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撷 华丨李二康:南山北意

 私享艺术 2024-04-08 发布于河北

一窍不通说二康瞎画/李一通

评论别人是最难的,说不准,瞎说一通;说准了,泄密了,把人家看家的家伙给倒了出来。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到你这给大白话讲出来了,罪过。这个不敢当,还是瞎说的好。幸鄙人不在某圈内,亦不在什么高位上,说了也似白说,瞎说,没了顾虑,倒也敢说。

画面是要有语言的,而语言的背后一定是思想并情感。若是没有这个语境,二康的画,纯属瞎画。瞎画就不见上品,这也未必。

二康的画是在中西古今间找寻自己,其在熟悉的画面里用了不熟悉的语言,但好像也不需要解释什么,他在表达自己亦将看到别人,因为每个观者也即自己。

南山北意系列-1-纸本水墨-140×140㎝-2023

二康用熟悉的色彩、画面、气息,讲了一个不熟悉的故事。就如徐冰的天书,用我们熟悉的宋版书形式装进了不可识的伪汉字,引人入境。二康的画,亦如此。他用熟悉的宣纸笔墨、青绿画面、朱红印鉴将观者带入,然入者细品却不见熟知之处,熟悉会不自觉的被牵制,陌生继而刺激好奇,入之无去处,怅然有所失,竟也得一丝空。寂寂然,寂中生有,有的是什么,是无所得,有的是观者自己,是熟悉的陌生。

中国艺术的美,承载了太多负担,几千年的积淀,不得不形成一种固有的语言,这种语言是以汉字为根系的传统。我是学古文字的,经常给学生说,甲骨、金文、小篆、隶楷等之演变,就如殷商、两周、秦汉、隋唐、明清等不同朝代人着不同的衣饰,若毛皮树叶、周衣、汉服、唐装、清代人的大辫子等等,但无论怎么变,中华服饰仍有自己的符号。就如中国的汉字一样,虽历代字体有别,然从未中断,一脉相承。李泽厚先生语:“华夏美学都强调形式的规律,注重传统的惯例和模本,追求程式化、类型化,着意形式结构的井然有序和反复巩固。”如山如何画、水如何画、人如何画,书法、绘画对线条的轻重缓急、笔墨的浓淡枯湿等等之程式。

南山北意系列-2-纸本水墨-140×140㎝-2023

这段看似说远了,实际上是要给个背景,二康的画直观来是夺人眼球的,虽不似一般所见,实则其在走“老路”,先前者徐悲鸿,林风眠是也。当然不是说走老路,就一定没有新面目,二康的画面,线条是多是中锋,墨色多块色,大面一色,无有渐缓之处,块面相继突兀,无有过渡,这与传统大不相类,此或谓某之所言“瞎画”,是则非。换言之,其语言是线和色块的分割,这多是油画的元素,但整体观来熟悉的青绿勾人摄魄,国画气息扑面而至,是其绝妙所在。其同前辈一致,兼收并蓄,东西融合,学为所用。但凡交融出新必然是要另类的,就如曾经的八大、白石老人,一个怪兮兮的、一个野孤禅,但历史反复验证了,革新者从来是把独木桥走成了参天道。

鲁国尧先生在语言学界提倡一个治学方法叫“二不方针”,即“不崇洋、不排外”,放在艺术领域里亦然,二康既是践行者。鲁先生还有一个著名的“文化学术发后论”,大意是凡盛世皆是政治、经济“先发”,而学术、文化“后发”。先生还悉心统计了汉代、唐代、宋代、清代开国至文化繁荣期之时间距离:66年、94年、73年、92年,平均81年,如此算来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2周年,历史若然,繁荣将近,或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亦将改观。这里不是说二康一定就成为什么大家之类,只是说“高峰”来之前,是要尊重异样,尊重多元,二康的画仅是万千创新声音之一种,像一个星星火苗,我们要让他成长,要让有思想的“新”成长。安可知,哪一缕东风起,火燎原,风饶百年。

南山北意系列-3-纸本水墨-140×140㎝-2023

二康的画总归在青绿色系,本在百色中就归清雅一流,何谈黑之厚重压抑、红之火热血腥,灰之抑郁寡淡,选择性的回避,未免不是智慧。能在少中做出大,方寸亦世界。少了就是限制吗,也不尽然,自由就可以狂肆吗,亦不尽然。二康选择了少数色系,也不见其局促在辕;其就自由了,我看其选择色系时就决定了其之载负。其心可以挣扎、彷徨、纠结,其画面则是一种沉静地表达,即便是君喜绘之仕女图,亦未引诱冲动,也不见莽撞,我想这才是真实的二康,非“鲁人”“直人”之言。外皮总是唬人的,内里也掩饰不住,其画总以“文静”可释,《乐记》曰:“乐曲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是作属淡淡的竹叶青,总不是普洱,更不是烈酒,最多从芽尖里品出些丁点醉意罢了。

再说些建议,年轻就有风格也是坏事,有了就死了,这是一个争议的话题。若是就一种语言走下去,未免太单调,亦在“程式”里了。形式还可以变,笔墨语言还要从传统里找。今年讲究“三牛精神”,搞艺术的更像牛,试问那头牛不固执。固执的是精神灵魂追求,不在形式。我想二康仍需要一次次地跳进传统的长河里,去汲取适时的那一瓢,戴着镣铐变。

南山北意系列-4-纸本水墨-140×140㎝-2023

老子云:“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艺术作品之所以可以长生,是源其有根,其根之初乃作者之感,是感可外其身,或无其身,说白了即是无所形缚而神合。后感众人者,亦由于此。我们观古画,自不见作者身,亦不见其所摹之形,然安可对画入境,感怀涕零?即存无身者,可久视。二康之画,本就在画心中之象,再创新亦要从心中观,从画外找,神思中得见已不易,再能付诸于笔墨,即是再现;而此再现之过程,已将作者融了进去,既为安好。成不成,只管走,但有路,清凉境,蓦然回首。

本文作者系博士,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研究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域印社秘书长

李二康

山东人,生于1987年

现居北京宋庄,独立艺术家

南山北意系列-5-纸本水墨-140×70㎝-2023

南山北意系列-6-纸本水墨-140×70㎝-2023

南山北意系列-7-纸本水墨-140×140㎝-2023

南山北意系列-8-纸本水墨-140×140㎝-2023

南山北意系列-9-纸本水墨-140×140㎝-2023

南山北意系列-10-纸本水墨-140×140㎝-2023

南山北意系列-11-纸本水墨-140×140㎝-2023

南山北意系列-12-纸本水墨-140×140㎝-2023

南山北意系列-13-纸本水墨-140×140㎝-2023

南山北意系列-14-纸本水墨-140×140㎝-2023

—— END ——

出品人·主编:王成业

学术顾问:阴澍雨 学术主持:刘大石

展览策划丨图书出版丨媒体传播丨书画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