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词惊艳千年:他唯一传世之作,如江南水墨画般清丽,开启两宋词坛新篇章

 青萱小令 2024-04-08 发布于四川

有多少梦埋葬在江南烟雨中,愁肠千万,无奈一句“把吴钩看了,栏⼲拍遍,⽆⼈会、登临意”。

王禹偁,北宋初期著名的文学家,出身寒门,五岁作诗,29岁进士。

他性格耿直,为人刚正不阿,对仕途充满了抱负,曾经立誓要“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

他的诗反对当时西昆体的旖旎文风,而他的词作传世却仅有一首,但这首词的地位却极其重要。

它被视为开启两宋词坛帷幕的重要篇章,其风格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豪放派的代表辛弃疾,还是骚雅派的代表姜夔,亦或是婉约派的代表柳永,他们的词作中都能看到这首词的影子。

​点绛唇·感兴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这首《点绛唇·感兴》,作于他中进士后的第二年,当时他正在长洲知县(今江苏苏州)任职。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江南的烟雨是如此的多情,起笔就显示出了词人的独特魅力。

雨不知恨,云本无愁,词人心有千千结,绵绵细雨是凝结的无限惆怅,他看见的江南,在烟雨之中如朦胧的佳人一样美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水边的村庄,湖边的鱼市。

细细的淡淡的一缕孤烟飘在水村渔市的上空。

描绘出了一幅动中带静的江南水乡的宁静和美好。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我极目远眺,望到了天边,天边飞过成群的候鸟, 远远望去,仿佛紧密相连。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我一生的志愿和抱负, 在此刻凝视中凝聚。

有谁能够理解我凭栏远望的心情? 

又有谁能洞察我内心的复杂思绪?

王禹偁的这首《点绛唇·感兴》以其独特的词风,开阔的意境,以及对江南水乡的细腻描绘,成为了北宋初期词坛的一股清流。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词作受到了许多后世词人的推崇和模仿。

欧阳修对王禹偁的为人极为仰慕,甚至为他亲自画像,并在旁边题字《书王元之画像侧》。

苏轼也对他大加赞赏,为他撰写了《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称赞他“以雄风直道独立当世”。

总的来说,王禹偁虽然只有一首词作传世,但这首词的影响力却非常巨大。

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意境开阔,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点绛唇·感兴》中,我们既能看到他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也能感受到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