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今演讲活动的几个问题

 福兴堂图书馆 2024-04-08 发布于河南

当今演讲活动的几个问题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伴随着诸学崛生、百业俱兴,演讲作为一门学说,一种实践活动在中国大地应运而生,应“用”而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便在全国受到普遍重视,群众性的演讲热潮方兴未艾。致力于演讲研究和实践的有识之士,在奔忙中做出的贡献,得到人们的承认和赞赏。应该说,新时期的演讲事业出现了可喜的繁荣,理论研究有新的突破,且更具时代性;实际应用已形成潮流。演讲能力作为当代人才的必备素质为人们所器重。用一句话说,演讲,作为一门科学、一种工具,正在为广大人民所掌握、所应用。但是,我们在欣喜和高兴之余,不能不看到,目前我国的演讲活动,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应用中,都存在一些问题,统而言之,是演讲的庸俗化、概念化,模式化问题。

理论研究庸俗化,这是一个基本问题。其表现一,把个别人的经验之谈当成科学结论,使某些演讲理论不具有一般的科学意义。研究的方法不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是从个别到个别。比如,近几年中几位风云人物的演讲或自身点滴经验总结、或别人欣赏之见,竟被拿出做为演讲学理论,写进书本。演讲家们的实践结晶不可否认,而未经比较、提炼、论证便“封”为理论未免有点操之过急。况且,有的已明显在实践中被认为无一般指导意义。其表现二,略带实用主义之嫌,为用而研究,唯“名家”之见是尊。以个别几个演讲名家为范例,似乎,他们即为标准、他们的“一家之见”即为原则,至于他们在演讲实践中应该遵循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这是从实践到实践,仅有个别的应用性理论,应用性理论没能上升为学说。任何一门学说都应有最基本的理论,而且是这门科学的各种实践都能共同遵循的,任何“一家之言”都不可替代,至于在基本原则下的风格、流派,现在更不见“旗帜”,整个理论研究处在“田园”式状态。

基本理论问题不清。这是理论研究的一个具体问题,演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问题是演讲学的基本问题。现有的演讲学理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是不够的。因而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首先,是一些搞演讲学的人见解不一,有的认为科学性为主,艺术性为辅;有的认为平分秋色;还有的认为现代社会艺术性应高于科学性……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其次,开展演讲活动的人众说纷纭,有的说演讲是一门应用科学,是一种现实活动,有没有艺术性无所谓:有的说,演讲应该强调舞台艺术效果;还有的说,讲和演必须有机结合……,因此,演讲活动中“仁者说仁”、“智者说智",许多人是在摸索着,缺乏对个性化问题的阐述。遍翻当今演讲学著作,找不到对演讲个性化问题集中或专门的论述,这不能不说是演讲学的一个缺页。因之,现实演讲活动中,很少有人注意演讲个性化要求,学习演讲的人许多对此更不甚了解,导致当今讲坛上的“脸谱化”、“程式化”,千佛一面,互相效仿。演讲是一种现实活动,完全不同于戏剧表演,它必须体现个性,反映个性,可以说,个性化是演讲的生命。若不在理论和实践上根本解决个性化问题,照此“学舞蹈”般下去,演讲会误入歧途。

基本知识不够普及。这是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目前,在演讲活动热潮中,许多是自发形成的,自然存在的,真正由懂得演讲的人组织的,或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并不多见。什么原因呢?是演讲理论普及应用不够,许多爱好者并没有掌握真正的演讲知识。除了客观上有许多人赶时髦、凑热闹,愿意参加这种活动外,恐怕主观上是传播不够,缺乏中间媒介,搞演讲教学的人太少了,而且有些人,翻翻书本,听听演讲报告,就自以为懂演讲了,盲目地去组织演讲活动,结果摆“花架子”,没有一点真功夫。更可悲的是,还有个别“伪学者”,利用人们、特别是青年对演讲的新奇感和求知欲办班培训,招摇撞骗,把肤浅的知识当成深奥的理论,把真实的魅力渲染成“迷”的诱惑,到处讲课、作报告,以假象招徕听众骗取宠爱,使一些青年,特别是社会青年盲目迷信、追随,看上去人心所向、踊跃趋之,事实上,热闹一阵,过眼云烟,什么东西也没留下。现代社会,人们对演讲感兴趣,希望获得演讲能力,这是事实,但大多数缺少对演讲基本知识的学习,没有掌握基本功,许多是被裹挟在演讲热潮之中而跟着“起哄”的。

