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里的陆家园——江阴旧忆

 新用户2611oQLq 2024-04-08 发布于江苏

             八十年代的陆家园

   陆家园是指老江阴城的东北角一块,它北起环城北路,南至人民中路,东起朝阳路,西至三元坊巷,这里是后来澄江镇的绿园村所在地。不过我们小时候这个地方的腔调,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村的居住区,错落有致的民居伴随着充满绿意的菜园、潺潺流水的沟渠,弯里曲绕地萦绕在黛瓦白墙之间,偶尔也有几户大户人家的住所院落,那高高的院墙、突兀的风火墙,让人感觉似乎回到了我童年的老家一样。

           六七十年代的陆家园腔调

   我小时候经常随母亲去人民医院上班,也经常去陆家园玩,那里有我妈妈的好几个同事,像陆阿姨呀、戎阿姨等等,我记得她们住的那个地方就是一个超大的院落,高高的石库门大门,进去前后左右都是人家,中间是大家生活起居的大厅,好不热闹的一个院子,就如同缩小了的江阴文庙的东西庑一样。据说,这个大院子是有点来头的,明朝开国的乞丐皇帝朱元璋,上台以后专门命令各地建造了救济无家可归的穷人借住的房子,称为养济院。江阴的养济院最盛的时候有141间房屋。太平天国运动时,这些房屋被毁,后来著名的江阴知县汪坤厚重建了有36间房间的养济院,我小时候看到的那个大院,应该就是这个保存下来的养济院。

         类似于江阴养济院的大门

    那时,这里似乎是人民医院的职工宿舍,妈妈的许多同事都住这里。养济院往南,还有两幢属于政府机关宿舍的大户人家的前后住宅大院,这里住的都是县政府的干部,俗称陈家大院,我曾经进去看过那古色古香廊道和窗棂,那精致的院落。我父亲从华士调到江阴时,最先就租住在陆家园的花园巷,后来搬到了新建的西大街教工宿舍,因为孩子多,七十年代初,一度政府办公室考虑安排我父亲住进陈家大院的,但父亲考虑孩子读书和生活不便,放弃了搬迁陈家大院,否则倒是第二次和陆家园有缘了。

    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县中做初中的班主任,班级里倒有好几个学生住陆家园,我几次家访去过,似乎和童年的陆家园有很大区别了。那些旧时四处可见的菜园和沟渠不见了,除了那高大的政府机关的两幢老房子依然在外,这里似乎多出来更多的居民住宅了,特别是驻江阴的九五基地宿舍占据了包括要塞司令部在内的陆家园南部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人气似乎更足了,属于典型的城郊结合部。

   九十年代初,我受当时镇党委宣传委员的邀请,为绿园村写村歌,在采访中询问绿园村怎么来的,结果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以为是当时的流行词绿园命名的村名,可附近的老百姓都叫它陆家园,所以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仔细查阅了江阴的历史资料,这才发现,陆家园的历史了不得,可以说,江阴古城有多悠久,陆家园这个地方就有多悠久。

            宋朝江阴城图里的里仁坊

    按照最新的历史考古和研究得出,最早的从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汉朝起的暨阳县城就是在今天的江阴城的位置,只是早先的江阴城位置在江阴古城的东面偏北一点,恰恰就是今天的陆家园和陆家园西面北面的一大块区域。暨阳县城的祥符寺,当初就是东晋豪族庾冰的旧宅,它坐落在陆家园北侧的花家桥一带,后来到了明朝,祥符寺搬迁到了陆家园身下的城内。但宋朝时江阴的北城门爱日门就在陆家园,从爱日门进来就是宋朝最热闹的里仁坊,陆家园就在里仁坊范围内,它的西侧就是江阴的市中心大市,所以,宋朝的陆家园应该算得上最牛的时代。

          明朝江阴城图里陆家园位置图

 到了明朝,江阴城缩小了不少,原来陆家园身下的江阴北门爱日门没有了,那条热闹的里仁坊大街也成了后来不甚热闹的高巷,城墙里出现了祥符寺、养济院和三官堂,充其量也只是庙宇道堂之类的,借助陆家园西侧仍然是江阴最热闹的大市,大市东隔壁的花园巷一下子涌现出来许多富户,像捐银建江阴城墙的江阴首富黄銮家,那个徐霞客的祖上徐家等一批人家聚集到这个幽静的但又属于闹市区的顺化里,花园巷出现了六家富户人家,他们的前门对着大街市河,后门纷纷仿效当时的江南富户建起了花园,一时萃涣园、漫园、种药园等六家花园独步江阴,成了江阴真正的富豪区,于是陆家园应运而生,名闻八方。江阴人六、陆和绿同样念法,再说这里确实是绿意盎然、春色满园,于是陆家园、绿家园就这样叫出名了。所以,陆家园不是姓陆的人家的地盘,而是六家人家的花园而得名。

             明朝的私家园林

    明末清初,江阴因为“剃发令”而发起的“八十一天抗清”,在阎应元的率领下,江阴人誓死不投降,演绎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由于陆家园一带的江阴城墙受古河道的影响,城墙基础本就不稳固,在清兵的集中性红衣大炮的轰击下,江阴城破,陆家园一带更是遭到毁灭性打击,除黄毓琪私宅因为被清游击将军看中作为游击署外,其余私宅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毁灭性破坏,陆家园从此再无六家花园,唯一幸存的萃涣园也被改造成万佛林和火神庙,最后成为清朝末年的唐公祠,而清朝游击署也在太平天国时期被毁,清末民初的江阴著名乡绅吴汀鹭买下此地,在废墟上建起了私宅,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全国文保单位——国民党要塞司令部旧址。

       清朝道光时的陆家园位置

     而北面,除了养济院几经战火,一直保留到了文革结束,在养济院的基础上新建了人民医院宿舍,而前面漂亮的陈家大院也逐渐湮灭,被高巷旁边林立的大厦所取代。尽管是旧貌变新颜,但似乎这里的人们依然没有忘记陆家园的称呼,来来往往依然以陆家园相称。九十年代再到这里去,已经完全没有了我童年时的房屋错落有致,菜园田畦比比皆是,那条似乎是古鲥鱼港河遗留下来的弯弯绕绕的小河浜以及由此延伸出去的支支脉脉的小沟渠,都在层层叠叠的高楼下消失得无影无踪,除了陆家园这个名字依然飘荡在这里的居民心中,它告诉人们这一块特殊的区域、特殊的地带,和它所经历的特殊的故事。

         民国初年江阴城东北位置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