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在徐州大肆屠城是为了报父仇么?答案比这更悲伤更残酷

 名将英雄两千年 2024-04-08 发布于福建

隐秘的三国(17)

曹操在被兖州士人推选为新任兖州牧后,坐拥八郡八十余县,又一口气得到了三十万青州黄巾人口,于是迅速在群雄中崛起,成为可以左右天下大势的主要政治力量。正所谓实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曹操相信自己是时候“飞龙在天”了。

然而就在曹操雄心勃发,想要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一系列危机突然接踵而来,劈头盖脸砸向曹操,差点把曹操砸杀在摇篮之中,这大概就是所谓枪打出头鸟吧!

这一系列危机的缘起,来自一个叫金尚的人,此人虽在历史中不甚知名,却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波澜,天下诸侯由此分为两大阵营,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内斗。

这金尚到底是谁呢?他就是长安朝廷正式任命的兖州刺史。

这下曹操这个民选兖州牧可就尴尬了。更尴尬的是,这位新任的兖州刺史金尚,居然带着兵马,大摇大摆跑来兖州上任了。原来,曹操在兖州的迅速崛起,引起了把持朝政的凉州军阀李傕、郭汜等人的注意。所以他们才挟持献帝拜金尚为兖州刺史来抢地盘。这位金尚字元休,是出身京兆尹的名门望族,与另两位字里带休的京兆名士并称为“京兆三休”,这么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自然看不起“赘阉遗丑”的曹操;但曹操肯定也不能拱手让出自己的位置,几年来他浴血厮杀,数陷险境,好不容易打下兖州这块争霸天下的根据地,然后让一个关中人跑来轻松摘桃,可能么?

于是,曹操当即派出轻骑,奔袭金尚。金尚兵微将少,一打便丢盔弃甲,流离迸走,几至灭亡,最后只能跟个乞丐一样投奔了袁术。

可谁也没有想到,金尚这一逃向袁术,竟引发了关东诸侯两大阵营的大内斗,天下大势陡然巨变,新一轮的优胜劣汰开始了。

其实,袁术早就对袁绍、曹操看不顺眼了,因为袁绍乃袁氏庶出子,袁术则是袁氏嫡子,可没想到反董联盟成立后,居然会尊袁绍这个庶出子为盟主,而韩馥那个傻货居然更傻傻到拱手将一整个冀州让给了袁绍。曹操呢?更差,一个赘阉遗丑,袁绍手底下的小马仔,居然也收服了兖州豪族与青州黄巾,自封为兖州牧。反观袁术自己,手底下只有一个马前卒孙坚还被袁绍的盟友荆州牧刘表干掉了,搞得他心里越发不平衡,好几次忍不住大骂袁绍:“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

可以说袁术的人生,就是永远瞧不起袁绍的一生,是永远嫉妒着袁绍比他成绩高的一生。




所以,当朝廷的正牌兖州刺史金尚投奔而来后,袁术立刻认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北联幽州公孙瓒、搞袁绍背后;南联徐州刺史陶谦,搞曹操背后;再联合黑山军和匈奴人,在曹操与袁绍中间捣乱;自己则打着为朝廷锄奸、助金尚归位的旗号,率军离开南阳,北上与曹操争夺起兖州来。

袁术离开南阳向北发展,不仅是因为看不惯袁绍、曹操,更重要的是,他在南阳,已经混不下去去了。

当初,董卓曾遣特使阴修前去与袁术讲和,不料却被袁术杀了。而阴修乃南阳、颍川一代的名士领袖,钟繇、荀彧、荀攸、郭图四大牛人都曾出自他的门下,这种重量级人物可不能随便杀的,这一杀,南阳士子离心矣。而且袁术这家伙一向是个穷奢极欲的狠人,当初还在洛阳任长水校尉时,便“好奢淫,骑盛车马,以气高人”,老百姓因而给他取了个绰号,叫“路中捍鬼袁长水”(《北堂书钞·卷六十一·设官部十三》引《魏志》),如今又得到了富庶的南阳,这家伙自然变本加厉,征敛无度,以钞掠为资,奢恣无厌,百姓民不聊生,人口外移。再后来袁绍又南联刘表,捅了袁术的后路,袁术就干脆心一横,北上跟曹操硬干起来。

