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雄主必武,武之必弱,这就是古代历史的一个定律

 梦沉古道 2024-04-04 发布于黑龙江

读史不得不面对一个怪圈,那就是雄主出现后,马上会通过武力达到王朝的鼎盛,而后就是因为国力消耗过大,不得不进行休养生息。历史上可以够雄主水平的皇帝大体上包括秦始皇、汉武帝、南朝宋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成祖、清圣祖等几位。这几位皇帝在位时,也确实使得当时的朝代达到了实力顶峰,并具备一定的实力,但雄主去世后,大都没有遇到较好的结果,基本是后代帝王在还债。

一、秦始皇首统天下却也埋下了王朝灭亡的祸根

秦始皇一统六国,一时风光无两,然而在始皇帝未去世前,秦朝各地就风卷云涌,到二世时,秦朝灭亡已不可避免。始皇帝的理想是自己的帝王传万代,可惜二世而亡,到子婴时,秦朝的皇帝已经变成秦王,并最终为刘邦所灭。

二、汉武帝开疆拓土却也致使国力损耗严重

汉武帝一代雄主,借汉初休养生息积累的国力,威震四方,匈奴的威胁得到了很好解决,然而武帝去世,昭宣二帝实际上在给武帝还债,并且对汉朝格局造成很大的影响。武帝后期的巫蛊之祸,险些导致西汉灭亡,可以说汉武帝前半生是英雄,后半生成为罪人。

三、宋武帝武功一流却也挡不住刘氏子孙自相残杀

宋武帝刘裕平定东晋内部割据,实现了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收复大片土地和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凭借这样的功绩,近乎平民出身的宋武帝刘裕建立了自己的威望,并最终称帝,如果刘裕能够长寿的话,完全可以一统天下,但岁月不饶人,刘裕60岁病死,在古代也算高寿。刘裕去世后,他确立的托孤大臣反而把继位皇帝给杀了。而后还出现了刘氏子孙的自相残杀,最终被萧道成灭国。

四、唐太宗戎马一生却也为武周代唐埋下了伏笔

李渊虽为唐朝建立者,然真正为唐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是其次子李世民,因此李世民夺兄嫡夺父位,上位为帝,也开创了贞观之治,被周边游牧民族成为天可汗,然其两个嫡子争位,不得不身体最差的嫡子李治继位,也间接导致了武则天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唐朝因此中断15年。

五、元世祖因黩武嗜利而致使元朝统治不过百年

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并且通过实行汉法,确保了元朝的统治,然其野心过大,后续多次远征失败,也为后来元朝98年被迫北逃埋下了伏笔。

六、明成祖好大喜功导致明朝国力损耗严重

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侄子朱允炆之位,在位期间也有永乐之治,然其五征蒙古、出兵安南、派郑和下西洋等都耗费了很大国力,使得明朝仁宣两代帝王都在为成祖皇帝当地的耀武扬威还债。

七、清圣祖开疆拓土儿子为父亲处理后续问题

清圣祖玄烨功绩显著,为清朝开拓了大量土地,也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然而清朝自康熙晚年起,有衰败的迹象,主要是连年用兵给国力带来的损耗,亏空严重,继位是清世宗胤禛不得不想办法追缴和弥补亏空,实际上是世宗皇帝在给圣祖皇帝处理身后事。

雄主虽在武力上比其他帝王要强,也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绩,然连年征战,带来的是国力的消耗,战争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供应,也导致大量的壮年劳动力不能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雄主必武,武之必弱,表面强大的背后是巨大的消耗和给千家万户带来的负担。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者,战也。大思想家孔子就对战争持审慎态度,这是国家大事,也关系到生灵涂炭和国之兴衰存亡。从古起,战事都不是轻易可以开始的,需要深思熟虑,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出兵参战,这也是生存之本,不惧战,但慎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