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书法家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以及父与子书法作品赏析

 智悉文中 2024-04-04 发布于江苏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南北朝时期,是书法艺术字体演变由稚嫩向成熟蜕变的关键时期,历经秦、汉,在这一时期终结。因此,魏晋南北朝在书法艺术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使得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日臻完善。

现代书写的标准化字体在汉代时期就已经基本定型,汉代的隶书是当今汉字书写字体的根源。楷书由隶书发展而来,与此同时,行书和草书开始出现。楷书、行书和草书的完善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了汉字书写的伟大变革,最终到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时,楷书、行书和草书逐渐走向成熟。

著名书法家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以及父与子书法作品赏析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发展完全由被动推进转变为自觉演变,上到帝王,下到市民老百姓,都将书法作为普遍的艺术追求。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普遍盛行,这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一时期,文人开始有意识地追求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并且将自己的书法理论应用于主动实践,由此带来的书法流派不断增多,逐渐形成文人流派书法的大变革,又由此带动了书法理论的发展,最终使得书法艺术从理论中指导实践,又由实践中总结先进的书法理论。

著名书法家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以及父与子书法作品赏析

南北朝时期,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日臻完善,完成了从稚嫩向成熟蜕变的进程。而且,社会大环境的进步发展,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创作。因此可以说,南北朝,是书法演变的重要时期。下面我们一起王僧虔书法作品。

著名书法家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以及父与子书法作品赏析

王僧虔(426年—485年),字号不详,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南朝宋齐时期大臣 、书法家,东晋丞相王导玄孙、侍中王昙首的儿子。

出身“琅琊王氏”,入仕刘宋,历任武陵太守、太子舍人、吴郡太守。辅佐豫章王刘子尚、新安王刘子鸾帐下,皆有官声,擅长书法,受到当权者所欣赏。南齐建立后,出任征南将军、湘州都督,累迁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著名书法家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以及父与子书法作品赏析

永明三年(485年),王僧虔去世,时年六十,获赠司空,谥号“简穆”。喜文史,善音律,工真书、行书。书法承袭祖风,丰厚淳朴而有骨力。 墨迹有《王琰帖》,著有《论书》等。书承祖法,丰厚淳朴而有骨力。

著名书法家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以及父与子书法作品赏析

王僧虔是王昙首的小儿子,书名也是最大的一个,从小就表现出书法艺术的天赋:“僧虔弱冠,雅善隶书,宋文帝见其书素扇,叹曰:'非唯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他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三年,卒于南朝齐武帝永明三年(四二六--四八五,六十岁),仕宋、齐二朝。宋孝武帝时,任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治所京口现镇江)事,为武陵太守,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后废帝元徽中,为吏部尚书令。齐初,转侍中,丹阳尹。谥简穆。

王僧虔主要作品有《太子舍人帖》《御史帖》《陈情帖》等书迹传世。另著有《书赋》《论书》《笔意赞》等书论行世。

南朝宋齐时期书法家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赏析

著名书法家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以及父与子书法作品赏析

王僧虔临摹王羲之《通天贴》

《王琰帖》(又称《太子舍人帖》、《在职》)硬黄纸墨迹,4行,33字。见于辽宁省博物馆藏的《唐摹万岁通天帖》,传为王僧虔书,唐摹本。释文:太子舍人王琰,牒。在职三载,家贫,仰希江,郢所统小郡,谨牒。七月廿四日臣王僧虔启。少即擅书,得家传,工隶、行、草书,在书法理论上有一定建树,与羲献相比,他的书法没有太大突破,这件《太子舍人帖》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著名书法家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以及父与子书法作品赏析

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又称《王琰帖》

王僧虔有着多方面的才华,他不但在书法创作上具有很高的造诣,在书法理论上也有独特的见解,同时,他还有辩才。这里就着重谈谈他的书法情况。

著名书法家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以及父与子书法作品赏析

王僧虔又是一位辩才。据史书记载:“高帝素善书,笃好不已,与僧虔赌书毕,谓曰:'谁为第一?’对曰:'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帝笑曰:'卿可谓善自为谋。’”好一个“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一来表现出一个书家的自负和对艺术的忠诚,二来也不使“龙颜”不悦,你是一个天子,怎么和“臣”相提并论?但在这个回答的背后,又有一种对那所谓帝王之书的鄙视。

著名书法家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以及父与子书法作品赏析

历经宦海沉浮,王僧虔也变得圆融、练达,高超的书艺也不敢过于显迹。“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大明世常用掘笔书,以此见容。……泰始中,为吴兴太守。始王献之善书,为吴兴郡,及僧虔工书,又为郡,论者称之。”《南齐书》卷三十三,《南史》卷二十二皆有传。

著名书法家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以及父与子书法作品赏析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伯远帖》赏析

著名书法家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以及父与子书法作品赏析

王僧虔的父亲王珣(349~400),字元琳,小字法护,东晋琅琊临沂人。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堂侄。王珣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不久病逝,终年五十二岁。

王珣《伯远帖》释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王珣真迹《伯远帖》的年代仅次于陆机的《平复帖》,堪称无上至宝,其书体为 成熟的行草,运笔自然,各字是分立的,古逸洒脱,确实是晋人特有的风神,堪与二王争辉,是乾隆的三希之一。

纸本,行书,纵25.1厘米,横17.2厘米,其纸墨精良,至今依然古色照人,更加珍贵。其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

《伯远帖》是王珣给亲友的一通书函。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真有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

南朝齐著名书法家王慈《尊体安和帖》赏析

著名书法家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以及父与子书法作品赏析

王僧虔的儿子王慈[南朝·齐](四五一至四九一)字伯宝,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僧虔子,王羲之五世孙。

王慈《尊体安和帖》释文:翁尊体安和,伏慰侍省,小儿并健。适遣信集泽山村,自当令卿知吾言之不虚也。郭桂阳已至,将甲甚精。唯王临庆军马小不称耳!以病告公差耶,秋冬不复忧病也。迟更知问。七月廿七日。

起首数字尚为行书,愈后愈放,转为草书,纵横挥洒,一发不可收拾。梁袁昂《古今书评》谓右军书法“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以此衡量此帖,亦能相符,可见王氏家风之流衍。

用笔中的起、收笔变化较多,顺锋、逆锋、出锋、藏锋各具特色;而行笔过程则相对较为单纯,减少了提按、曲直之变而求线条之通畅、劲挺——通观其书,以直线条为主,长短直线的交错成为主构架,且方折亦大量运用,代替圆转。因而,弧线在其间似乎只是一种辅助性的线条了,用得不多且基本上不作主笔。其次,在单个线条较为明快、单纯、弱化提按幅度的情况下,线条与线条之间的对比(主要是提按对比)却很强烈,如第一、二行上端与第三、四行下端。

南朝齐著名书法家王慈《柏酒帖》赏析

著名书法家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以及父与子书法作品赏析

王慈《柏酒帖》释文:臣六代从伯祖齐侍中懿子慈书得栢酒等六种,足下出此已久,忽致厚费,深劳念慰。王慈具答。唐怀充。

南朝齐著名书法家王慈《汝比帖》赏析

著名书法家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以及父与子书法作品赏析

王慈《汝比帖》释文:范武骑。汝比可也,定以何日达东,想大小并可行。迟陈赐还。知汝劣劣,吾常耳。即具。

《汝比帖》第一、四行上端与第一、二行下端,反差极大,视觉效果强烈。

南北朝时期,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日臻完善,完成了从稚嫩向成熟蜕变的进程。而且,社会大环境的进步发展,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创作。因此可以说,南北朝,是书法演变的重要时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