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异类”写的奇书

 烟雨任平生oq4j 2024-04-05 发布于辽宁

       重读了太有趣的一本奇书,忍不住推荐出来。它就是《梦溪笔谈》。

     有趣的书,背后一定有个特别的作者。《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就是大宋王朝官场的一个“异类”。

      自从隋代开始科举考试,整个官僚机构、社会环境围绕读书取仕打造声势。在皓首穷经、寻章摘句中,一代代学富五车、精通文墨的文科生批量生。沈括是这个群体中难得的理工男

      有宋一代,人才辈出,通才不少,后者多数人推崇苏东坡。他在诗词歌赋书画方面无所不精,为官政绩可圈可点。沈括除了文学、才艺、政绩外,不仅通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还懂物理、数学、化学、生物。

      区别是比较出来的,优势也是比较出来的。

       这样一位文理综合的复合型人物,注定沈括不走寻常路,不会终身寂寂无为。

      从追求上讲,不同于现在某些官员,既想当官又想发财,沈括是既能做官又能露才。

      虽然《梦溪笔谈》是他晚年隐居梦溪园的追忆性纪录,但每条每段都来自任职期间的经历和见闻。

      例如,在沐阳县任主簿时,他看到沐水蔓延成害,就参考地理记载,亲自考察后蓄水开渠,浇灌良田。沈括把这类治水实践归纳整理,录入书中供后世借鉴。

      例如,宋与契丹(元代修宋史时改成辽)有块主权争议地河东黄嵬,后者派使臣来强行索要。沈括作为全权特派大臣,查找历史档案,亲赴契丹谈判,完美解决了边界纠纷后,顺势把了解到的契丹风土人情搜集下来。甚至结合观察山川险易,绘制了军事用途的《使契丹图抄》地图。

      沈括把做官当作做学问,把学问贯穿为官做到了极致。

       作为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纪录很多奇人异事,但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不同,也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别。纪书多数来自传闻,蒲书源自请人喝一杯清茶听来的故事,沈书多数来自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自实践。

      例如,《梦溪笔谈》常见“余为《丧服后传”“余家有阎博陵画唐秦府十八学士”“余友人有任术者”“余一族子”“余与夷甫远亲,知之甚详”等句子,一第一人称增强叙述的真实性。

     沈括并不因为爱惜羽毛采用春秋笔法,实事求是,秉笔直书。哪怕一些带有迷信、超自然色彩的事迹,也忠实于内心的表达。

       就是这样一个“异类”的存在,让千年之后的我们看到另类的经典。

       《梦溪笔谈》共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全书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目,六百余条。

      首先,把它当成一篇篇故事来读。

      科举出身的沈括精通文墨,加上研究兴趣浓厚,落笔明快精当,语言形象生动,许多篇章堪称精致小品,读后给人以美学熏陶和思想启迪。

     例如,和凝曾写了部艳词集《香奁集》,他被封为鲁公后,深怕词集引发争议坏了自己的名声,就把作者稼安到韩渥的头上。但他又不甘心,还想让后人知道这件事,就特意在著述《游艺集序》中写下:“余有《香奁》《籯金》二集,不行于世。”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折射出的是人格的虚伪,当为后世明鉴。

       例如,北宋明相王曾(王沂公)接待一位旧交,对方请求到齐州任职。王曾以齐州已有人选为由,把他安排到庐州。那人很不满意,说庐州虽然比齐州好,但我更喜欢,“相公不使一物失所,改易前命,当亦不难”。王曾的回答绝妙而精当:“不使一物失所,唯有均平。若夺一与一,此一物不失所,则彼一物必失所。”对于热衷于跑官要官者,不啻一记响亮的耳光。