其实,袁术之所以敢倾军冒进,还在于有各路盟军的配合,他们原计划统一行动,从各个方向同时动手,从而一举剿杀曹操。

首先,袁术自率大军挺进封丘(今河南封丘县南,位于陈留郡西北),一路扫荡张邈的陈留郡,并向东威胁曹操大本营东郡。

其次,请黑山军与匈奴人各遣部队从魏郡南下,由西北面进攻东郡,给袁术助威。当初,这黑山军本来是要与青州黄巾合流的,没想到青州黄巾投降了曹操,黑山军则投靠了袁术,双方变成对手打了起来,真是世事无常。

第三,请求公孙瓒配合行动。公孙瓒于是派他任命的兖州刺史单经和平原相刘备向南进驻高唐(位于青、兖二州交界处,刘备早年曾在这里当过县令),从北威胁兖州。

第四,请求陶谦配合行动。与我们通常印象中的文弱老者形象不同,徐州刺史陶谦其实是个彪悍武将,他从小就喜欢带着一帮孩子玩儿打仗游戏,长大后更以豪侠不羁闻名于县中,后来又一直在边塞为官,历任卢县令、幽州刺史,跟乌桓鲜卑人打过仗,后又曾随名将皇甫嵩、张温在凉州平定羌乱,打仗很有一套。另外,陶谦是扬州丹杨郡人,这是一个出产精兵的地方,所以他手中掌握有一支较强大的丹杨私兵,凭借着这股力量,他一战就平定了徐州的黄巾之乱,从此威震东南。总之,这陶谦其实是个狠人,他一看这么多人打曹操,这便宜可不能放过啊,遂率军一路从徐州借道公孙瓒的青州地盘北上深入到东郡的发干县,距离曹操大本营东武阳不到三十公里。




袁术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上述联合军事行动如果配合得当,将使兖州在四个方面同时受敌,曹操在事业初起之时就遭遇如此巨大危机,这世道真不好混哪!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曹操俩三下就解除了这个危机,简直就是举重若轻、水过无痕,这场战争打的波澜不惊,几乎都没有引起多少三国研究者的注意。

曹操是怎么做到的呢?很简单:时间差。

所谓联合军事行动,各路人马必须要在时间上达到默契。然而这在古代通讯弱后的条件下是最难做到的,特别是袁术等人各怀私心、蛇鼠迥途,怎么可能做到配合无间呢?

于是,曹操精准的利用了这个时间差,趁着袁术尚未攻至封丘,赶紧通知老大哥袁绍一起动手:袁军从魏郡南下,曹军则从濮阳北上,南北夹击,一举击退了单经、刘备关羽张飞与陶谦的联军,解除了兖州北面危机。

而等到刘备他们退出了战斗,袁术此时才刚刚抵达封丘,并遣前锋刘详前突至匡亭(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为濮水南岸重要驿站)屯驻,由南面楔入东郡,曹操不敢大意,于是亲领大军前往迎战。

至于黑山与匈奴军数万人,都是曹操的手下败将,不足为虑,量他们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现在最紧要的还是先拔掉匡亭这颗前突的孤钉,然后便可部署对封丘的合围,袁术最大的弱点就是被远来无继,只要一围城他必定崩溃。

匡亭告急,袁术这才发现自己错了,他没有后勤补给,本应速战,但他错过了刘备和陶谦的盟军之后,更贪黑山与匈奴的盟军,结果错失战机,陷入被动,如今之计,必须死保匡亭,否则封丘危矣!

