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声四门功谁最好?说学逗唱,不是脱鞋上炕

 新用户99584979 2024-04-06 发布于北京

戏剧演员、歌唱演员、舞蹈演员有乐队、灯光、音乐、布景等,但相声演员不行,相声演员从一走上舞台,观众从不认识你到喜爱你到给你欢呼就是十几分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练就这样的境界需要花很长时间的功夫。

相声有四种风格:帅、卖、怪、坏;

相声的四种基本功:说、学、逗、唱;其实细分起来,老辈子的基本功可细分为:要钱、暗春、口技、数来宝、太平歌词、白沙撒字、单口相声、逗哏、捧哏、群口、怯口/倒口、柳活、贯口、开场小唱等等。

就算是“说学逗唱”,其实也不需要相声艺人样样精通,基本上有一定的基本功基础,再在某一项上突出一些,一般就容易成名,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最怕的反而是样样都会,样样不精。

谁“说”得好?跟您说这三位:

相声的“说”涵盖很广,像绕口令、贯口、怯口等都属于“说”,不过这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的“说”,这些技术很重要,但会背贯口、会学方言不代表你就是一个好相声演员。相声的“说”除了有技术性的东西之外,还要看发音、节奏等因素,也就是说台词的基本功,所谓“说口”或者“相声口”大体就是这个意思。

我首推刘宝瑞先生,按理说刘宝瑞的先天条件不好,嗓子哑,是个阴阳嗓,还口吃,偏偏他就能将劣势化为优势,让人听了自带幽默感。刘先生的单口相声,既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又有一定的文学性。逐步形成了“使活“细致、瓷实,“包袱儿”别致、含蓄和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也就得到了“单口相声大王”。

然后是郭荣起先生,郭老爷子属于隐藏的相声大师,他善于刻画人物,擅长倒口活,讲究贯口活的气口功夫,他的“说”声音不大却声声入耳,节奏不快不慢听起来很是舒适,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

相声四门功谁最好?说学逗唱,不是脱鞋上炕

第三位,建议推荐常宝霆先生与高英培先生并列。常宝霆先生属于那种天生相声口的人,他的嗓音听起来不干不涩,跟咬煎饼果子一样舒坦,节奏不疾不徐沉得住气,属于难以复制的本事。

相声四门功谁最好?说学逗唱,不是脱鞋上炕

高英培先生的“说”,特点就是火爆,他为人们留下了无数个人物形象,其中包括'万能胶''二他爸爸''三邦子''坐地泡'等形象,并且从他的相声中,出现了一批新的歇后语,例如'二姨夫--甩货'出自《不正之风》,'二他爸爸钓鱼--赶上这波了'出自《钓鱼》,'万能胶那个邻居闺女--者咧'出自《不正之风》等 。

谁“学”得最妙?

我们常见的“学”,其主要内容还是柳活儿,学唱戏、唱歌、唱大鼓、唱评剧等艺术。

这方面自然侯宝林大师是公认的第一,侯氏相声比较文气、儒雅、学唱类的作品很多,学戏曲、学鼓曲、学各地方的小曲小调、学流行歌等等。他的柳活儿是戏曲名家们认可的像,不是一般的像,也不是一般的有水平,这和他唱戏出身有关,更和他后天努力不可分。

那第二无疑是刘文亨,刘文亨也是相声界公认最接近侯宝林的人,而且他自己还会唱现代歌曲甚至歌剧,这一点更是难得。

相声四门功谁最好?说学逗唱,不是脱鞋上炕

有一次他在上海演出,上场简单铺垫几句后,便唱弹词《杜十娘》,这段《杜十娘》唱得字正腔圆、嗓音优美,每一句都能获得震耳的掌声和叫“好”声,为什么?因为他唱一句学一个“流派”,把蒋月泉、杨振雄、徐丽仙诸名家的代表唱腔融入《杜十娘》中,衔接自然,浑然一体,惟妙惟肖,足以乱真。弹词唱罢,三位弹词界泰斗很惊奇,不住地喊“好”。

如果再说,一位是师胜杰,他舞台形象清新可喜,演唱方面的基本功尤其好,形成一种口锋脆、音调甜、质朴自然的表演风格。

相声四门功谁最好?说学逗唱,不是脱鞋上炕

另一位则是马志明,马志明的大鼓那也是相声界的翘楚。

“逗”,是谁出众?

“逗”的好,可不是洒狗血,真正的“逗”也是一种艺术,是包括语言、身体、表情、节奏等各方面综合的艺术。

在相声界谁最“逗”呢?笔者认为马三立的“逗”可以首推,有人觉得马三立慢腾腾的说话方式面无表情也不逗啊。其实,这就是马三立的绝学,冷面滑稽。

第二位我建议是赵伟洲先生,不客气地说,赵先生的“逗”来自于“狗气”,这可不是骂人的话。赵伟洲的“狗气”,不论是表情、动作、语气、身段都惟妙惟肖,非常接地气,也非常有效果。

相声四门功谁最好?说学逗唱,不是脱鞋上炕

“唱”,谁最出彩?

现在一些人说起“唱”来就是太平歌词,其实要论起来,数来宝也可以算相声行里的“唱”。太平歌词目前的分歧最大,主要是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样的太平歌词才算唱得好。

在这项艺术上首推的代表人物还是马志明,马志明不论是打板和太平歌词都很地道,手法好、味道足,颇有老艺人之风。

其次就应该说刘文步了,他的强项在太平歌词,在能听到、看到的太平歌词的演出、录音和录像中,刘文步无疑是公认的太平歌词名家,用行话说,他的唱“挂味儿”。

相声四门功谁最好?说学逗唱,不是脱鞋上炕

如果找第三代表人,可以是于宝林。于先生1937年拜张振圻为师学习单口相声和太平歌词。1943年拜马寿岩为师学习评书,1952年拜马三立为师,擅长表演相声。于先生的《卖布头》(被北方曲校作为教学资料)、《哭四出》《铡美案》《刘巧儿与窦尔墩》《师父经》《双槐树》《抽签》(已收入《中国传统相声大全》)、《批捉放》《铃铛谱》等,段段精彩。

最后总结一句:相声的“说学逗唱”虽然看起来是平行关系,实则不然,笔者认为,所谓“说学逗唱”也是有顺序的,“说”最重要、“学”其次,“逗”再次,“唱”最后。

说到底,相声还是一门以“说”为主的语言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