜急;气味迅急的药物其味多厚,性缓的药物其味多薄。

方制用药要恰到病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如果病所远,而在中途药力就已不足,就当考虑饭前或饭后服药,以使药力达到病所,不要违反这个规定。所以平调病气的方法是,病所近,不论用奇方或偶方,其制方服量要小:病所远,不论用奇方或偶方,其制方服量要大方制大的,是药的味数少而量重;方制小的,是药的味数多而量轻味数最多可至九味,味数最少仅用二味。用奇方而病不去,就用偶方,这叫做重方。用偶方而病仍不去,就用反佐之药来治疗,这就属于反用寒、热、温、凉的药来治疗了。

【原文】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

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乏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注释】
①气:指阴阳之气。
②适其至所:指药力达到病所。
③奇:指奇方,即单方。下文“偶”,指偶方,即复方。
④重方:即复方。

⑤反佐:即从治。

【译文】黄帝说:讲得好!大凡各种疾病,都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化与变而产生。医经中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我把这些方法,教给医生,而医生使用后还不能达到十全的效果,我想使这些重要的理论得到普遍的运用,达到像桴鼓相应的效果,好像拔除芒刺、洗雪污浊一样,使医生能够达到工、巧、神、圣的程度,可以讲给我听吗?

岐伯说:仔细观察疾病的机理,不违背六气平和的原则,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黄帝说:希望听听病机是什么?

岐伯说:凡是风病而发生的颜动眩晕,都属于肝。凡是寒病而发生的筋脉拘急,都属于肾。凡是气病而发生的烦满郁闷,都属于肺。凡是湿病而发生的浮胀满,都属于脾。凡是热病而发生的视物昏花,肢体抽搐,都属于火凡是疼痛、瘙痒、疮疡,都属于心。凡是厥逆、二便不通或失禁,都属于下焦。凡是痿弱患喘逆呕吐,都属于上焦。凡是口噤不开、寒战、口齿叩击,心神烦乱不安,都属于火。凡是痉病颈项强急,都属于湿。凡是气逆上冲,都属于火。凡是胀满腹大,都属于热。凡是躁动不安,发狂而举动失常的,都属于火。凡是突然发生强直的症状,都是属于风邪。凡是病而有声,在触诊时,发现如鼓音的,都属于热。凡是浮肿,疼痛、酸楚,惊骇不安,都属于火。凡是转筋挛急,排出的尿液浑浊,都属于热。凡是排出的尿液感觉清亮、寒冷,都属于寒。凡是呕吐酸水,或者突然急泄而有窘迫感的,都属于热。所以《大要》说:要谨慎地观察病机,了解各种症状的所属,有邪气要加以推求,没有邪气也要加以推求,如果是实证要看为什么实,如果是虚证要看为什么虚。一定得先分析五气中何气所胜,五脏中何脏受病,疏通其血气,使其调和畅达,而回归平和,说得就是这些道理。

【原文】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
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帝曰:愿闻病机如何?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附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日: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注释】
①以之化之变:气之正者为化,邪者为变。气之邪正皆由于风、寒、暑、湿、燥、火。
②锡:同“赐”。
③雪污:洗除污秽。
④聩(fèn)郁:烦满郁闷。
⑤肿满:浮肿胀满。
瞀瘈(maochi):视物昏花,手足觞脉物急抽指
⑦疮:此为痛、疽、疡、疖的通称。
⑧固:痼,指二便不通。泄:指二便泻利不禁。
⑨下:指下焦肝肾。
⑩上:指上焦。

⑪禁:同“噤”,牙关紧,口不开。鼓慄:集战发料,上下牙齿叩击。

⑫如丧神守:心神烦乱不安。

⑬痉:身体强直,饬脉拘急。

⑭躁:躁动不安。狂:神志狂乱。越:举动失常。

⑮诸转反戾:指筋脉急的三种不同现象。转,转筋。反,角弓反张。戾,身曲不直。

⑯水液:指人体排出的液体,如尿、汗、痰、涕、涎等。

⑰暴注:突然急泄。下迫:里急后重。

⑱五胜:五气中何气所胜,五脏中何脏受病。

【译文】黄帝说:说得好!药物五味阴阳的作用是怎样的?

岐伯说:辛、甘味的药物,其性发散,属于阳;酸、苦味的药物其性涌泄,属于阴;咸味的药物其性也是涌泄的,属于阴;淡味的药物其性是渗泄,也属于阳。这六种性味的药物有的收敛,有的发散,有的缓和,有的迅急,有的干燥,有的濡润,有的柔软,有的坚实,要根据它们的不同作用来使用,从而调和其气,归于平和。

黄帝说:病有不是调气所能治好的,应该怎样治疗?有毒的药和无毒的药,哪种先用,哪种后用,希望听听这里的规则。

岐伯说:用有毒或用无毒的药,以能治病为准则,根据病情来制定剂量的大小。

黄帝说:请你讲讲方制。

岐伯说:君药一味,臣药二味,这是小剂的组成: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五味,这是中剂的组成:君药味,臣药三味,佐药九味,这是大剂的组成。寒证,要用热药:热证,要用寒药。轻证,逆着病情来治疗:重证,顺着病情来治疗;病邪坚实的,就削弱它:病邪停留在体内的,就驱除它;病属劳倦所致的,就温养它:病属气血郁结的,就加以疏散;病邪滞留的,就加以攻逐:病属枯燥的,就加以滋润;病属急剧的,就加以缓解:病属气血耗散的,就加以收敛;病属虚损的,就加以补益;病属安逸停滞的,要使其畅通;病属惊怯的,要使其平静:或升或降,或用按摩,或用洗浴,或迫邪外出,或截邪发作,或用开泄,或用发散,都以适合病情为好。

黄帝问:什么叫做逆从?

