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读|章一峰:从一万年前走来的名城

 劳月 2024-04-03 发布于浙江

今年文澜读书岛“走读浙江”系列阅读分享活动的第一站去了金华。由于工作冲突,遗憾未能成行,我只能通过线上收看视频直播的方式来围观这样一场有趣的读书活动。

在名城林立且富饶的浙江,金华的存在感似乎远不如杭、甬、绍、温那么高。但说起文化传承,这里堪称真正的浙江之光。每年的节假日,我们都能看到金华人民操着不同的方言,在家乡的土地上再度演绎传统民俗。

作为一名幕墙设计师,近几年我在金华做了不少项目:从10年前的玄元南山郡幕墙设计,到5年前的万泰城市展厅和永康宾馆改造设计,再到3年前的婺州城市广场(奥特莱斯)、去年的浦江建材市场设计,以及今年的义乌青田大厦设计,让我与金华结下了不解之缘,深度领略了金华一年四季的风土人情和美味佳肴。但对于金华的本土文化和历史渊源,却是在读了《金华文化地理》后才有了全面且深刻的了解。

《金华文化地理》以16个专题从历史、人文到环境对金华作了非常全面的描述。它带领我走进金华这片神秘而富饶的土地,深入剖析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历史和地理特色。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我对这个城市的认识是多么肤浅。现在我不仅对金华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而且对其中的文化底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为浙中名城,金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本书从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传奇名人、民俗风情、美食文化等多个维度,对金华各区市的文化地理进行深度剖析。让我仿佛置身于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感受着这里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透过纸张,仿佛让我闻到了金华佛手独特韵味的清香和金华火腿厚重的陈香。

读完书中对金华自然景观的描写,那些美丽的湖泊、秀美的山峰和清澈的溪流仿佛置身眼前。金华地处江南水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些自然景观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宜居的环境,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湿润的空气、清新的景色和宜人的气候。这些文字与我这些年亲历的场景形成了穿越时空的呼应,也让未曾去过金华的书友对此地产生无限的向往。

《金华文化地理》对金华的历史遗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盘古开天到晚清这漫长的岁月里,让我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金华历史悠久,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上山文明可追朔到万年以前,秦时明月汉时城,千年繁华依稀寻,延福古寺诉佛缘,功在千秋仓部堰……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金华的发展历程,也无声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阅读,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金华,看到了那些古老的街道、宏伟的庙宇、珍贵的文物和精美的石雕。这些历史遗迹让我对金华产生了更加深厚的感情,也让我更加敬畏这座城市的过去和未来。

书中对金华的民俗风情和美食文化也进行了生动的描绘。金华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包括各种传统节日、民间习俗等。这些民俗文化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浓厚的民俗氛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同时,金华的美食文化也令人陶醉。书中附带介绍了金华的各种特色美食,如金华火腿、酥饼等,还有玉山古茶场的茶文化活化石。这些美食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次去金华出差,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就是当地美食山笋、红曲米酒等。这些都非常符合一个浙江老乡的胃口。有时候加班到深夜,抚慰一天劳累的,就是金华路边小吃的温度。

点击识别上图小程序码收听文澜读书岛播客

书里还提到了金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万年前的上山文明诞生在这里。本书主编劳剑晨说,从恐龙时代起,这里就非常宜居。良好的生存环境,让金华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历经几千年发展,金华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阅读《金华文化地理》,我了解了金华的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信息,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如今,金华这个名字在浙江省乃至整个中国都颇具盛名。它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和历史传承。《金华文化地理》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读者和这片土地,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金华的魅力。

感谢文澜读书岛挑选了《金华文化地理》作为“走读浙江”第二季第一场走读活动的分享书籍。这本书不仅为对金华感兴趣的朋友们提供了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指南,也为那些想要了解中国江南水乡文化的人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不仅让我对金华的文化地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让我对这座曾经出差过无数次的城市产生了更加深厚的感情。不仅呈现了金华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风情和美食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还对金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从此以后再来金华,就不再是走马观花。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金华这座从一万年前走来的名城,将继续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探访和体验。我也将用更诚挚的热情,去投身金华的建设,在这片有着独特魅力的土地上贡献一个幕墙设计师微不足道的力量。

文首题字:沈强民

文末篆刻:孙新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