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菩提自在心

 谨言策行 2024-04-05 发布于江苏

吴冠中是当代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他以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对中国艺术领域产生着积极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也写得很精美。读《菩提树》我带来了些许的感悟。他在文中这样写道:“.....到这公园来漫步,是等待成佛的唯一通道吗?我在此寻找菩提树,没有。有,发现棵棵都是菩提树,菩提树的根,原来伸展在个人的心脏深处。”

菩提”一词是梵文的英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豁然开悟、突如彻悟途径,是佛的隐喻。我对此有一种神秘印象。记得十几年前,我曾在南方一座寺庙里看见几棵树,很普通的样子,导游告诉我,这就是菩提树。我说:“呵,真是菩提树?不是说菩提本无树吗?”导游解释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六祖悟出的偈语,是佛的一种意念。我仰头望着,树长得有些纤柔,偷偷摘下一片树叶细看,呈三角状卵形,表面深绿色,背面呈绿色,先端骤尖,像女人的手般纤细修长,染尽生命的绿。

我想,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因为是看中了菩提树叶的秀丽与通灵,看中了染尽生命之绿的树叶可疗救人的灵与魂。清晰的脉络通往佛心,成为一种空灵的境界。佛家永远聚焦人间的生老病死,探究着修行自我、完善人格和摆脱人生苦难的道路。

不是吗?当人在病痛时,总是对许多事物看空看透,心纯净如水,反而觉得眼前的一事一物都那么的美丽;一分一秒都那么的珍贵;同事、朋友的一言一行都那么令人动情,仿佛用一生也报答不尽生活所给予我们的太多恩赐太多优惠太多善良。


可是等到逃过这一劫,却又回到一种浮尘混沌的世界中,为一番琐碎小事烦恼,锱铢相争,眦睚必报,得失浮悬于心。如今想来,人也真应该让灵魂住住医院。

或许,凡人真的需要来一次心灵的洗涤。我不信教、也不信佛,可却欣赏信徒们的“洗礼”,这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就如我们在聆听一段旋律平缓、稳静的管弦乐时,那一声声清灵的排箫声,宛如天籁,让人仿佛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永恒,这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周末天气晴好,早听说当地有一座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是一座创建于北汉乾祐九年的寺庙,历史悠久,曾历经数次劫难,几经兴衰。

一进大殿,“世事皆空、荣辱淡忘”的感觉便袭上心来,似乎有一种朝圣请愿的冲动。

“当……当……”寺院的钟声从空中传来,缓慢而昂扬地震荡着我的耳膜。这空中之声,意欲敲进每个朝圣者的心灵之中;这空中之声,仿佛将我带出一片杂草丛林,飞越在苍穹之间,将人超度到无限的青空中,洗却一切恩怨烦恼。冥冥中我独享着浮尘世界中无法体味的一份乐事与安适。独享其间,一个声音由远而近,飘然而至:“五体投地、五心向天。”我睁开眼,看见一和尚,前额光彩照人,双眸蓄着一道闪亮的纯净之光,清澈得让人难以置信是成人的眼睛。他将圆润的双手上下翻飞,教我如何五体投地、五心向天。

我问:“我看到的菩萨好像都是面带微笑,为什么?”他说,就佛家来讲,《菩萨藏经》里就以“四无量”道出了佛普度众生应有的四种精神:“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也就是说,我们心胸的宽大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丈量的。我想,每个人都应有点佛的精神,这样快乐就会伴你一生。此人又曰,我送你一名话:“人生最重要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健康”。

人的字字句句却敲击着我沉重的思想。这是一种对人生本原追寻的执着信念,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平和境界,也是一种对个人意念修炼的能量法门。

其实,生命的快乐是无限的,因我们在不停地追寻人生的完善与完美,其过程也就包含着快乐。因为快乐,我们便会发现每个人都是美丽的;因为快乐,我们便会体味到人生处处充满爱;因为快乐,我们便会感到处事的泰然,便会笑口常开,活出快乐的境界,活出快乐的意念。

所以我想,世事修来,顺其自然,菩萨悟出的是“菩提本无树”,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颗菩提树。人生应如小小的菩提树叶,无俗欲困扰,善行、善己、善人,从容不迫地摇曳着苍绿的生命。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