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氏家传秘方,一般服药六~九剂,最多15剂即可痊愈,确有神效的临床经验方

 新用户5650gws5 2024-04-07 发布于江西

皂独附姜汤治疗坐骨神经痛

组成:皂角刺30克,独活9克,制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6克,苍术15克,薏苡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坐骨神经痛(风寒湿型)。
疗效:吕氏用皂角刺为主药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7例(其中干性4例,神经炎1例,根性2例),痊愈5例,显效2例。一般服药六~九剂,最多15剂。
验证:吕氏用上方验治于临床,确有疗效。病例:于某,男,52岁,农民。1983年1月5日初诊。患者素有腰腿痛已5年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多方就医,曾诊为“风湿性腰腿痛”“关节炎”等病,屡用中西药治疗,其疼痛只能暂时缓解,但不能根治,每因劳累,遇风寒而诱发并加重。行之医话公众号整理编辑  此次发作,正值寒冬腊月,由于外出赶集不慎感冒,除头痛、发热、咳嗽、咽痛外,又觉腰腿痛加重,尤其以左侧腰臀部沿坐骨神经走行方向至足跟部呈放射性疼痛加重,得热痛减,转侧活动均受限制,睡眠欠佳,舌苔薄白,脉沉紧。辩为痹症,属风寒湿型,用上方加减,服三剂,疼痛大减,腿可活动,腰可翻转。另加寄生15克,狗脊15克,继续服10剂而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葛根牵正汤

药物组成 葛根15-50g,麻黄15-20g,桂枝10-30g,白附子10-30g,川芎10-30g,羌活10-15g,防风10-15g,僵蚕10-15g,全蝎粉(冲服)5-10g,甘草6g。

 加减 功效 主治 周围性面瘫。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日1剂水煎服。
小儿用量酌减。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本组76例,男47例,女29例;年龄3-70岁;病程2日至3个月。结果:痊愈7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8%。

祖传验方《治伤药液》治疗跌打损伤

笔者根据祖传验方,结合临床实践,运用治伤药液外擦治疗跌打损伤,血瘀肿痛颇有显效,现报道如下:
  一、药物组成:乳没15克,冰片、樟脑、红花各30克、儿茶、朱砂各15克,生川草乌15克,当归、血竭各20克,三七粉20克,高梁酒1000毫升,密封浸泡20天即成备用。
  二、方义:本方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温经通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跌打损伤,局部肿痛者,用之确有良效。方中三七、当归、乳没、血竭、儿茶、红花活血散瘀止痛,川草乌祛风散寒,行之医话公众号整理编辑  朱砂通血脉樟脑、冰片散瘀热行滞止痛,酒行药势,祛寒通脉,诸药相伍,适用于一般跌打损伤、软组织损伤等。
  三、功用:主治跌打损伤,局部肿痛。
  四、用法:根据损伤肿痛范围大小,取药液适量外擦,配合轻轻按摩,一日3-4次。

补肾解毒--肾炎康复片

【处方】西洋参17.4g,人参5.8g,地黄58.1g,盐杜仲34.9g,山药58.1g, 白花蛇舌草29.1g,黑豆58.1g,土茯苓58.1g,益母草58.1g,丹参29.1g,泽泻29.1g,白茅根87.2g,桔梗58.1g。
【制法】以上十三味,西洋参、人参、山药、土茯苓、丹参、桔梗粉碎成细粉,其余地黄等七味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西洋参等细粉及糊精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压制成625片,包薄膜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棕色;味甘、淡。
【功能与主治】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清解余毒。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面目、四肢浮肿,头晕耳鸣;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8片〔规格(1)〕或一次5片〔规格(2)〕,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注意】孕妇禁服;急性肾炎水肿不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