于是袁术亲领精锐,往救匡亭。虽然封丘离匡亭只有三十公里,袁军一日即至,然而曹操用兵神速岂常人可比,不到一日,便在在匡亭城头插上了曹军军旗。

袁术在匡亭城下欲哭无泪,咋办,现在是应该夺回匡亭还是退保封丘呢?犹豫,纠结。

曹操却半点不啰嗦,城外两面伏兵尽起,城内大军同时杀出,揪着袁军一通狠揍。袁术大败,也没得好纠结了,只好领着残兵败将退保封丘。

接下来就好办了,曹操联系陈留太守张邈,开始部署各军对封丘的合围。

袁术一看罢罢罢,我也别等你们围好慢慢折磨我了,好汉不吃眼前亏,我先撤吧!

是夜,袁术便在曹军尚未形成合围之前从西南面空隙中突城而出,逃往襄邑,曹军在后紧追不舍,袁术只好又弃城逃到太寿,曹操又下令掘开太寿渠,灌入城中,袁术不防,顿做鱼鳖,不得已继续南逃,退往宁陵(今河南宁陵,为战国时信陵君封地)。




宁陵已经离开兖州,属于豫州的地界,袁术以为这下可以放心了,可还没等他喝杯凉茶压压惊,曹军竟又如影随形追至城下。

这便是曹操真正的恐怖之处:疾进的军队,快速的战略反应,压倒性的连续攻击,往往兵未至而心已散、城已空,力未到而气已竭、谋已消。所以一般人对上曹操,基本没有还手之力。

其实呢,城下到的只是曹仁的骑兵先头部队,人数并不多,但袁术此时已被吓破胆子,哪里还堪一战,连忙突城而出,狂奔六百余里来到扬州治所寿春(今安徽寿县),在孙坚余部的帮助下,攻杀了曾助曹操募兵的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之(《汉末英雄记》与《九州春秋》等杂史则认为陈温早已病死,袁术赶跑的是他自己之前所指派的扬州刺史陈瑀),又称徐州伯,以示陶谦也是自己的小弟。

虽然,远在淮南的袁术暂时报不了曹操这一箭之仇,但很快就有人帮他动手了,曹操的父亲曹嵩一家,在前往兖州投奔曹操的途中,竟突然被人杀光了满门!

原来,当年曹操在陈留起兵反董后,曹嵩一家为免被曹操牵连,举家搬迁到了徐州琅琊国避乱,这里东临大海,远离中原,气候宜人,当时,从中原地区到这里避乱的人还不少,即便是现在,原属琅琊国的山东日照一带仍然是内陆省份土豪海边买房的首选之地。

曹嵩一家来到琅琊,一则避乱,二则也可当做度假。曹嵩一生高官厚禄,颇有家资,据说光值钱的东西就装了一百多车,仆人十数人!之所以这么高调,是因为徐州治安还不错;当年诸侯们闹腾着去讨伐董卓的时候,就陶谦没参与,反而派使者到长安,进奉谷物百万斛,向董卓等凉州军阀和汉献帝表功劳表忠心,并解了朝廷燃眉之急(《三国志·陶谦传》注引《吴书》)。凉州诸将从未见过如此识相的关东诸侯,顿时如获巨宝,大喜过望,立刻升任陶谦为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加官进爵,大竖典型。结果陶谦啥也没干,反而保存住了实力,维持住了和平,于是中原各州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特别是像曹嵩这种超级有钱的土豪富翁,纷纷跑到了安静祥和、气候宜人的徐州来避难度假。徐州一时成为了逃难富豪、落魄权贵的聚集地,与“百姓殷盛,谷米封赡”的桃花源,大家都以为丧乱之后,咱们这帮有钱人仍然还可以过个偏安一隅的好日子。




但谁知道,这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更大的乱世,就要来临了。

原来,随着陶谦实力愈发雄厚,他也不甘心只守着徐州一亩三分地了,于是开始尝试着掺和到关东群雄的大内斗中,积极响应公孙瓒的号召屯兵于兖州东郡的发干县,协助袁术威逼袁绍和曹操,却被袁绍和曹操联手击破。在黄巾起义前,陶谦曾担任幽州刺史、议郎等职务,或许在此期间,他已与当时的幽州军官公孙瓒与禁军军官袁术打好了日后合作的基础。

