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下半场,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富书 2024-04-08 发布于北京

文|三胖

没有完美的人生,也没有完美的选择。我们只有摆脱外界的看法,从心体会生活,才能在烟火中拾得小确幸。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刚进入公司为了留下好印象,主动承担不属于自己的工作,结果吃力不讨好,面临的是同事无休止的加塞任务;
花了几个小时精心打扮,别人说的一句“不太好看”,会让你抑郁一整天;
想要从繁琐的家庭杂事中暂时地抽身而出,来一场解放心灵的旅行,又害怕他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指责,只能继续困于让你身心俱疲的生活中;
辛辛苦苦得来的职位,却遭遇外界的闲言闲语,一言难尽、众人之口,自己的心情也受此影响。

赫尔曼·黑塞说:“我所期望的,无非是试着依我自发的本性去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想跳出生活束缚展翅高飞,却常常被困于外界的声音中。

一味地迎合他人、委屈自我,渐渐地在人群中彷徨不知前进的方向。

但是,我们的人生轨迹不应该由别人决定,舍去外界多余的声音,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

想要让所有人满意,是一场自我消耗

网上曾经有人问道: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其中有一个高评回答:

太多时候,我们总是忽视自己内心真正的诉求,为别人而活,为满足他人的期待,周围的风吹草动都能让自己焦躁不安,这样的生活又怎么会快乐?

每个人都想要获得他人的认可,却没想到这样只会失去自我。

朋友小许便是如此。

为了得到同事的认可,本就不清闲的他主动承担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到头来没有获得同事的一句感谢,还经常弄得自己身心疲惫。

时间久了,他也成了公司公认的“老好人”,不想做的工作、不想承担的责任都推给了他。

为了不让同事们“失望”,小许有时候即使想拒绝,但是在犹豫几秒之后总会接下他人的要求。

也因此,每次帮别人处理完工作之后,留给自己的工作内容时间却所剩无几。

在领导办公室,他也经常因为“效率低下”被骂得手足无措。

后来为了得到领导的认可,他经常加班到深夜去赶工作内容,为了赶在第二天领导上班前将方案、报告提交上去。

汇报工作时,准备良久的他看到领导全程没有任何反应,他也会抑郁一整天,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

想要讨好所有人的小许,不由得让人感慨:人这一生,总想满足他人,却活得越来越不舒坦。

我们大多数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想要让所有人满意,却时常忽略自己的内心,这是一场自我消耗。

只要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者评价稍微变动,内心就会“咯噔”一下,惶恐到彻夜难眠。

正如同罗翔老师的一句话:“只要你担心别人会怎么看你,那么别人就能奴役你。”

人生的满足感不应由外界决定,看不清自己的内心只会陷入痛苦之中。

他人的评价,只是束缚我们的牢笼

知乎上有一个博主曾经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从她记事起,她便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老师口中的三好学生、长辈口中的乖乖女。

她之前生活中的每一步,都在父母的安排中走得极为顺利,可成年之后,仅仅一次考研失败,却让她一直以来的平静心态分崩离析。

她害怕自己长久的“优秀形象”会因此在他人心中消失,于是整日惴惴不安,看到路边有人在小声地说话,也总以为说的是自己。

甚至经常性出现幻觉,看到父母责怪她“不争气”,听到同学朋友嘲笑她“原来你的优秀都是假的”,于是整日将自己关在家中,不愿与人接触。

父母察觉到她的状态越来越差,只能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去旅游放松。

路上遇到朋友,对方都在热情地与她打招呼,家里的小辈也依旧以她为学习榜样,她一直悬着的心才慢慢得到了安抚,好像大家并没有在意她的考研失败。

在接受心理治疗一段时间后,她终于明白原来一直以来,最可怕的也并不是他人的评价,而是她太过看重别人的评价。

她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人设所束缚,事事都想获得成功,却没想到会迷失了自己。

在治疗中,心理医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她的问题:

“我不了解你、你的父母朋友也不了解你,这世上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无需他人的三言两语描述。

