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利坚合众国概况

 兰州家长 2024-04-08 发布于甘肃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概况

全称: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首都:华盛顿

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

人口:3.33 亿(2022年)

官方语言:英语

民族:欧裔美国人、拉丁裔、亚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美洲原住民等

宗教:新教、天主教、摩门教、犹太教

主要城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休斯敦,费城,旧金山,波士顿,迈阿密

国歌:《星光灿烂的旗帜》

货币:美元

美利坚合众国概况

历史

美国原为印第安人聚居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殖民者相继来此移民。1607年至1733年,英国在北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1775年,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建立美利坚合众国。7月4日被美国作为独立日。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英国承认13个殖民地独立。1783年获得密西西比河东岸的土地。1787年颁布《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根据这部宪法,美国成为一个由各个拥有主权的州所组成的联邦国家,同时也有一个联邦政府来为联邦的运作而服务。1803年从拿破仑手中收购了路易斯安那。1819年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佛罗里达。1845—1853年通过美墨战争收购了得克萨斯、新墨西哥、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1861年-1865年爆发南北战争,美国恢复了统一,从此废除了奴隶制。1867年以720万美元的价格从俄国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1898年吞并夏威夷群岛

地理位置

美利坚合众国概况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千米。本土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2700公里,海岸线长22680公里

地理环境

美利坚合众国概况

美国地势总体西高东低,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大西洋沿岸平原及墨西哥湾沿岸平原,沿海多沙嘴、潟湖、和沼泽,大西洋北岸多河口溺谷、小型岛屿和半岛,佛罗里达半岛地势低平,湖沼湿地广布。中部平原介于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落基山脉之间,分为东部内陆平原和西部大平原两部分,密西西比河纵贯南北,形成世界最大的水系之一,北部美加边境的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落基山脉、喀斯喀特山脉-内华达山脉、海岸山脉等三重山脉及一系列山间高原、盆地、谷地组成,洛基山脉是美国本土的主要分水岭。位于阿拉斯加州的德纳里山海拔6193米,是美国乃至北美洲的最高峰

气候

美国由于幅员辽阔和众多的地理特征,美国几乎有的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特征:东北部沿海和五大湖区属柯本气候分类法的“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或周淑贞气候分类法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受拉布拉多寒流和南下冷空气影响,冬季较冷,夏季较温和,多雨雪,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东南部和墨西哥湾沿岸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或周淑贞气候分类法的副热带湿润气候: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温暖湿润,年降雨量2000毫米以上;中部平原:寒暖气流均可长驱直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多雪;西部内陆高原:冬季干燥寒冷,夏季干燥炎热,年降雨量500毫米以下;西部太平洋沿岸:南段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北段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或周淑贞气候分类法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经济

美国是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是当今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其GDP居世界首位,具有世界规模最大和最发达的现代化市场经济。其中,华尔街是全球最重要的资本市场之一,其拥有的股票、债券、商品期货等市场,吸引了全球大量的投资者和企业。这些市场提供了高效的资本募集和配置机制,成为了全球企业融资和资本运作的首选地。美国工业以技术先进、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生产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而著称于世。有汽车、航空设备、计算机、电子和通信设备、钢铁、石油产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闻纸、机械等重要工业产品。钢铁、汽车和建筑业长期被称为经济的“三大支柱”。近年来,信息、生物等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日益加快。农业机械化和集约化程度高,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肉类、乳制品等主要农产品均占世界领先地位。粮食总产量占世界的1/5。美国有庞大的铁路、公路、航空、内河、管道交通运输网络,除商船外,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业均位居世界首位

行政区划

美利坚合众国概况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全国由50个州和一个特区(哥伦比亚特区)组成,联邦领地包括波多黎各和北马里亚纳;海外领地包括关岛、美属萨摩亚、美属维尔京群岛等

