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中将张震回忆探索后勤现代化

 兰州家长 2024-04-06 发布于四川

探索后勤现代化

粉碎“四人帮”之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问题日益突出地摆在全军同志的面前。后勤现代化,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总后的那几年,总后党委十分重视抓后勤现代化建设,尽管是处于起步、探索的阶段,但毕竞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明确后勤现代化建设任务后,我经常在想,到底什么是后勤现代化?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同外军的差距究竟有多大?要实现后勤现代化,我们必须朝哪些方面努力,应采取哪些政策和措施?我要机关的同志帮我搜集有关资料口总后党委其他同志也都在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大家还交换过意见。

开国中将张震回忆探索后勤现代化

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对军队后勤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借这次会议的东风,4月1日,在总后传达全国科学大会精神的会议上,我就后勤现代化建设问题讲了自己的初步想法。首先,我强调了实现后勤现代化的必要性,因为“现代战争是以导弹、核武器加装甲加电f.技术为标志的,战争规模大,破坏大,消耗大,对后勤的依赖也更大,后勤必须现代化”。

然后,我从后勤的组织指挥、运输、技术保障、工程建筑、生活保障和卫生保障等6个方面,具体说明了我军与外军的差距,提出了我们的努力方向。最后,我说明:“我讲的这些只是举例,希望引起大家都来研究什么是后勤现代化、怎么实现后勤现代化,明确赶超目标”;而且“'现代化的标准是随着时间推移而提高的”;“每个业务部门、每个个单位都要找一下我这门业务技术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是什么,我们现在的水平怎样,找出差距,订出赶超规划,提出赶超的措施。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展开对手赛,加速实现后勤现代化。”这次讲话之后,我特意多听听各方面的反映,大家普遍认为,后勤建设需要这么抓,以抓后勤现代化为方向、为目标、为牵引。但要有些具体的办法,究竟怎样实现现代化的步骤和措施。

干是,4月下旬召开的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上,我在代表总后党委的报告中,对后勤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个初步的设想。尽管文字较长,但因是首次正式提出,我想在这里原文录下:

后勤的组织指挥手段和管理工作要实现电子化、自动化,建立储存各种数据、资料,预案的自动化组织指挥中心。后勤技术装备要做到野战化、轻型化、机械化,具有'’三防”能力。军需工厂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建筑广泛采用先进设计和新型建筑材料。逐步建立和发展高速、机动的运输补给工具,综合利用铁路、水路、公路、空中和管道运输等各种现代化输送手段,采用集装箱运输,实现搬运、装卸、堆垛机械化,空军场站清理现代化。掌握最新的防护、救治技术,发展简便、迅速、准确的检验、诊断、防疫等先进医疗器械设备,装备现代化的野战救护工具。研究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成果,给部队提供质量好、重量轻的军需装备、炊事工具和营养价值高、体积小、能长期储存的食品,等等。

当时还考虑,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四个现代化的逐步实现,会给我军后勤建设的现代化提供良好的条件,要争取在8年或较长的时间内,积极地、有步骤地实现上述目标。总后党委的上述设想,得到了与会同志的一致赞同。

按照党委确定的工作思路,我在总后期间,对于后勤现代化建设这样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做了一些打基础的工作。

一个是抓了干部培养。后勤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是干部。党委要求每一名后勤干部,特别是领分干部,要努力学会组织指挥现代化军队合同作战的后勤保障,要掌握现代化的指挥手段,要熟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性能,要能够组织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要学会做社会主义的财政经济上作,要了解最新的医疗技术和油料、工程等各项科学技术。这个要求,当然是不低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总后党委重点抓厂各级后勤院校的建设。

总后的院校同全军其他院校一样,在文化人革命中遭受了很大冲击和破坏。1 977年6月,在军委考虑恢复后勤学院的时候,我对总后院校建设提出了3点要求:'“·是选好管学校的人。……要把最好的干部选去当校长和教员”,“二是编好教材”;“三是选好学员。要把好的有培养前途的干部送到学校培养”。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后勤干部不仅懂后勤收务,而且还要懂政治、懂军事,会指挥打仗。后勤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代又一代大批的高质量专业人才,而院校就是培养这样的人才的摇篮。

另一个是抓了科学研究。后勤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有很多学问。总后的科研力量历来比较强,有许多研究所,院校中也有不少科研力量。据1978年的统计共有各类科研技术人员1万多人,研究、创造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其中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受到国家表扬和奖励的先进科技成果就有324项。成绩是很突出的。在科学大会之后,总后也召开了后勤科学大会,要求进一步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保证六分之五的工作时问,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组织他们努力“攻关”。