但是你总想从别人的三言两语中证明自己,你又怎么会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旁观者清,所以太过依赖外界的评价,却未曾想过这个“旁观者”或许也是“牢笼”。

害怕被质疑、否定、不认可,于是极力地迎合外界的一切,面对不符合他人期待的事物立马退避三舍。

哪怕内心已经反抗良久,也依旧事事顺着他人心意而活……

若想要获得真正的快乐,我们一定不能太关注别人。

将世界还给自己,从内打开生活的壁垒,我们才能获得人生的自由。

余生最大的觉醒,不活在他人的评价中

叔本华说:“人性有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评价自己。”

执着于外界评价的人,人生也会受限,无法坚定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失败,以至于错过许多不经意的惊喜。

每个人都有两种人生:一种是活在他人口中,一种是活出自己。

当一个人摒弃外界的纷纷扰扰,才能修炼出一颗稳定的内核,不惧怕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而我们的生活,也是一场不断完善的自我修行,只有释放内心真实的情绪,不为他人而活、不压抑自己的本性,前方才能豁然开朗。

心理学中有一个“伟奇定律”,即使自己内心早有主见,但也极容易被周围人的声音所左右。

人生下半场,请摆脱“伟奇定律”,按照自己的节奏过好这一生。

1、不合适的圈子,不必强融

我们常常会坠入社交的漩涡,觉得朋友越多越好。

但是世上的人形形色色,每个人的三观各不相同,在不合适的地方,你永远无法找到自己舒服的位置。

电视剧《三十而已》里的顾佳,挤进那些豪门太太圈层,被忽视、被含沙射影的嘲笑,最后甚至被下套买了一个亏损的茶园。

她以为自己参加太太圈层的聚会就已经成为她们其中一员,殊不知这些在财富圈上层的太太们从未看得起她。

等她脱离这个圈子才发现,唯有与自己同频的人,才不会把你的生活搅乱。

2 、放下外界的声音,内心自由才是第一自由

当人生太过在意外界的声音时,势必会遭遇更多的兵荒马乱,心态也如过山车般起伏不停,这样的状态下又怎能平静地面对未知,只会陷入急躁与不安。

《当尼采哭泣》书中的布雷尔医生,在外人眼里,他是个事业有成,有担当的丈夫与父亲,可真实的他却在无数的夜晚感到彷徨无助。

害怕自己并没有那么优秀,害怕辜负别人的期待……

为了得到解脱,他放弃受人尊敬的医生身份,独自一人远离家乡前往威尼斯想要重新开始。

寻寻觅觅一段时间终于醒悟,原来他一切痛苦的根源便是活在外界的声音之中,也因此错过了生活中许多美好的真谛。

等他不再关注他人的评价后,以前内心的被束缚感反而消失殆尽,人生也终于感受到了愉悦自由。

3、 别低估自己,不敢前行

很多人受别人的三言两语而变得不安,正是因为缺乏对自我的认可。

因为太过活在他人给自己设定的角色里,反而不敢随着自己的心意踏一步。

就算走出去了,听到一点风吹草动,内心就变得敏感、纠结……

不要太低估自己,也不要太完美地演绎外界给自己的人设,我们可以先成为自己,先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再去聆听别人的建议。

人生道路千万条,没有人能决定他人的人生答案,也没有人能帮助他人完美地走过这一生。

外界纷扰再多,也永远不要低估自己改变自我的能力。

梁永安曾说:“没有领悟到生命真谛的人,走到哪里都是茫然的。”

一个人如果过度地需要他人的评价来获得自我认同感,自然会处处遇绝境。

这个世上除了自己,其他都是别人。

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在生活中消耗自己,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之中;

我们生以悦己,而不是为他人所困;

没有完美的人生,也没有完美的选择。

我们只有摆脱外界的看法,从心体会生活,才能在烟火中拾得小确幸。

点个【在看】,人生短短,愿我们都能迷而不失、惊而不乱、苦而不言、笑而不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