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南长渠的前世今生(四)

 芥舟 2024-04-05 发布于湖北
时间到了0几年,一次朋友聚会,有个朋友带来一个某市的副市长,他曾在天门工作。觥筹之间,免不了共述乡情。他看我在地质大学工作,一定熟谙地理。实属误会,地质并非地理,何况我也不是地质出身。
他说,“你听说过'沧浪之水’吗?”
数千年湖北文坛,无出屈子者。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自是我的最爱,他的《渔夫》篇肯定是读过的。我略带醉意说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随后他的话,让我惊掉下巴。他说,“'沧浪之水’就是你家旁边的天南长渠,你们叫它'小河’,实际上就是汉水故道。屈原第一次流放汉北,沿汉水而下,《渔夫》正是在天沔一带创作的,地点应该是在天门岳口的汉水牛蹄口附近,岳口建有沧浪亭。”
震惊之余,我感叹道,“我走过很多大江大河,也看过太多渠,没有哪一个渠有那么伟岸的河堤!”
之后很多年,我一直留心有关天南长渠的历史记载。天南长渠,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承载着过去的痕迹,每一行字都流淌着岁月的韵味。它是我们的根源,是我们的母亲河。战争、灾难、病痛,都是我们先辈曾经承受过的痛苦,但是,正是这些痛苦,塑造了我们的坚韧和毅力。历史的厚重是一种智慧,它既能让我们理解世界,又能让我们改变世界,我们用它照亮我们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向未来。
汉水奔流千余公里,跨越上中游山丘区之后,到天门进入广袤平原,势如脱缰野马,在大地上汪洋恣肆,河道变迁成常态。随着人口逐渐增多,开垦湖沼荒地、兴建挡水民垸渐成风气,人水争地,支流汊流甚至汉水主流受自然淤塞、人为改造的影响,逐渐变得面目全非。
汉水至天门张港泗港村后,古代曾有两条河接天南干渠。一条支流沿着泗港河的走向,那时候叫周河,至岳口陈家场北约2公里的谢家滩接天南干渠,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古周河萎缩废弃,建国后新开挖天南长渠的罗汉寺至岳口段,借用其中一段旧道;另一条从岳口陈家场的牛蹄口流向谢家滩,这是汉水的主流。由于陈家场的河口两岸高出,河水从中间流过,状如牛蹄,陈家场河口称之为牛蹄口,天南干渠得名牛蹄河。现在的汉水河道,天门仙桃潜江人称之为襄河,那时候只是古代汉水往下的一条支流。
(待续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