岐伯说:“逆”就是正治法,“从”就是反治法,应用从治药,应多应少,要观察病情来确定。

黄帝说:反治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说:就是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要制伏其主病,必先找出致病的原因。反治之法,开始时药性与病情之寒热似乎相同,但是它所得的结果却并不相同。可以用来破除积滞,可以用来消散坚块,可以用来调和气血,可以使疾病得到痊愈。

黄帝说:说得好!有六气调和而得病的,应怎样治?

岐伯说:或用逆治,或用从治,或主药逆治而佐药从治,或主药从治而佐药逆治,疏通气机,使之调和,这是治疗的正法。

【原文】帝曰:善。五味阴阳之用何如?
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帝曰:非调气而得者,治之奈何?有毒无毒,何先何后?愿闻其道。
岐伯曰: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
帝曰:请言其制。
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帝曰:何谓逆从?
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帝曰:反治何谓?
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
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
【注释】
①涌:吐。泄:泻。
②渗泄:利小便及通窍。
③适大小为制:根据病情轻重,确定剂量的大小。
④适事为故:适应病情为原则。
⑤逆者正治,从者反治:逆其病情而治为正治法。顺从病情而治为反治法。
⑥塞因塞用:反治法之一,指用补益收敛的药物治疗有壅塞假象的疾病。

⑦通因通用:反治法之一,指用通利药物治疗有通利假象的疾病。

【译文】黄帝说:说得好。病有内外相互影响的,怎样治疗?

岐伯说:病从内生而后发展于外的,应先调治其内;病从外生而后发展于内的,应先调治其外;病从内生,影响到外部而偏重于外部的,先调治它的内部,而后治其外部;病从外生,影响到内部而偏重于内部的,先调治它的外部,然后调治它的内部;既不从内,又不从外,内外没有联系的,就治疗它的主要病证。

【原文】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
岐伯日: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译文】黄帝说:说得好!火热之气来复,使人恶寒发热,好像疟疾的症状,有的一天一发,有的隔几天一发,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这是胜复之气相遇的时候有多有少的缘故。阴气多而阳气少,那么发作的间隔日数就长:阳气多而阴气少,那么发作的间隔日数就少。这是胜气与复气相互搏击,表现出的或盛或衰的规律。疟疾的道理也是这样。

【原文】帝曰:善。火热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状,或一日发,或间数日发,其故何也?

岐伯曰:胜复之气,会遇之时,有多少也。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日远;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其发日近。此胜复相薄,盛衰之节。疟亦同法。

【译文】黄帝说:前人的经论中曾说,治寒病用热药,治热病用寒药,医生不能废除这个准则而变更治则。但是有些热病服寒药而更热,有些寒病服热药而更寒,原来的寒热二证还在,又发生新病,应该怎样治呢?

岐伯说:各种用寒药而反热的,应该滋阴,用热药而反寒的,应该补阳,这就是求其属类的治法

黄帝说:说得好。服寒药而反热,服热药而反寒,道理何在?

岐伯说:只治其偏亢之气,所以有相反的结果

黄帝说:有的没有治偏亢之气也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问得真详尽啊!这是不治偏嗜五味一类。五味入胃以后,各归其所喜的脏器,所以酸味先入肝,苦味先入心,甘味先入脾,辛味先入肺,咸味先入肾,积累日久,便能增加各脏之气,这是五味入胃后所起气化作用的一般规律。脏气增长日久而形成过胜这是导致病夭的原因。

【原文】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

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

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

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注释】
①绳墨:规矩。
②二者:指寒与热。

③王气:即旺气,亢盛之气。

【译文】黄帝说:说得好!制方有君臣的分别,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主治疾病的药味就是君,辅佐君药的就是臣,附应臣药的就是使,不是上中下三品的意思

黄帝道:三品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所谓三品,是用来说明药性有毒无毒的

【原文】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谓也?
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中下三品之谓也。
帝曰:三品何谓?
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注释】

①善恶之殊贯:王冰:“此明药善恶不同性用也。”张志聪:“谓药有有毒无毒之分。”

【译文】黄帝说:说得好!疾病的内在外在都怎样治疗?

岐伯说:调治病气的方法,必须分别阴阳,确定在内在外,各依其病之所在,在内的治其内,在外的治其外,病轻的调理,较重的平治,病势盛的就攻夺。或用汗法,或用下法,要分辨病邪的寒、热、温、凉,根据病气的属性,使之消退,要随其所宜。谨慎地遵守如上的法则,就会万治万全,使气血平和,确保天年。

黄帝说:好。

【原文】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
岐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帝曰:善。
【注释】
①调气之方:调治病气的方法。

②乡:处所,病之所在。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