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空飞行:一个“外卖诗人”的诗和远方

 客家少年 2024-04-05 发布于江西

——读王计兵诗有感

外卖不只是一种新业态下的就业方式,也成了一个新的职业,并且成为超越了业态或是职业本身的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因为在这个从业者当中不只是有了新型的农民工,而且还包括一些高学历的群体,其中不乏有博士、硕士。2018年4月,当外卖小哥雷海一举击败北大文学院硕士彭敏成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后,让公众对“外卖”这个群体又多了些许聚焦,当然这不只是高手在民间的老段子,而是对时代的发展变迁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近日,据媒体报道,曾因2022年以一首《赶时间的人》而迅速走红的“外卖诗人”王计兵,今年2月他的第三本诗集《低处飞行》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而他的首部诗集《赶时间的人》(2023年2月出版)发行量已突破10万。(这种发行量可以称得上是畅销书中的畅销书,即使是名作家要冲到这个量也是有难度的,并且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3分,当当网销量前三。)

一个今年已是55岁的外卖人,而且还是一个低学历,生活历尽坎坷的人,是什么力量在支撑他的这种看似“不务正业”的追求,又是什么成就了他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草根诗人呢?或许,我们从他的诗中就能找到答案。

2019年冬夜,他因顾客留错了三次地址,王计兵前后爬了18层楼才送到,最后还被顾客投诉与训斥,而后面的单子也因此超时,被平台罚也就成了必然。于是在返回的路上,他对于自己此时的感受就写就了那首《赶时间的人》的成名作,当然也是心酸之作:

从空气里赶出风,

从风里赶出刀子。

从骨头里赶出火,

从火里赶出水。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世界是一个地名,

王庄村也是。

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

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从文学的角度而言,诗的意境、文学素养自然是算不上什么佳作的,但如果从现实生活作为审美视角,这首诗则是达到了此时无胜有声,赋到沧桑句便工的效果。诗句中朴实的感受与场景的展现,写尽了一个外卖人的酸楚,但却没有看到怨天尤人,有的只是那种自慰的坚持“用双铁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淬火。”

作为一个缀学谋生的打工者,曾经有文学梦的王计兵只能把梦藏匿在心里,把仰望星空化作面对现实生相的选择,他当过木工、做过淘砂工、开过书店及小卖部、收过废品、还与妻子辗转于山东、新疆等地打工,最后才落脚于昆山,最后在2018年选择了送外卖,然后成了“外卖诗人”。

即便如此,阅读与写作仍然成了他没有放弃的诗和远方,只不过他的写作已经剔除了功利的成分,更多的是保留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梦想,把生活的本真体验变成了文字的展现。

对于王计兵而言,或许支撑他的除了是面对很骨感的现实,但更有一份来自内心的乐观与豁达。正如他在《低空飞行》中的所表述的“谁说展翅就要高飞/低处的飞行也是飞行/也有风声如鸟鸣/有车轮如流星”“把秒针和分针铺在路上/像黑白有致的琴键/谁又能说曲高和必寡/这低在大地的声音/才是万物向上的乐章/如果人间有第五个季节/那一定是,小哥的春天。

    其实,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个人的情绪与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也包括价值选择。在王计兵的诗里,尽管有对生活的写实时流露出了艰辛与沉重,但整体却是以一种积极面对的人生态度,而且更多是正能量的东西。如“经年之后/一棵树终于挣脱了/最初捆绑了它/固定着它的绳索/像一匹马挣断了束缚它的缰绳/而它仍然立在原处/一动未动/它用了这么多年/扎根/向我们证明/生命,不需要束缚/证明真正的自由/和腿脚无关”(《真正的自由和腿无关》)。

所以当的他诗集出版之后,他对别人说,诗歌就像是他生命空地的一场大雪,虽然不能改变他的生命长度,“至少让我活得精彩,给我带来一瞬间的光芒。”

安于现状,但却并不等同于在躺平中等待,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一个细节当成应对生活的活教材,当然也作为创作的素材与灵感。王计兵原来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此前虽然也有过创作的经历,但近于生活,这份爱好一中断就是20多年,是因为送外卖让他更能够以立体的方式接触了社会各个层次的人和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这才又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并坚持下来。

他在《墙》一诗中对于他的一不幸的负伤这是样抒发的:一次意外,铁皮锋利的边缘/割断了我右手小指的肌腱/后来,这个小指慢慢弯曲僵硬/仿佛身体上多出来的一个钩子/这很好,方便我悬挂/生活里突然多出来的外卖/那些滚烫或冰凉的外卖/时常挂在钩子上/让我看上去更像是一面行走的墙。这就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和一个外卖诗人对待不幸的态度,这或许才是他的诗能够获得公众认可的闪光点吧。

“像一块被母体烧红的铁/我们不是软骨头/我们只是带着母体最初的温度和柔韧/请原谅夜晚/伸手不见五指时仍有星星在闪耀/生活之重从不重于生命本身”这是他的《请原谅》是诗中的诗句,也是他对对生活与对人生的感悟,尤其是“生活之重从不重于生命本身”, 这又何尝不是对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声警醒的呐喊呢?

在《我的诗》中他写道:如果说送外卖的生活是苦的/是日子里喝下的药/毫无疑问,我的诗/就是药后吃下的那颗糖。这就是一位普通劳动者的感悟,也是一位行吟诗人对生活的那份让人感动的橙色幽默。

“没有圆满的人生,而人生中的残缺,仿佛正是生命努力的意义。因为残缺,所以我们追求圆满。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奋斗,不断追求,构成了活着的意义。做最努力的自己吧,当回首岁月,不为自己度过的每一寸光阴而感到后悔。哪怕我们一直平平淡淡。”这是王计兵在他的第三部诗集《低处飞行》中后记中写的一段话,这应该是这位外卖诗人较为真切的内心独白,也是他所追求的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落笔之际,我又想起了某个刊物新年献词中的一句话:拥抱现实但不抛弃热血,接受平凡但不陷入平庸,这也是一种英雄主义。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诗与远方,不同的是自己如何去选择。

   “外卖诗人”王计兵补白

王计兵,笔名拾荒,生于1969年,祖籍江苏邳州,初中学历,外卖员,诗人。骑行15万公里穿梭于城市街巷间,利用送外卖的间隙创作5000多首诗,记录普通人的苦乐悲欢。其经历被央视新闻、新华社等百余家媒体广泛报道,人们称其为“外卖诗人”“来自底层中国的行吟诗人”,赞其作品为“真正劳动者的诗歌”。

著有诗集《赶时间的人》《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低处飞行》是其第三本诗集。获第二届国际微诗大赛“金写手奖”、第七届徐志摩微诗大赛三等奖、第五届徐州诗歌节“年度诗人奖”、江苏省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第六届博鳌国际诗歌节“年度诗人奖”等数十个奖项。2023年10月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