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和“德”究竟是什么关系?(2024.4.4.)

 多米well 2024-04-06 发布于四川

经过连续四篇对“道”的阐述,我们今日终于迈入了“德”的领域。

假如说“道”无所不在,那么“德”也同样伴随着“道”无处不在。相信通过这一篇章,你会领悟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话不多说,让我们直接进入主题,首先翻开《道德经》中对“德”描述最具权威性的第三十八章。

一章内容较多,我们不妨划分以下几个部分:

  1. 首先,老子给出了“上德”和“下德”的区别,我们需要深刻理解这两个概念。
  2. 随后,老子从“上德”开始,依次将“上仁”“上义”“上礼”等概念进行逐个说明并加以对比。
  3. 接着,老子对“道、德、仁、义、礼”这五者做了一个排序,并对“礼”做了批判,似乎是在抨击儒家思想。
  4. 最后,老子以“大丈夫”作为主语开头,下了一个重要结论,并结束本章。
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阅读《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的启示。

一)上德和下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就是至高无上的德,它是人们心中最高尚的品德。但是,为什么老子说“上德”反而“无德”?有高尚品德的人还变成无德了?这句话实在是难以理解。不仅如此,他接下来又说“下德”不失德是无德,是不是说反了?不失去德怎么还没有德了?这句话更是让人费解。

通过反复研究和深入学习,我总算找到了开启这句话智慧之门的钥匙!

译文:
上德之人不自以为有德,所以才会有德;
下德之人刻意不失去德,所以才会无德。
老子想说的是,上德之人不会认为自己有德,所以才是真正的有德,意思是说不要把“德”放在心上,不 care 那个所谓的“德”。反而,下德之人却总是刻意地注意不要失去德,每天把“德”揣在怀里,所以才称他们的行为是无德。

不妨为“上德不德”举一个小学生都可以理解的例子:学雷锋做好事而不留名。

雷锋做好事没有私心,他不是为了得到大家的表扬,也不是为了获取大家的钱财,他只是真心想帮助别人,所以雷锋就是上德之人。

下德之人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他们做慈善,一定要对全世界大声说自己资助了多少贫困儿童,捐了多少钱,甚至还要说得再多一点,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美化自己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地位,这种人真叫一个“无德”,离“缺德”不远了。

好了,现在我们清楚地理解了“上德”和“下德”的概念,接下来进入本章第二部分。

二)上德、上仁、上义、上礼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这部分不仅对“上德”有进一步解释,老子一下子还给出了另外三个概念:上仁、上义、上礼,而且在文字表述上显得非常结构化,所以我们都想用表格来填写一下,可能视觉上会更加清晰。

“无为”和“为之”,我认为它们应该是一种行动,为还是不为?做还是不做?但上德之人,肯定是要为,如果不为,啥事不干,那也称不上是上德之人了。所以,这里的“无为”并非不作为,真正的“无为”应该是上德之人按照道的方式去为,既然“道”是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那么“无为”也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去为。“无为”不是不为,而是“遵道”而为。

无以为和有以为,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一些。我认为它们应该是一种思想,无心去做还是有心去做?类似上德和下德的区别,判断依据为是否将做事的目的放在心上。

于是,我们就可以对以上原文加以翻译了。

译文:
上德之人,顺应自然且处于无心;
上仁之人,有所作为且处于无心;
上义之人,有所作为且处于有心;
上礼之人,有所作为且没人响应,于是就撸起袖子强制行动。
由此可见,“上礼”之人是行为表现最 low,自己去做事情,别人没响应,还要撸起袖子强迫别人去做(自己加班就算了,还要拉着别人强行加班);再好一点就是“上义”之人,自己去做事情,但心里有目的(加班就是为了多赚加班费);再好一点就是“上仁”之人,他们也是自己去做事情,但比较单纯,但没有企图心(加班就是为了学习);最好的是“上德”之人,他们按照自然规律去做事情,顺势而为,且没有任何的私心(加班是什么?)。

再举一个与时俱进的例子吧。

正如现在 AI 技术快速发展,它已成为了大势所趋,于是我们就顺势而为,利用自己对 AI 技术的研究,做一些开源软件,并以免费的形式帮助个人和公司快速搭建 AI 基础设施。做这件事情虽然赚不到钱,每天还要熬夜加班,但可以推动国内 AI 技术蓬勃发展,想想也能让自己开心,所以这是“上德”之事。

综上所述,按照客观规律且不计回报地去做事就是“上德”,按照主观意识且不计回报地去做事就是“上仁”,按照主观意识且有目的性地去做事就是“上义”,按照主观意识且强制要求别人做事就是“上礼”。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第三部分,对道、德、仁、义、礼做一个排序吧。

三)道、德、仁、义、礼

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老子提倡“上德”,孔子提倡“上仁”,孟子提倡“上义”,荀子提倡“上礼”。

