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阅读美丽星空 2024-04-08 发布于山东

2024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模拟预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凝视故乡中审视自我

——读散文集《结庐在人境》

若水

房蒙的散文集《结庐在人境》首篇是《故乡》,可见“故乡”二字于作者和本书有着特殊意义。作者在书中称他的故乡为溪坪——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化名——这个地处沂蒙山区的静僻山村,是作者幼年时期生长的地方。这里有着具象的山水风景和生动的乡土人情,饱含着阳光和泥土的芬芳。作者把自己投入到与故乡的关系之中审视、发现自我。

书中的故乡更多是一个文学象征意义上的场所,是一个已经过滤和淘汰掉痛苦记忆的地方。它装载着作者的生命原点、记忆起点,以及追求“真善美”人生价值观的初始点,潜藏着当初为什么而出发的原始密钥,是随时可以回归的心灵家园和精神栖息地。作者曾在书中反复提及一顶斗笠,那是在自认为已非小孩子之际,斗胆向母亲申请由自己专门在集市挑选的斗笠,体现着个人自由意志的初步形成。作者在《蓝色翅膀》中专门详细描写了斗笠被风吹走的过程。这在现实生活中本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但作者却一直耿耿于怀。一个人在衡量自己的物件时,首先看重的应该是它们在生活中的意义,这才是最为珍贵、最为本真的生活态度。这顶斗笠其实不再是斗笠本身,已经文学意象化了。这是故乡一段已经消逝不见的美好时光,也是作者个人再也回不去的童真岁月,代表了他对真善美的孜孜追寻。

作者经常在记忆中的故乡穿梭,通过与现实的人和事对比,去体味人间真情,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在《肖》一文中,作者通过对比儿子与自己幼年时异曲同工的种种荒唐表现,展现了爱与宽容的力量,让人体会到了生命传承的意义。但有时,成长却也意味着失去。我们这一代人,是典型的“过渡人”和“半截人”。在农村长大却又在城市定居,是根植于土地上的作物,却又在高楼大厦的半空中存活,身处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却又饱受农业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这使得我们的思想行动呈现出明显的矛盾和犹疑特征:讨厌喧器却又害怕孤独,享受人间烟火却又渴望精神家园,不愿随波逐流却也不想踽踽独行,思想上坚守传统,行为上却又放弃传统,常常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却又很少能够静下心来享受心灵沉思的安宁。所以,作者在自我介绍时写道:“思想开放的行动保守派,乐观旷达的悲观主义者,田园既茏的心为形役人。”在作者看来,那顶落在悬崖半空、被斜坡上的荆棘勾住的斗笠,正是他目前心境的写照。斗笠,这个农耕文化的象征,被风这个时间的具象吹到上下无着的尴尬境地,不正是作者逃离乡野、投身城市,却又对乡村生活念念不忘的画像吗?

面对这种成长和时代困惑,作者在以故乡为具象载体构造的心灵空间中,进行了深入思考。从西藏高原途中的悲悯,到辽阔大草原上的顿悟,从克孜勒苏河畔的随想,到天荒坪小镇的沉思,都留下了作者思考的印记。《大地》开头作者说:“我也曾于暮色四合时分疾行在乡野的路上,是的,归家的路上。如今还能真切地体会到那种归家的急切,仿佛脚步再慢一些,我就会被拦阻在外面的世界,从此失去走进家门的资格。”通过这本散文集,作者写出生命是从出发到回归再认识、再发现的历程。回归的过程,就是体味爱、发现生活本质的过程。作者笔下的心灵故乡,让人时时能够感受到一种难得的宁静、充实和满足,这源自作者内心的真诚。一本好书,总能让读者从中看到自己或生活的影子。品读《结庐在人境》,我似乎总能在恍惚中看到自己,也总感觉它是能够安神静气的一杯清茶,含有能够帮助我们苏醒记忆的神奇配方,借助这些记忆密码,也许就能够找到回归心灵故乡的路。

