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语文课 | (八十九)绽放思维之花——学习《大雁归来》

 爱语文红泥火炉 2024-04-08 发布于江苏

“既然阅读提示提示我们本文是一篇观察笔记,那我们就围绕'科学’'观察’'笔记’三个关键词展开自读。”李老师开门见山。

什么是“观察笔记”?是客观记录观察发现,还是用心写出所思所想?学完《大雁归来》,我对“观察笔记”这一种全新的文体有了自己的认识。

课堂上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个关键词来梳理与探究。我们小组选择的是“观察”。“作者有怎样的观察,才能写出这篇文章呢?”这是李老师启发我们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文本中“反推”作者的“观察”收获。既然如此,那么相关内容应该是说明性的文字。有了方向,我们很快也就有了成果。如文中写道“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到了”,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观察到三月的雾霭中,一群大雁回到沙乡农场,这宣告春天来了。再如“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我们发现作者观察出这样的现象:大雁向南飞行的200英里的轨迹是直线……

周钰童和葛吕闻被李老师邀请到黑板上写作者的观察“发现”,李老师也做了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科学严谨的态度。在此基础上,袁涂铉同学围绕相关词句分析了“科学”的具体表现:一是作者观察周期长,基于大量数据做出判断;二是观察细致准确,如“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三是观察的态度是严谨求是的,如对孤雁的判断;四是写作的严谨认真。

我们不约而同地向他投去赞叹的目光。“小袁同学善于分析与归纳。这是很好的思维品质。本文的作者利奥波德同样拥有这样的思维品质。”李老师称赞道。

“哪个小组分析了这篇'笔记’的特点呢?”李老师又问。

接着就有小组分析了这篇笔记的文艺性: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大雁人性,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而且笔记中洋溢着思想性。作者借大雁的联合批判人类的“不联合”,彰显出反战思想与和平观念。

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已然响起,可我的思绪却未停。我体会到分析与归纳的乐趣,也对《沙乡年鉴》生出兴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