国家象征

国旗

美利坚合众国概况

美国国旗又称星条旗,国旗由两部分组成,左上方为蓝色长方形,蓝色长方形内排列着50颗白色五角星,6颗一排与5颗一排相间排列,共排9行;国旗的其余部分是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有7道红色横条以及6道白色横条。红色象征强大和勇气,白色代表团结和清白,蓝色象征警惕、坚韧不拔和正义。13道条纹代表着最早发动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的13个州,50个星代表着美国的州数。181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国旗上的红白条纹固定为13道,五角星数量应与合众国州数一致,每增加一个州,国旗上就增加一颗星,一般在新的州加入联邦后的第二年7月4日执行。至今国旗上已经增至50颗星,代表美国的50个州

国徽

美利坚合众国概况

美国国徽主体为一只胸前带有盾形图案的白头海雕。白头海雕是美国的国鸟,它是力量、勇气、自由和不朽的象征。盾面上半部为蓝色横长方形,下半部为红白相间的竖条纹,其寓意同国旗一致。鹰头上的顶冠象征在世界的主权国家中又诞生了一个新的独立国家——美利坚合众国;顶冠内有13颗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国最初的13个州。鹰的两个爪子分别抓着橄榄枝和箭,象征和平与武力。鹰的嘴里叼着的黄色绶带上用拉丁文写着“合众为一”,意为美国由很多州组成,是一个完整的国家

自由女神像

又名自由照耀世界,坐落于纽约的自由岛上。是法国在美国建国100周年之际,赠送的一尊代表自由的雕像。雕像于1876年开始建造,建造期间因资金短缺造成工程停滞一段时间,1886年10月23日,自由女神像竣工。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自由女神像以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像作蓝本,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来源于雕塑家妻子的手臂。自由女神像代表着自由、民主和人权是美国固有的价值观的体现。自由女神像象征着美国对外开放和对全球平等的承诺

总统山

美利坚合众国概况

又名拉什莫尔山,坐落在南达科他州基斯通附近的国家纪念公园内。公园内有四座高达60英尺的美国前总统头像,从左到右依次分别为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和亚伯拉罕·林肯,这四位总统被认为代表美国建国200多年来的历史

文化

电影

电影诞生发源自美国。英国出生的美国摄影师埃德沃德·迈布里奇拍下了人类史上第一部电影《奔跑的马》。自从那时开始,美国的电影产业便开始高速发展,美国的好莱坞成为电影发展的重镇,绝大多数电影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都是源于此处,好莱坞电影也成为美国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每年平均产出高达800部电影,查理·卓别林的喜剧、依据小说《飘》改编的《乱世佳人》等许多电影流传至几乎每个国家,成为家喻户晓的美国象征。这些电影的出口也使美国获取了巨大的商业利润,例如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魔戒三部曲:王者无敌》《加勒比海盗》《阿凡达》《变形金刚3》等都在世界各地收获了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票房佳绩

社会

教育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体系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中小学教育主要是由各州的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政府管理。学校分公立、私立,多数州实行10年义务教育。各个州学制不一,大部分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高等教育有2年制的初级学院和技术学院,4年制的大学本科和2至4年的研究生院。美国著名高等学府有: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大学、耶鲁大学、西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

主要城市

纽约

美利坚合众国概况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位于哈德逊河口,濒临大西洋,西临新泽西州,北接罗德岛州,全市下辖5个区(即布朗克斯区,布鲁克林区,曼哈顿,皇后区,斯塔滕岛区)。纽约原是印第安人居住地。1524年,意大利人来到哈德逊河口,1626年,荷兰人从印第安人手中低价买下曼哈顿岛,在哈德逊河口一角地,设立贸易站,并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该地被英国夺占,改名纽约。1668年,设立纽约市。1785年~1790年,曾是美国临时首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此就职。20世纪20年代初,纽约超越伦敦,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纽约再次繁荣,成为世界级大都市。纽约是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金融、商业、贸易、文化和传媒中心,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与伦敦、香港合称为纽伦港;华尔街被称为美国经济的晴雨表

外交

美国目前与189个国家保持着外交关系。在联合国成员国中,伊朗、叙利亚、委内瑞拉与美国仍处于断交状态,朝鲜因与美国相互敌对而未建交,不丹虽未与美国建交,但两国通过印度保持外交往来。而在联合国观察员国中,巴勒斯坦尚未被美国承认,故双方无正式外交关系,仅在华盛顿和拉姆安拉互设办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