(摘编自2019年11月06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结庐在人境》中的故乡溪坪只是化名,不能寄托作者对自己真实家乡无尽的热爱。

B.从房蒙自我介绍可以看出,他天生就是一个在思想行动中呈现矛盾和犹疑特征的人

C.为了对成长和时代的困惑进行深入思考,房蒙以故乡为具象载体构造了心灵空间。

D.房蒙用真诚构建的自己笔下的心灵故乡,让人感受到一种难得的宁静、充实和满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本论部分论证角度丰富,层次清晰。

B.文章中斗笠是一个重要物象,作为论据在本文不止一次出现,但论证的观点不一样。

C.本篇文章采用了引用和对比的论证手法,既阐述房蒙的观点,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D.文章末段谈及了《结庐在人境》对我的影响和启发,较好地达到了图书推介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人衡量自己的物件时,最为本真的生活态度应该是首先看重它们在生活中的意义。

B.从文中可以看出,本文作者若水和散文集《结庐在人境》作者房蒙有着经历的共通性。

C.如果一本书不能让读者看到自己或生活的影子,找到回归心灵的路,它就不是一本好书

D.有人说“书评是对书籍进行价值判断后的成果”,这与本文作者的书评理念是一致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水杨酸的双重身份

房裕东

如果你没听说过水杨酸,那你一定听说过阿司匹林,它其实是水杨酸的另一个身份。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在《希波克拉底文集》中提到,咀嚼柳树皮后,产妇分娩时的疼痛可以得到有效减轻。我国汉朝时也有喝柳树皮汤能退烧止痛的记载。15世纪时,印第安人通过捣碎柳树皮并将其敷在伤者的皮肤表面以缓解疼痛。可以说,在现代制药技术普及之前,柳树皮几乎是世界很多地方最常用的止痛药和退烧药。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医学实验室竞相开展从柳树皮中分离药用成分的工作。1828年,德国科学家约翰·毕希纳成功地从柳树皮提取液中分离出少量具有活性的镇痛成分,并将其命名为水杨苷(Salicin)。1838年,意大利化学家拉法里·皮利亚将水杨苷水解后得到了水杨醇,他又将水杨醇氧化,得到了水杨酸。这是阿司匹林研究中的巨大突破。

虽然水杨酸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效果,但它味道难闻,患者直接服用的话,不仅会恶心呕吐,还会刺激消化黏膜,甚至造成消化道溃疡。为了减少副作用,提高镇痛效果,德国一家公司一直试图对水杨酸的结构进行修饰。该公司的有机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的父亲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他在服用水杨酸钠(由水杨酸用碱中和结晶而得)后胃疼不止,为了减轻父亲的痛苦,霍夫曼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水杨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精心改进,终于在1898年8月10日成功合成了乙酰水杨酸。实验表明,乙酰水杨酸可以明显减轻水杨酸的酸性所造成的“烧心”症状。后来,根据水杨酸可以从绣线菊中提取出来的特性,霍夫曼把绣线菊的拉丁名"spiraea"中的“spir"放在中间,以“乙酰化"的英文名"acetylation"的首字母"a"打头,词尾加上“药物”的英文后缀“in”,组成了乙酰水杨酸的英文名“ 'Aspirin”。之后,该公司通过了乙酰水杨酸对疼痛、炎症及发热的临床疗效测试,并将其商品名注册为“阿司匹林”。从此,阿司匹林畅销全球,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

其实,不只是柳树皮,在很多植物体内,水杨酸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功能。水杨酸就像植物的“警卫员”,肩负着为植物“报告敌情”的使命。当植物的某个部位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害时,水杨酸就会迅速出动,向植物的各个部位发送警戒信息,全方位调动植物自身的免疫系統,准备迎接战斗。

