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穿女装被骂“变态”到被夸上热搜,伊能静,真的太会做妈妈了!

 阿呆爸育儿 2024-04-03 发布于安徽

这是阿呆爸第928篇原创


01.

说起恩利,阿呆爸总是会联想到他之前一些有争议的话题。

比如他一个堂堂七尺男儿,不仅喜欢化浓妆、穿女装,还会和朋友分享穿搭和化妆技巧。

这种和传统社会认知不符的男性形象,曾让恩利多次陷入争议中。

可前不久,恩利的风评却彻底逆转了。

在一段采访中,恩利坦荡回应了自己穿女装的事情,后来他又在Q&A上发布了问答视频。在视频中,他落落大方,谈吐自如,不仅连上了两次热搜,也颠覆了网友们对他的刻板印象。

也伴随着这次采访,公众才能有机会看见恩利的另一面。

他是纽约大学的学霸,各个科目的成绩都没有低于A,还因为成绩优异,在大学里提前毕业。

他也是TNE中性彩妆创始人兼主理人,年纪轻轻就在香奈儿纽约ATELIER BEAUTÉ CHANEL店合作仿妆活动。

他还多才多艺,在音乐、美术等方面都有造诣,所创作的赛博朋克和红皇后雕塑作品,也曾入围“世界上最富影响力的艺术拍卖行之一”苏富比拍卖行。

也正是因为恩利的优秀,才让伊能静一下子“母凭子贵”,成了网友们的“梦中情妈”,无数网友在线呼吁,让伊能静开个育儿班,教教大家怎么教育孩子。

02.

其实,伊能静教育孩子的方法并不复杂,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她允许恩利做自己。

但这一点,恰恰是我们东亚父母最稀缺,也最难做到的。

因为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为人父母的这一代本就很少有机会做自己,多数时候,我们都是活成父母、或者社会所期待的样子:

读书时代就是认真读书,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

正是因为当父母的我们从没体会过真正做自己的感受,所以我们也很难接纳孩子做自己。在不知不觉之中,我们给孩子设定了很多条条框框,一旦孩子的行为超出他限定的范围,我们就会很生气,觉得孩子是离经叛道,不伦不类。

于是渐渐地,孩子的天赋和个性都被限制了,他们开始活在别人的目光和评判中,而不是自己的感受里。

而伊能静厉害的地方在于,同为七八十年代的人,同样出生在传统的家庭里,她却能意识到,孩子是独立于父母的个体,他只是经由父母的爱来体验这个世界。

所以她不希望社会的规训影响孩子,而是愿意给孩子所有的自由,让他能充分地“做自己”。

试想想,别说一个男孩子喜欢穿吊带裙化浓妆了,就是一个花样年华的女孩这么穿着,可能都不被父母允许。但伊能静却说:“性别是固定的,服装是流动的,恩利是自由的。”即使当年的恩利被全网指责甚至谩骂,作为母亲的伊能静依然情绪稳定地选择了尊重和包容。

这份包容,就是恩利成长路上最大的底气。

还记得李玫瑾教授曾说:“每一个被废掉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不接纳孩子的父母。”

接受孩子的一切,允许孩子做自己,其实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03.

熟悉伊能静的粉丝应该知道,伊能静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她的妈妈杨淑婉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对丈夫百依百顺。

在生伊能静之前,杨淑婉就生下了6个女儿。伊能静的爸爸对她说,如果下一个还不是儿子,那他就会到外面找别人生一个儿子。

而伊能静,就是这可怜的第七个女儿。他的爸爸也真的抛弃妻女,去找别人生儿子。

杨淑婉一直生活在生不出儿子的阴影里,她甚至经常和伊能静说:“如果没有你,爸爸可能不会走,妈妈也会过得好一点。”

为了挽回丈夫,杨淑婉甚至提出30万抚养小三的儿子,可惜丈夫还是头也不回地走了。

等到伊能静稍大一点后,杨淑婉又一直道德绑架她,给她灌输一种思想:你要赚钱养家,否则债主就会来家里锁门、泼油漆。

都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按理说,出生在这样家庭里的伊能静应该会很缺爱,控制欲也会很强,怎么会还允许恩利这么自由地做自己?