事已至此,曹陶战事既开,曹嵩一家在琅琊国看来是待不下去了,于是曹操赶紧让临近琅琊的泰山太守应劭派兵去将老父亲接来兖州,以策万全。

其实,曹嵩听到曹操陶谦交战的消息后,就已经拖家带口、打包装车往兖州泰山郡界跑了,而且已经跑到了两郡交界的华县,应劭的兵也已从郡府出发,眼看就要接到,噩运降临。

原来,陶谦的部将张闿,不知道什么原因(注1),突然率领一支轻骑,一路追捕曹嵩至华县,引发了一场惊天灭门血案。

据郭颁《世语》记载,当时,曹嵩进入泰山郡界后,住在一个大宅中,心里已放松了,听说骑兵上门,还以为是应劭前来迎接,便坐在正堂准备摆谱,没想到骑兵一冲进门,手起刀落就把大宅门口的曹德给砍了,曹嵩听得仆人报告,顾不得伤心,赶紧跑吧,大门已被骑兵堵了,有人高声叫唤着:“见者皆杀,一个不留!”曹嵩尿都吓出来了,一手牵着爱妾直往后墙奔,后墙有个不起眼的狗洞,可以偷偷钻出去,值此危急关头,曹嵩却摆起了绅士风度,大叫一声“lady first”,非让他的爱妾先钻,不料这位爱妾是位胖美人,太肥卡住了,试了好几次都没辙,曹嵩只得将爱妾拉回来,两人执手相看泪眼,不知所措,爱妾想着自己肯定完了,便让曹嵩别管自己,钻洞赶紧跑吧!可曹嵩是个多情种子,居然不肯独自逃跑,又拉着爱妾找到一个厕所躲起来,结果很快被发现,双双被砍死在了厕所之中。其他人当然更没能逃过,结果曹家一门老小十余口,全都被杀的干干净净。等泰山郡兵赶到,只能给他们收尸了。应劭得到消息,害怕曹操追究,连太守也不敢当了,连夜弃官逃亡冀州投奔袁绍去也。

《吴书》上说,张闿事后带着曹嵩的巨额家财跑路到淮南,投奔了袁术。明代学者王夫之却认为,“然则曹嵩之辎重,谦固垂涎而假手于别将耳。”似乎也很有可能。陶谦此人,虽颇具有雄心野意,却办事十分谨慎,常假手他人行非常之举,自己却躲在幕后操纵,以保全名誉、降低风险。如当年全国上下一片反董,陶谦明面上虽然不掺和,却暗地里资助名将朱隽起兵;另如扬州刺史陈瑀本是袁术的手下,但袁术被曹操打到扬州时他却突然起兵反抗老上司,兵败后又逃往陶谦的大本营下邳,让人不得不怀疑陈瑀就是被陶谦策反的(陈瑀正是陶谦手下典农校尉陈登的堂叔,或许陈登就是他们二人的联系人)。总之,陶谦此人心机城府,深不可测,或许正是他指使张闿夺财抓人,却不料张闿见财起意,竟直接杀人跑路,导致陶谦鱼没吃到,反惹一身腥。




而从这些事也可以看出,陶谦虽军事、权谋皆强,但就是看人不准,用人太差,《三国志》及《后汉书》均称陶谦“背道任情,广陵太守琅邪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曹宏等谗匿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然也。

不管怎么说,曹家全被杀了,一个活口没留,应劭跑了,张闿也跑了,陶谦即便是冤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了,曹操也没办法找个福尔摩斯出来彻底查清楚这件事,事到如今,你陶谦嫌疑最大!何况,陶谦一直在图谋兖州,都主动进攻好几次了,如果曹操再不还手,那也实在太软蛋了!




于是,曹操立刻宣布,准备立刻戴孝征伐徐州,为兖州也为自己讨回公道!而袁绍听闻此事,也派了麾下大将朱灵率三营兵马前去助战,陶谦是公孙瓒的重要盟友,曹操跟陶谦干起来,对袁绍有利。但袁绍没想到的是,朱灵被曹操的领导魅力所感染,此战后竟然就留在曹营,没有再回归袁绍。

《三国志·魏书·朱灵传》:“灵曰:'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遂留不去。所将士卒慕之,皆随灵留。”

陶谦也知道自己惹了个大麻烦,但事已至此,干脆来个先下手为强!

