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20岁,4月8日初诊。患者因昏厥被送往某院医治,诊为“大动脉炎”,已住院半年。用青、链霉素、潘生丁、脉通、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双手一直无脉。遂请余诊治。刻诊:患者由家人搀扶于坐,头偏目闭,面色觥白无华,神疲懒言。舌质红、苔薄白,双手寸口无脉。 诊断为脉痹。 证属气虚血弱,脉络瘀滞。 治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拟方黄芪桂枝汤加减。 处方:黄芪30g, 桂枝、当归、砂仁各10g,党参、白术各20g,丹参12g,白芍、地龙、红枣各15g,生姜、桃仁、川芎、甘草各9g。4剂,水煎服。 药后面颊始泛红晕,头抬睁眼,自诉头痛。初诊仍无脉。原方去生姜、白术、砂仁,加北细辛4g,通草8g,赤芍15g,石斛 25g。服药14 剂后诸症减轻,右手隐约可触极细微弱搏动,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补血汤、当归四逆散、补阳还五汤合方化裁调治,脉渐出,精神食欲日佳。观察半年,病情稳定未发。 体会:余认为本证属中医 “脉痹”心痹” “ '伏脉”等范畴。《内经》云 :“心痹者,脉 不通 “脉痹不已, 复感于邪,内舍于心 《医门法津》:“血结在内,手足脉相失”。难伏者,脉行筋之下也”。其因多由禀赋不足或久病正虚,致寒邪侵袭,营卫凝泣,气机伏郁,气血瘀结阻闭脉道所致。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阳通脉调营卫,当归四逆散养血活血通络,配川芎行气血疏郁结,促进血液循环以化 瘀通滞,故收良效。 |
|
来自: 杏林独孤 > 《脉痹(无脉症、大动脉炎)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