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书的一些介绍

 虎晟 2024-04-08 发布于山东
书法字体有:行书,楷书,草书,篆书,隶书,我们逐步学习,每个字体都学习后再选择一种字体作为自己深修字体。
篆体,为汉字古代书体之一,也叫篆书,是对古文字的统称。“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篆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古老书体,具有以下特点。
因形立意。篆书中的象形字较多,表现方法多样,结构法则尚未形成规范,因此字形古拙多变,富有艺术魅力。

体正势圆。篆书的字形平正,横画平直,竖画直立,笔画圆润婉转,以圆为主,方中有圆,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左不见撇,右不见捺。篆书的基本组字方法包括点、直、弧三种笔画,起止藏锋,粗细均匀,没有撇、捺出现,使得字形更加整洁和统一。字体整齐,大小统一。篆书字体大小整齐划一,形成竖长方形的结构,便于书写和阅读。

书写缓慢。篆书的书写要求严格,每字都有固定的结构和比例,因此书写过程较慢,效率不高。

笔法瘦劲挺拔。篆书的笔法以直线为主,起笔有方笔、圆笔,收笔多采用“悬针”,线条流畅,富有节奏感。

线条化、规范化。篆书的线条化体现在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而规范化则是指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脱离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图片

(小篆)

篆书的发展经历了从大篆到小篆的演变,大篆包括金文、籀文等,而小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是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图片

(大篆)

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