恰好此时,在陶谦的大本营下邳,有个叫阙宣的人聚众数千人造反,当时遍地都有人造反,这不算什么本事,但敢于自称天子,这还是东汉末年头一家,着实勇气可嘉。




如前所述,包括袁术等汉末野心家都很信奉一句流行谶语,叫“代汉者,当涂高。“而阙宣认为:涂即途也,“当涂”是在路上,在路上又特别高的自然是阙了,自己叫阙宣真是天命所归,不自称天子都对不起自己这姓。

陶谦这人也有点迷信,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此不但不去征讨,反暗自操纵这个傀儡政权,引导其攻打曹操的泰山郡。

这就是借刀杀人之计。如果阙宣失败,那说明其所谓天命是狗屁,失败了也是咎由自取,与朝廷大员陶谦无关。而如果阙宣成功更好,可将此祸水引到兖州,曹操自顾不暇,就不会来搞徐州了。

当时,泰山太守应劭因为害怕曹操追究他保护曹嵩不力之责,已率军逃到冀州投奔袁绍了,泰山郡防守薄弱,正好被阙宣有机可趁,很快就占领了华、费二县,又向西攻入任城国,一路杀掠,好不得意。

而陶谦经过多日的观察,发现阙宣其实是个无能之辈,怎么也不像一个真命天子,于是大胆将阙宣刺杀,兼并其众,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了阙宣的胜利果实,包括其兵马及抢占的粮草、辎重、地盘。

然后陶谦宣称,他派兵资助反贼其实是“无间道”,以从内部攻破堡垒,完了又向朝廷请功,皇帝只好再嘉奖他一番。

曹操冷眼旁观陶谦演戏,心说看来不教训一下你这老家伙是不行了,不过我可不会被你牵着鼻子走,跑去夺回那战略意义不大华、费二县(注2)。现在,趁着你主力尽出,徐州空虚,我军倾巢而出,直接南下攻打你老家!




于是,曹军迅速攻入徐州北部的彭城国,一路势如破竹般攻拔十余城,直逼徐州战略要地彭城;陶谦听说后路又被曹操捅了,吓得赶忙撤回兖州人马亲往救援,双方在泗水边古战场上重演了一场杀伐惨烈的彭城会战。此战曹仁率领他的少年骑兵作为先锋部队,大发神威,横冲又直撞,千骑卷平岗,杀的陶谦引以为傲的丹杨兵直往泗水里跳。彭城附近的水域平原地形果然很利于骑兵,项羽干过一次,曹仁又证明了一次。

关于这一战,各时代各版本史书记载混乱,除了曹胜陶败这一点无可置疑,其他关于陶军阵亡人数、徐州百姓死亡人数……等等问题,每本书说的都不一样,简直就是一笔糊涂账,现一一列举如下: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陶谦传》:“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说陶军死者万数,以至这些尸体堵塞了河道,使泗水不流。

而在《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注引东吴人写的《曹瞒传》里,说法又不一样了:“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意思说曹操坑杀了数万男女百姓于泗水,这就是屠杀平民了,性质极其恶劣。放到现在得送曹操上军事法庭,告他一个反人类罪。

而到了南朝范晔写《后汉书·陶谦传》里,事情就愈发严重了,人数一下子翻了十倍,而且又将五个县的百姓竟被杀了个干净:“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

一次性坑尽平民几十万人,这规模堪比南京大屠杀,简直骇人听闻,令人发指。曹操于是超越董卓,登上了中国战争史上十大屠夫排行榜,与白起、项羽、张献忠、多铎等人并列。

我不知道从《三国志》到《后汉书》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这笔糊涂账具体应该怎么算。但至少,《后汉书》的说法是有夸大的,如果曹操在满是中原遗民的彭城屠杀抢掠了五个富庶大县,那他必然军粮充足,而绝不可能很快“以粮少引军还”(《三国志·魏书·陶谦传》)。