普及演讲知识,让群众掌握这个武器,需要采取社会手段,何时让那些“伪学者”回家休息,也需要尽快将真正的演讲知识交给群众。

表演化现象严重。这是实践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演讲与表演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有些人却把两者混淆,视演讲为舞台艺术,教演讲教模式,学演讲学套路,有的人凭自己有点文艺功底,把表演技巧应用于演讲之中,自悟了一套演讲术,津津乐道地传教他人,让人按照他的所谓真功夫学演讲,结果以讹传讹,误人子弟;有的人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去看待演讲,把演讲中的有声语言,态势语言视为艺术性,过分强调之,结果是“娱乐性有余,实用性不足”,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失去了演讲的本来意义;有的人放弃了自己气质特点和说话习惯,硬性模仿“标准的”演讲样式,学习别人的演讲技巧,结果是别人的没学好,又把“自己丢掉了”;有的人本来具有一定的演讲天赋,却拿着石头当珍珠,迷信所谓“表现形式",刻意给自己装饰一些附加的东西,结果使自己的演讲貌合神离,矫揉造作,极不和谐;有的人专门在“动听”上下功夫,设计情感,练习语调,强调抑扬顿挫,结果使自己的演讲变成了诗朗诵…。凡此种种,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许多演讲爱好者为了登台,千方百计“写”成一个“漂亮”的演讲稿,然后练习语音,设计动作,互相效仿,结果使在同一个演讲会上演讲的,全是一个模样,没有个性,令听众乏味。某省会城市一个自诩为演讲家的老先生,到处演讲,到处讲课,也算小有名气,对不知底细者,颇有些魅力。可这位的全部学问就是“态势语”。演讲运用态势语哗众取宠。讲课渲染态势语之魅力,培训演讲员只懂得给人设计态势语,什么话作什么动作,至于演讲内容他总是“一言不发”。令人不解的是这位连演讲定义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演讲家”,至今仍有“市场”,他的态势语仍能使一些启蒙者感兴趣。其实,也很好解释,他能迷惑的全是社会青年,他的演讲能够吸引人也不奇怪,因为,他原来是一位老艺人。

演讲,既是科学,就不允许骗子糟踏,悲观地说,目前,表演式演讲,诗朗诵式演讲,还正是讲坛的统治者。

对演讲的认识不科学。这是演讲的重要问题。评论演讲应该有权威,评判演讲应该有基本标准,可现实活动中却没有。近几年,全国各地举办各种比赛活动就很值得研究。大到全国性的、省级演讲比赛,小到地区的、系统的、单位演讲比赛,都是普及演讲知识,推动群众性演讲活动开展的重要措施,然而,演讲是否能进行比赛,可不可以进行评比,目前,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1984年以来,大规模的,有16城市江城之夏演讲邀请赛,全国十城市青少年演讲邀请赛,吉林省青年电视演讲赛,以及去年底武汉、成都、西安等地举办的地区性演讲比赛。这些比赛都是高层次的、具有权威性的。但是,这样的比赛却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冠军并不一定是公认的优秀演讲者,因为,它只是凭几个名家的欣赏口味和好恶去判决、去评定,以至有的讲故事式演讲、朗诵式演讲、幼儿园阿姨上课式演讲都成了演讲席上的上宾。有些赛会明显地出现评判上的失误,而且评委们是否都懂演讲都是值得探索的。这样一来,关于大型比赛树立起来的演讲标杆是否够“格”就难说了,这对整个演讲活动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在这个问题上不严肃和不慎重,那就是对演讲事业的不负责任。

以上种种,在我国当今演讲活动中都有自己的“位置”,这也是最令爱好者们担忧的事。

固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支相当规模的演讲理论队伍,演讲理论研究还局限在几个人之内,象著名演讲学家邵守义等几位名家正在锐意开拓,但毕竟是凤毛麟角;热心于传播演讲知识和从事演讲教学的人,也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修养,而各执己见、莫衷一是,千奇百怪,无正统可言,中国演讲正宗在哪里?中国演讲向何处去?这恐怕是一切关心和注视演讲事业的人们所盼望解答的。

任何事物在发展之初,都有不完善之处,演讲也是一样,这并不奇怪,相信经过演讲学家和广大演讲实践者的共同努力,我国演讲事业必定会呈现出更加繁荣兴旺的景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