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好说话家长修炼篇

 如意松 2024-04-08 发布于广东

父母好好说话就是在给孩子祈福

很多人常说,父母什么嘴,就会养出孩子什么命,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就是父母好好说话。

如果你经常苛责、怨怼孩子,那他就会变得自卑、焦虑—— 

感情里,学不会表达;工作时,不懂得争取;生活中,总是被阴霾笼罩。

如果你经常肯定、表扬孩子,那他会变得自信、阳光—— 

生活中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上有动力,与人交往时进退有度,父母事事不用愁。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叛逆、不听话,故意跟大人对着干,而是我们跟孩子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养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尤其进入孩子青春期这个关键时段,更加考验作为父母的眼界和格局。

千万别让你的话语,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那根稻草。

“让花让花,让树成树。”

这句话出自林徽因的诗作《人间六月雪》,大意是说:世间万物,自有其运行的逻辑和价值。

放在养育孩子上,同样适用。

我们唯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给予他足够的空间,才能“让花让花,让树成树”。

🌸这些话能不说就不说🍀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如何才能做到“巧沟通”呢?

先从那些不能说的话讲起!

1  、“你这个年龄就该干点正事!”🈲

很多父母其实都有一个误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

于是,平常跟孩子交流时,他们难免就会“绝对要求”孩子。

比如,看到孩子跟同学们去参加动漫展,下意识会说:你都读高三了,能不能别把心思花在这些没用的地方?

或者孩子考砸了。

或者又会说:这是你该考出的成绩吗?!

允许孩子有试错的空间,是父母的智慧。

尤其在跟孩子沟通时,“不把话说死”,他们才会收获更多可能。

2、“一天天就知道玩,我真是让你气死了!”🈲

网上有个很经典的段子—— 

放寒假了,孩子在家学了一天。学完后拿起平板打算玩会游戏。

结果爸妈下班后正巧看到,上来就是一句:“一天天的,就知道玩!”

看似无心的一句唠叨,实际却否定了孩子一整天的努力。

为人父母,我们尤其要做到的就是,杜绝“过分概括化”的表达。

3、“再这样下去,你就废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叫“自证预言”。

当我们渴求一件好事发生时,会努力寻找其正向的一面。

与之相反,如果我们看待事物总是消极、糟糕的,那最后就会很容易诱发坏事情的发生。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

不去灾难化地沟通,尝试与孩子进行有界限的表达,亲子关系才会真正融洽。

4、“我早就说了,你就是不听,现在掉进坑里了吧!”🈲

本意只是想让孩子记住吃过的亏,实际上却加深了矛盾,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就算你说的是对的,孩子也不会听,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

实际上,父母好好说话,孩子才会好好听话。

5、“你爱怎样就怎样,我不管你了!”🈲

这句话看似做了退让,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隐性胁迫。释放出来的潜台词是:我都已经这样了,你还不听,那就随你去吧,好自为之,自生自灭。

孩子天生是依恋父母的,这样的话说多了,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被抛弃不被支持的孩子。

💞中国式的亲子关系,缺的从来不是爱,而是好好说话!

用语言成就孩子,是父母最高级的教育。

那些好好说话的父母,总能引导孩子成为情绪稳定,积极乐观,自信成功的人。

✨用开放式对话代替命令式

这是父母和孩子好好说话的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

因为对孩子,我们总是先入为主地去命令或者批判他们的举动,而这个时候大多数孩子都带着叛逆的心理。

比如想要叫孩子吃饭,很多父母都会说:“宝宝,快点过来吃饭。”

孩子十有八九是拒绝的,因为没有人喜欢命令的语气,孩子也是。

换个对话方式,我们可以说:“儿子,看看谁能吃到那个颜色最漂亮的菜。”

让孩子没有说“不”的机会,自然而然也就减少冲突了。

✨不要带着情绪来沟通,冷静后再说

情绪的问题绝对不能用情绪对话来解决。

比如当孩子撒泼打滚,大吼大叫时,很多父母会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玩意儿”等等。

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更加没有安全感。

首先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尽管孩子做错事了,但父母依然爱你。

其次要帮助孩子排解情绪,“妈妈知道你做错事了,很难过,没事的,妈妈以前也这样,想哭就哭一会吧。”

这样的话更能让孩子打开心扉,拉近和父母的距离。

最后就是引导孩子反思,“你觉得下次怎么做,事情会变得更好呢?”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同时也能培养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

✨引导孩子聊下去,启发孩子思考和观察

事实上,对话是双向的,需要父母和孩子你来我往才能形成一个闭环,也才能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

很多时候,仅仅是表扬赞美还不够,孩子没办法接下去这个对话。

但如果父母用启发式对话,就能保证对话的连续性,和帮助孩子扩大认知、提高思维能力。

比如孩子觉得小狗好可爱,父母就可以引导“小狗在干什么呀,小狗为什么追球跑呀”这样的问题,启发孩子思考和观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