然而,曹操在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春回到兖州后,只修整了数月,是年夏又发动了第二次东征,这次他聚集了更多的兵马,几乎主力尽出,所以不得不将老窝与家人全都托付给了老友张邈。张邈身为陈留太守,“拥十万之众,”实力也不可小觑,帮曹操守住一个兖州还是绰绰有余的。所以曹操出征前特意交代妻子卞氏说:“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张邈听了,也很感动,忙说孟德你放心去吧,你若有事,你之子即我之子也,吾育之;你之妻即我之妻妹也。吾养之。有我张邈在一日,反正绝亏待不了她们。

这一次,曹操换了条路线,他并没有再走顺泗水而下入侵徐州西境的线路,而是向东绕经泰山郡,攻入徐州刺史部东北部的琅琊国。

陶谦本以为曹军还会直接攻向彭城,所以将重兵都布置在了西线,哪里想到曹操竟完全不按牌理出牌,绕从东北方向杀来,陶谦完全没有防备,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琅琊五座城池接连被曹军攻占,而等到陶谦好不容易反应过来,曹军又向南杀入了东海郡,直逼陶谦大本营郯县。

这次,曹操就不像上次那么“温柔”了,就连史笔克制的陈寿也直言曹军“所过多所残戮”,这些残杀百姓四处抢掠的曹军应大部分就是出身黄巾的青州兵。他们在被曹操收编之前就是“抢大户“的流民,如果不过是回归了老本行。当他们看到富豪满地的徐州,看到昔日欺压剥削自己的地主老爷、高官姨太们居然还过着如此滋润的日子,阶级仇恨一上来,手中的屠刀自然再也控制不住,一路杀杀杀,谁挡谁死!于是琅琊军民,无贵无贱,多为枯骨,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曹操一征徐州还算克制,二征徐州却完全“放飞自我”了,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关键,就在他一征徐州时“以粮少引军还”这六个字上。

我们来看看自董卓之乱后兖州都发生些什么吧!

190年,董卓弑君专政,兖州各郡诸侯聚集兵马十余万于陈留酸枣,但数月间却“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三国志·武帝纪》)。而且“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三国志·司马朗传》),到最后酸枣诸军只能“食尽众散”。

191年,黑山军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兖州东郡”,曹操领兵进入东郡,将他们击退。

192年,于毒等黑山军又来攻打东郡郡治东武阳,曹操又将其击退。

就在这一年,三十万青州黄巾又攻入兖州,攻杀大量兖州高官,曹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他们收编。也就是说,兖州连年战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现在却又多了这三十万青州流民需要养活。

还是这一年,陶谦又率兵进犯东郡发干县,被曹操击退。

193年,袁术、黑山军与匈奴人又联兵进犯兖州,又被曹操击退。然后曹操又一征徐州,被迫粮尽而还。

由此可见,兖州这五年来,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打仗,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如今别说支撑曹操保境安民了,就算要养活这三十万青州流民都大成问题。事已至此,曹操也只能借口父仇与陶谦勾结董卓、阙宣等逆贼之事找陶谦算账,带着青州兵去徐州去抢大户了,不然还能怎么办呢?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曹操在徐州的这次大屠杀,让大量徐州士民与北方难民南逃江东(注3),使得江东人物大盛(注4),间接为自己树立了江东孙氏这个日后大敌,而另外一个日后大敌诸葛亮,也孕育于其中。原来,琅琊国这被屠的五城之中,有一城名为阳都县(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该县有位13岁的少年目睹了家乡这痛心的一幕,而为了躲避战火和曹操的屠杀,他被迫和年幼的弟妹一起,在叔父的接应下,连夜逃离家乡,远到南阳一带安家。这次屠刀之下的逃亡,以及那些流离故土的哀恸,使曹操的屠夫形象,在他心底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并深深的影响了他一生,让他一生都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生命不息,北伐不止。