从根本上说,加强后勤现代化建设,是为夺取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服务的。要搞后勤现代化建设,首先是必须着眼于现代战争的特点和需要。全军后勤上作会议结束不久,1978年11月,我以《现代战争与后勤建设》为题,在《军事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谈了”自己一些想法和看法。我联系古今中外的战争实践,着眼未来战争新的特点,提出在现代战争中后勤保障的地位作用比过去更为重要,后勤保障的好坏,是现代战争中关系到部队战斗力消长,以至战争胜败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索,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后勤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军委确定的战略方针,提出为了保障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全军后勤保障必须解决好6个方面的问题:即适应战争初期粉碎敌人战略突袭的需要,提高应急保障能力;适应战区独立作战的需要,提高综合保障能力;适应运动战的需要,提高机动保障能力;适应立体战争的需要,提高自卫防护能力;适应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需要,提高后勤组织指挥能力;适应军民整体作战的需要,充分发挥军民的整体保障能力。这6种保障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我军后勤适应未来战争特点,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在这篇文章中,我还提出加速后勤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应该着手的4项主要工作:要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全面整顿后勤;要提高后勤科学技术水平,加强后勤工作现代化;要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后勤队伍;要加强部队基层后勤建设。

文章发表后,我曾征求洪学智同志的意见。他向我表示,看了这篇文章,完全同意文中的观点。

后来,我离开总后,从事其他工作,也经常想这方面的问题。1987年,我又以《试谈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的几个问题》为题,写了一篇文章,进一步谈了我的看法。

我根据军委对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要求,认为我军后勤建设的基点,要从随时准备保障部队打全面战争的应急状态,转移到保障应付局部战争与和平时期军队长远建设的轨道上,也就是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总体建设上来;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抓紧改革、调整后勤建设中不相适应的工作环节,使后勤力量有重点、按比例地协调发展;要加强科研,储备技术、材料,减少成品储存,同时要搞好军事工业向军民结合的转变,为保障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我提出,后勤建设应当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要努力提高合同作战的保障能力。未来战争是诸军兵种合同作战,海、空军和二炮等技术军兵种在合成军队中的比重将日益增大。为在战时顺利完成复杂、繁重的保障任务,后勤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与诸军兵种现代化建设同步进行,使后勤保障能力与部队的作战能力相适应;同时,陆海空只军的后勤现代化建设要协调发展,保持后勤系统内部的平衡,发挥三军后勤整体保障能力,平时,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立与指挥体制一致的或临时转隶的后勤保障体系和指挥系统;要重点加强战区后勤建设,提高战区独立的合同保障能力和应付局部战争的保障能力。

要努力提高一众体战争的保障能力。末来战争中,战场范围空前扩大,双方交战不汉在前线和远离前线的后方,甚至延伸到宇宙空间和深海。作为后勤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长远战略目标,就应着手研究在陆地}:进行机械化补给、在远洋进行综合补给、空中补给和内河补给诸问题,使后勤具有在任何空间都能够保障作战需要的能力。

要努力提高综合保障能力。未来战争,作战双方都强调对战役的全纵深实施打击,整个战线不固定,攻防界线在'定程度上消失了。先进的武器装备不断出现,使作战样式多样化。后勤保障必须适应这一新情况,从后勤部署和各种保障力量的组织上,既能及时保障部队进攻,又能及时保障部队防御;既能保障独立作战,又能保障协同作战或支援友邻战区;既能遂行保障,又能指挥和直接从事战斗。要具有适应攻防战役一体化和各种作战样式交替或交织进行的综合保障能力。

要努力提高快速保障能力。未来战争,敌人仍将使用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的办法,以达到其初战速胜的目的。而隐形武器的出现和发展,又为实施突袭提供了物质条件。有利的战机稍纵即逝,不利的情况顷刻即来。后勤必须具有保障军队迅速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为此,要科学地储备作战物资,不断完善战时动员预案,研究落实寓野战兵站于仓库、寓野战医院于驻军医院、寓野战修理所于修理工厂的具体措施。同时,要提高后勤指挥员的快速决策能力和后勤指挥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改进后勤装备,使其野战化、轻型化、机械化和自动化。

特别是在现代条件下,后勤组织指挥更是一个重大问题。这是由于:

第一,战争规模大,激烈程度空前提高,持续时间大大缩短。要求后勤在短时间内前送大量物资,抢救大批伤员,快速实施大批战损装备的战场修理,组织后勤保障任务柞常复杂。

第二,诸军兵种在广阔的战场上协同作战。后勤既要保障各种不同性质的作战部队(陆海空三军和各兵种,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民兵)的需要,又要适应各种不同作战形式(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的要求。合成军队的后方,将由众多的专业勤务机关、部队,有关军兵种如航空兵、高射炮兵、导弹部队、铁道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以及地方支前单位共同组成,组织协调工作非常复杂。

第三,后勤在完成各项保障任务的同时,要同敌人对我后方的空袭、空降,地面炮火、坦克装甲部队和特工部队的袭击破坏进行斗争,组织后方防卫作战非常复杂。

第四,部队机械化、摩托化程度大大提高,作战行动极其迅速,战场情况变化急剧,组织后勤本身的各项协同和与部队的密切配合非常复杂。

面对这些特点和问题,为了把千头万绪的后勤工作组织起来,有条不紊地进行,就必须实施强有力的、坚定灵活的和不间断的后勤组织指挥。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战争的后勤工作,可以概括为“物质基础和指挥效能的结合”。