     更有一些趣事,读后令人莞尔。例如,学士院里有一个馆阁,传说住在那儿的人大多能成为宰相,于是新到任学士就扔出别人行李强行霸占该阁;科举考试考学究科时,去掉所有帐幕,怕串通作弊也不提供茶水,考生渴了只能喝洗砚水,以致所有人嘴都是黑的;王安石脸色突然变得黝黑,家里人请来医生诊治,医生说是脸上的汗垢作怪,给他一些澡豆洗脸。提到这些,沈括常会说“目观此事”,就像拿着摄像机,把千年以前的场景录给你看,现场感极强。

      还有一些,讽喻意味较浓。有一天,负责文案的翰林学士梅询连续工作多时,理屈词穷,来到外面透透气。见一位午睡的老卒正在伸懒腰,就感慨道:“畅哉!”又问他识不识字,得到否定答复后,梅询接着感慨:“更快活也。”《讥谑》目中有篇原文,文字浅显,可直接摘录:士人应敌文章,多用他人议论,而非心得。时人为之语曰“问即不会,用则不错”。想想一些应景文章,套话连篇,都是毫无生气的废话,在当下同样适用。

      《梦溪笔谈》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等,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因此,可以把它当作社会历史来读。

      许多人知道历史上赵武灵王推行过胡服骑射,但胡服究竟什么样却鲜有所记,沈括在书中给出了答案:“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鞢xie(四声,革字旁加燮,音“谢”)带,皆胡服也。”

       还有西夏史。

       对于和宋同时期的西夏,后世没有编独立成书的历史,相关记载也少,央视有一部纪录片就叫《神秘的西夏》,开头称其为一个“失落的国度”。但是,沈括利用帮助种谔征讨西夏的契机,留心敌情,在《梦溪笔谈》中保留了大段关于西夏的记载,部分篇幅就是简要西夏史,史料价值不可估量。

       另有部分条目提供了正史不载或被歪曲了事实的资料,如关于王小波、李顺起义的记述;谈韩愈画像条,使后人了解从北宋就产生并沿袭下来的一个错误:把五代韩熙载的写真当成韩愈的画像。他还通过实地察看指出古人地图的谬误,以所见的真实出土器物质疑古书中关于器物形制的记载。对于古人的错误,他也不吝直斥。比如,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经他考证有很多错误,都以“尤多谬妄”类口吻指出,很有意思。

       对一些名词、典故,沈括也提供了相关解释。例如,许多人被“男儿何不挂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气势所感染,但“吴钩何物”知之甚少。沈括说,吴钩是弯刀命,就是宋代南蛮使用的葛党刀。此外,关于柚子皮苦橙子皮甜、“乌鬼”就是鸬鹚别称的记载,纠正了一些书籍及常识上的谬误。

       《梦溪笔谈》以大量篇幅记述天文、数学、地质、生物、音乐等诸学科,可以把它当作科技知识来读。

       比如,《技艺》条目中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

       同时,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人物,也赖本书的记载而得以传世。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解释虹及龙卷风、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

      此外,沈括首创的隙积术,在中国国数学史上开辟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研究领域;他探讨了共振规律和凹镜成像原理;他最早发现了地磁偏角,比欧洲哥伦布的发现早了近400年,由于只是看到现象没有总结出规律并申请专利,白白便宜了外国人;他推断雁荡山奇峰成因及河北平原海陆变迁过程,与现代科学研究揭示的原理完全一致;他提出绘制地图及装置指南针新方法;他为石油(原“高奴县脂水““延川石液”)命名,并预测“此物后必大行于世”;他对药用植物、古生物的考辨独抒己见。

       英国人李约瑟赞誉《梦溪笔谈》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其实,中国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创新创造精神,即使没有洋人背书,一样不掩光芒。水滴石穿的探索,精益求精的雕琢,苦心孤诣的求证,最终凝聚并升华成我们这个民族共同尊崇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体现在三峡大坝、天眼巡天等大国重器上,在新质生产力的推进中,同样会承担起基因传承、助力发展的作用。

      书在于读。闲暇,不妨翻翻《梦溪笔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