这位少年当然就是诸葛亮。

同为伟大的军事家与政治家,诸葛亮对曹操的才能还是非常佩服的,在《后出师表》中亦对其不吝赞美之词,给予高度评价:“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将他与传说中的兵家圣祖孙子、吴起并列。又说:“先帝每称操为能。”足见诸葛亮对曹操的能力是心服口服。

但是,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青少年的经历,造就了一个人对待世界的基础。徐州之战,曹操放纵滥杀,给年少的诸葛亮造成了深深的阴影,并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他今后的政治取向,从此认定“汉贼不两立”,而逐渐成为了曹操一个可怕的对手。




后来,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又碰上曹操跑这儿来打张绣,眼看成功了却被一个女人(曹操霸占张绣婶娘)坏了事,这些个八卦在南阳坊间流传,让16岁的诸葛亮对曹操印象更坏。

唉,曹操一生中干的两大蠢事,都正好在诸葛亮居住地,或许这就是天意吧!

曹操为君,最为任人唯贤,若是诸葛亮未被这些事影响,在赤壁之战前随荆襄士人们一同投靠曹操,助其平定孙吴;必能随曹操成就一段最强将相与最强君王的黄金组合,让刘邦张良、李世民李靖和朱元璋徐达在他们面前黯然失色。

只可惜,他们相遇的时机不对,诸葛亮听说曹操时,曹操还不到四十岁,在政治上尚欠火候,少不了激进蛮干,基本还没脱离二货愤青的路子(注5);他主持朝政后宽容大度的领袖风范,是由其统一天下过程中不断遇挫磨练而来,是审时度势的政治智慧,是塑造形象的公关手段。换句话说,都是忍出来的,都是逼出来的。而诸葛亮遇到刘备之时,刘备已经四十七岁,投效过天下各大阵营,早忍够了,早逼足了,在政治上已经完全成熟,正好吸引了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更重要的是,当初曹操屠徐州的时候,从平原郡不远千里而来保卫徐州、守护徐州人民的,正是刘备。原来,当初曹操一伐徐州的时候,陶谦就派人去向盟友公孙瓒告急,公孙瓒也颇有大局观,他心知若陶谦败亡,则袁绍与曹操的势力更大,他公孙瓒的幽州和青州就保不住了,所以特遣刘备前往救援,正赶上曹操二伐徐州。




也许,当时家乡遭屠被逼逃难的少年诸葛亮,也曾在难民流中与马背上的刘备擦肩而过,夕阳的逆光,打在逆行者刘备坚毅的脸上,绽放出一片炫彩光芒,在少年诸葛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注1:《吴书》为“张闿贪财说”,《三国志》与《后汉书》为“陶谦指使说”,鉴于后者史料更为权威,曹嵩九成就是被陶谦杀的。

注2:见曹操《孙子注》:“城小而固,粮饶,不可攻也。操所以置华费而深入徐州, 得十四县也。”

注3:见《三国志·张昭传》:“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

注4:考查《三国志》吴志除建国者孙氏家族外,收录传记共57篇,传主乃扬州诸郡者共28人,荆、益、交州4人,北方诸州25人。足见江南建国,如何得力于南北方人共同携手为可知。江南的急速开发,也以此时期的加大吸引外来移民为起步。(姚大中《姚著中国史》第三卷《南方的奋起·二至六世纪社会经济问题总决算》)

注5:事实上,后来程昱也表示,这些屠杀乃是曹操早年在“扰攘之际,权时之宜”(其实就是军粮缺乏)的一个惯用策略,为此曹操还定下了“围而后降者不赦”这个军法条文,直到后来“天下略定”,他才不再屠城(《三国志·魏志·程昱传》注引《魏书》)

全文完,感谢将粉们的耐心阅读,顺手点个“在看”让我知道你在看~

公众号主笔简介:

朱晖,文史作家,笔名闲乐生,中国古代名将狂热爱好者与研究者,王者荣耀专家团顾问,“凯叔讲故事”之《凯叔三国演义》及《三国博物学》历史与文学顾问,专注中国古代战争史领域十余年,出版历史作品近两百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