阿呆爸觉得,这恰恰是伊能静成功的地方。她养大恩利的过程,也是她作为父母不断学习和完善自身的过程。

在嫁给秦昊之前,伊能静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而这场婚姻失败的根源,就在她的原生家庭里。

多年后当伊能静再谈起和这段婚姻时,她也毫不掩饰地直言,认为这是她自己的问题,是原生家庭留给她的“坎”。

在庾澄庆的短暂婚姻中,伊能静表现得很独立,如同那个帮妈妈挣钱的女孩;有时候又表现得很“作”,需要伴侣给予父亲般的关怀和照顾,仿佛在寻求从未得到过的父爱。

最后的结果,就是她与庾澄庆分道扬镳,这段感情疲惫收场。

同样的,在教育孩子方面,伊能静也走过弯路。

比如在恩利14岁的时候,他特别想要一个手机。伊能静想都没有想就拒绝了,说那东西有什么用,我们上学的时候都没有。

那种理所当然的思维模式,和伊能静的妈妈如出一辙。因为以前的人都要生个儿子传宗接代,所以我也必须要生儿子;因为以前上学没人用手机,所以孩子也不需要用手机。

面对妈妈的反对,恩利也没有闹情绪,而是理性地对她说:“你不要用你以前四十年的经验,来告诉我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还有一次,恩利因为对未来发展的想法和伊能静有冲突,母子俩发生了争吵。

恩利喜欢摄影、剪辑,而伊能静觉得学编剧更有前途,两人大吵了一架。

恩利一如既往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你用你知道的事情来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而我知道你不知道的是,我的未来你没有去过。”

幸运的是,伊能静是一个很会反思的人,她没有反驳孩子的观点,而是沉下心来思考。很快,她意识到孩子的想法是对的,也意识到自己越界了。

就像她自己在采访中说的那样:“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和恩利穿上同一双鞋子,走他眼前的路,感受这双鞋子是松还是紧,我没有干涉的权利的”,那一刻伊能静明白,虽然她是恩利的母亲,但她没有权利替他去走他的人生路,她所能做的,就是尊重恩利的想法,陪伴他一路前行。

可以说,养育恩利的过程,也是伊能静对自己的重新养育。在和恩利相伴而行的日子里,伊能静不断地反思自我,她不仅走出了原生家庭的桎梏,也摆脱东亚父母对孩子控制式教育的模式,这让她和恩利都得到了滋养和成长。

04.

更难得的是,虽然伊能静给了恩利足够的成长自由,但她很好地把握了其中的尺度,她深深地知道,给孩子自由和不负责任地放养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但遗憾的是,生活中有不少父母把给孩子自由当成借口,目的就是逃脱为人父母本应承担起的教养责任。

纵观恩利成长的这些年,伊能静从来没有缺席过他的成长,而是给予他满满的爱与陪伴。

恩利3岁时就开始绘画,伊能静一直鼓励他:“将你所爱的,化成一生的事业,那是最幸福的。尽量创造,将你所想的,以画笔以文本留下。

后来恩利开始喜欢舞蹈,伊能静同样全力支持,不仅陪儿子排练、亲临现场看儿子表演,还让恩利为自己的新曲编舞。

伊能静确实给了孩子自由,但她不是做甩手掌柜,而是做到她自己说的那样:

“给孩子最大的自由,但也站在他一回头就看得到的地方。”

在恩利成年生日的时候,伊能静陪他切完蛋糕后离开,并对他说:“你可以玩到12点以后,我帮你准备了一点点啤酒,因为你们已经18岁了。有事你就打电话给我。”

她知道,孩子已经成年了,作为母亲的她再舍不得,也应该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人生。

但伊能静在得体退出的同时,也告诉孩子:“你要记得,只要你回头的时候,我们都在这里。”

不难想象,有这样一个妈妈,恩利内心该多有安全感!他知道他的身后永远有妈妈这个坚强的后盾,他自然有底气、有力量去为自己的梦想冲锋,更有勇气大胆地做自己。

在今天这个内卷的时代,很多父母都在发愁,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有独立思想、内心强大的孩子。

而伊能静则用她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教科书一般的示范:

那就是既要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又要给足空间让他做自己,既要充分地引导,又要得体地退出。

更重要的是,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不断反省自己,在和孩子的双向奔赴中,既让孩子健康成长,也能遇到越来越好的自己。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 今日视频推荐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