显然,道家鼻祖老子最有智慧,他利用了一套“上德”理论,设计了一个框架,对儒家“仁”“义”“礼”理论做了降维打击。儒家提倡的是“知其不可而为”,而道家提倡的是“无为而无以为”,维度显然更高。

如果将道家的“道”和“德”,以及儒家的“仁”“义”“礼”,放在一起做个排列,老子认为顺序是这样的:

译文:

所以

失去道后将出现德,

失去德后将出现仁,

失去仁后将出现义,

失去义后将出现礼。

礼,它代表忠信不足,而且是祸乱的开端。

前面有见识的人,只不过是大道的华丽和愚蠢的开始。
老子他老人家最看不上就是“礼”,对“礼”的批判可以说是深恶痛绝,认为礼是初春秋战国时期的祸乱之首,是导致道德沦丧的罪魁祸首。原文中的“前识者”指的就是那些上仁(孔子)、上义(孟子)、上礼(荀子)等儒家思想的大 V 人物,老子“赞扬”他们是“道之华”和“愚之始”,可见道家和儒家在思想上的差异。

在此,我不对道家和儒家做过多评价,我也不够资格做这样的评价。其实不论是道家还是儒家,他们都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大家”,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我个人对儒家也是敬佩不已,每读到《论语》就爱不释手,钟爱孔子那深邃的智慧与豁达的人格。

在最后一部分中,老子做了一个重要的结论。

四)厚实和薄华

是以大丈夫

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这也是老子在《道德经》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大丈夫”作为主语来写警句,除此以外,都是面向“圣人”而说的,我们姑且认为大丈夫就是圣人吧,圣人就是“得道之人”,所以我们看看得道之人会如何去做呢?

译文:

所以大丈夫

要厚道,不要鄙薄;

要实在,不要华丽。

所以丢弃薄华而保留厚实。

老子认为得道之人要厚道且实在,要为人正直且做事靠谱,这种行为要保留;对于那些鄙薄且华丽的人,他们瞧不起人还注重外表,要丢弃这种行为。

其实,老子对“道德仁义”的描述不仅于此,他还在《道德经》第十八章中发表过这样的结论:

译文:
大道废弃,才有仁义;
智巧出现,才有狡诈;
家庭不和,才有孝慈;
国家昏乱,才有忠臣。
老子当时所处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国家混乱,民不聊生,大道废弃。这时才出现了“仁”和“义”,你对我有仁,我对你有义。很明显,“仁义”有目的,但“道”没有目的,“道”是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除了“仁义”出现以外,智巧也出现了,人们内心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利用自己的小聪明,所以这时狡诈行为遍地。家庭内部也出现不和,六亲不认,这时人们才开始提倡上慈下孝。国家中奸臣当道,礼坏乐崩,这时自称是忠臣的人就站了出来,跟恶势力作斗争。

所以,仁、义、忠、孝都不如道和德,老子提倡的是:在“遵道”的法则前提下,倡导“贵德”,合称“遵道贵德”。

五)遵道贵德

为了说明“道”和“德”的关系,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译文:
高尚品德的样子,它与道保持一致。
也就是说,道和德的基本关系是:“道”带领着“德”,“德”遵从于“道”。

因为“道”生育万物,“德”也会蓄养万物,于是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一章中提出了万物“尊道贵德”的原则:

译文:
道生育万物,德蓄养万物,万物呈现出各种形态,环境使万物得到成长。
所以万物没有不遵循道且珍惜德的。
遵守道,珍惜德,不要去指示他人而要顺应自然。
所以道生育万物,德蓄养万物。
使万物成长、使万物生育,
使万物沉静、使万物安定,
使万物调养、使万物更新。
可见,“德”并非只是人身上的品德,其实万物都有“德”。孔子《论语》中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君子有成人之美。”天、地、人这些都是各自的“德”,“德”是一种特性,也是一种美。

尊道,就是认识万物的规律,因为“道”是内在的;贵德,就是利用万物的价值,因为“德”是外显的。

为了加深人们认识“道”和“德”的重要性,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对于“同道同德”和“失道失德”进行了一番叙述:

译文:
尊道的人,就能拥有道;
贵德的人,就能拥有德;
失去道和德的人,就失去所有。
遵道的人,道也乐意被他所得;
贵德的人,德也乐意被他所得;
失去道和德的人,道和德也乐意失去他。
“遵道”就能拥有“道”,“贵德”就能拥有“德”,失道失德,将失去所有。这段话是老子对我们的警示,提醒我们一定要做到尊道贵德。

至此,道与德的关系就讲完了,你只需要记住:万物都有“道”,万物也有“德”,我们要尊重和洞察万物的“道”,也要珍惜和利用万物的“德”,这才是成为圣人的基本素质。

原来做圣人如此简单,尊道贵德就够了吗?

当然不够,我们将在下一单元中进入《道德经》的核心——“无为”,从此我们将开启“无为”的智慧,跟老子一样学会“无为而无不为”的本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