当然,加强后勤组织指挥,涉及许多方面,除了前面讲到的加强对后勤干部的训练之外,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后勤指挥手段,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未来战争,战场情况变化快,信息量大,如果没有反应灵敏的后勤指挥系统为后勤指挥员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是无法完成后勤保障任务的。我想,按照总参与总后的规划,经过全军后勤系统同志的共同努力,逐步建立起一个比较健全、稳定、灵敏的后勤通信系统,是完全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在国防通信网内,要沟通各级后勤的有线电通信;对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后勤指挥、管理自动化系统,也要在现有的基础土逐步完善和发展。

通过在总后的工作实践,我还逐步认识到,后勤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后勤体制的现代化。后勤体制,尤其是整个后方供应体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战时能否顺利地实施后方组织指挥,能否有效地完成后勤保障任务。科学、合理的后勤体制,应该具备这样一些基本条件:作战指挥与后勤指挥相一致;保障机构力求精干,减少中间层次和横的交叉关系;便于管理和实现平时向战时的转变。

体制问题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到总后工作以来,我深切地感到三军分供的后勤保障体制问题很多,不仅影响部队的建设,也影响后勤本身的发展。前面讲到的沱沱河兵站的例子,就足以说明实行联勤的必要性。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军的后勤保障体制是三军自成体系,供应层次多,机构重叠,后勤指挥协调比较困难,不利于充分发挥三军后勤的整体保障能力;后勤保障与军事指挥脱节,不利于军事上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和三军合同作战。这种状况,确实已经不能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应该说,实行三军联勤问题,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周总理对杨立三部长一个报告的批示中,就提出来了。后来,毛主席、朱老总等在总后勤部起草的有关联勤问题的文件上,也都作过重要批示。1952年初,还专门成立了联勤筹备委员会,由聂帅担任主任,统抓这项工作。20世纪70年代中期,小平同志也有过明确指示。在1975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他再次提出改为三军统供与专供相结合的问题。准备实行划区供给,这样既便于及时补给,又可减少层次。但由于“四人帮”的干扰,这件事没能做起来。

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军委又一次指示总后研究三军统供问题,并要我们拿出具体方案。随后,将此列入了当年全军后勤工作会议的议题。总后向会议提交了关于实行三军统一供应问题的讨论文件。这个文件,回顾了我军后方供应体制的历史,指出了三军分供的弊端,说明了实行三军统供的好处,摆出了各种不同的认识,分析了存在不同认识的主客观原因。

对这个问题,我和王平政委也商量过多次,都感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联勤方向发展。后经总后党委讨论,决定先搞一个三军联勤的试点摸索经验,然后全面推开。试点地区,最初选在大连,因为那里陆海空三军部队都有。后来,又改到了青岛,并且派总后司令部王子修参谋长去抓试点工作。但由于当时条件还不够成熟,各方认识不尽一致,这件事还是没能做起来,真可谓“步履维艰”。

后来我常想,联勤老是搞不起来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可以说,既有思想认识和习惯势力问题,也有一些实际困难,但最主要的还是涉及到利益调整的问题。有些同志,本来在总部工作时同意搞联勤,但调到军兵种、军区工作后,态度就发生了变化。所以,改革后勤体制,关键是统一全军特别是高层领导的认识。

一定要从保障战争胜利的全局出发,着眼于21世纪军队建设的需要。后来。我在国防大学工作期间,曾多次举办全军后勤干部培训班,专门研讨三军联勤这一课题,就是为了促进这个问题的早日解决。

随着军队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同志认识到联勤的方向是对头的。为了实现后勤现代化,适应现代条件下的战争需要,军队联勤非搞不可。特别是军队整顿生产经营、落实不准经商的决定之后,实行联勤的条件逐步成熟,因而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解放军实行三军联勤的后勤保障体制。这也是我当初在后勤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认识和愿望,自然十分高兴。

1980年1月中旬,我调离总后勤部,部长一职由洪学智同志接任。1月27日,总后召开驻京单位军以上干部会议。王平政委要我先讲话。我回顾了在总后4年半来的情况,衷心地感谢同志们对我工作的支持,对工作中的不足承担了领导责任,对自己的缺点作了自我批评,并且着重从以下4个方面谈了对今后搞好后勤建设的一些想法和希望:

关于思想建设,希望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上来,真正实现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在总后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集中精力搞后勤现代化建设。

关于组织建设,希望抓紧对中青年于部的培养和使用,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学习后勤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以适应后勤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关于业务建设,希望继续贯彻1978年全军后勤工作会议的精神,按照这次会议确定的方向、任务和措施,扎扎实实地抓下去。

关于作风建设,希望大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克服互相推诿委和办事拖拉的官僚主义作风,善于把蹲点和跑面结合起来,把面上的问题拿到点上去研究,把点上的经验拿到面上去推广。

在结束讲话时,我向大家表示:“在80年代里,在新的岗位上,我要把自己的有生之年,贡献给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和军队的'三化’建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