水杨酸增强了植物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从而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花卉和果蔬的保鲜期。早在1975年,科学家们就发现,用水杨酸浸泡马铃薯的块茎,可以抑制其腐烂和发芽的速度,使马铃薯的保鲜期延长到8个月之久。用水杨酸处理苹果、雪梨、香蕉、桃子等水果,也可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延长保鲜期。同理,将阿司匹林加在鲜花培养液里,可使鲜花体内的水杨酸含量迅速升高,既可抑制鲜花的呼吸作用,又可抑制鲜花切口处的细菌繁殖,使美丽的鲜花能维持更长时间的娇艳。

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尝试用水杨酸治疗痤疮。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水杨酸的祛痘效果获得了无数人的肯定,无论在临床应用还是日常护肤品中,它都是“香饽饽”,是祛痘的明星成分之一。除了祛疽,水杨酸还有哪些强大的护肤功效呢?

水杨酸是一种脂溶性物质,能渗透到富含脂质的毛孔内,因此,除了可以用来对抗油脂分泌过多形成的痤疮,还可以去除皮肤多余的角质,使皮肤光滑度得到临时性改善。更神奇的是,去除角质的同时,水杨酸还能使黑色素脱落,达到淡斑、美白的效果。另外,水杨酸还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功效,这是因为对皮肤施以适当浓度的水杨酸并配合使用其他护肤成分后,可以有效消除一些皮肤细纹。水杨酸居然有这么多美容护肤功效,难怪护肤品中或多或少都会添加一些水杨酸。

水杨酸不像果酸等其他酸性物质具有强刺激性。这是因为,人体角质含有丰富的脂质,水杨酸的脂溶性特性可以与角质的脂质融合,渗透进角质层及毛孔深处,却不会对真皮组织造成刺激,作用锁定在浅层角质中;同时不影响活性表皮细胞,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低刺激性。水杨酸虽然护肤效果显著且刺激性低,但仍需控制好添加使用的浓度。一般护肤品中添加的水杨酸浓度为0.5%-2%,如果浓度超过2%,就会对皮肤产生较强的刺激性。对于有些皮肤不耐受的人群而言,初次使用如果感觉刺痛,可以先用水乳,再使用含水杨酸的产品,虽然效果会减弱,但可以降低直接接触皮肤的刺激。

水杨酸,分子虽小,作用却大。它负担着植物抵御外界侵害的重任,是植物体内的“超级英雄”。对于人类来说,不论是贮存花卉果蔬、解热镇痛还是美容护肤,水杨酸也都发挥着神奇的功效,可谓难得一见的“宝藏神药”。

(有删改)

4.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相关内容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你没听说过..…那你一定听说过.……”,使用假设复句,先否定再肯定,明确阿司匹林在当代人生活中的常见和使用的广泛等,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详细介绍了乙酰水杨酸的英文名“Aspirin”的由来,侧面介绍了霍夫曼提取水杨酸的原材料是绣线菊,也证明了水杨酸在自然界广泛的存在。

C.“报告敌情”使用比拟手法,“报告”体现其积极主动,“敌情”指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情况,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害时的反应。

D.文章使用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水杨酸的相关内容,语言上使用较多的如“脂溶性”等科学术语和相关科学研究成果,使得文章的科学性增强。

6.科普文大多会通过全方位介绍科普对象的相关内容让读者获得有关知识。这篇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水杨酸的有关知识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

奔生

李永康

多数人都认识小萝卜头,却不知道我的本名叫宋振中。这个名字是父亲起的,至于有啥说法在里面,我却不知道。从懂事起,我第一次见到父亲,是在监狱里,而且还隔着很远的距离。有一天,因为一位女看守忘了关门,我冲出去,朝山坡下跑,我和妈妈住的女牢就在山坡上。我边跑边喊,爸爸,爸爸!一位面容消瘦、头发直立的男子,举起手,向我挥舞着答应道:唉!唉!他试图向我靠近,几位持枪的看守拦住了他。他望向我,他的眼睛和母亲的眼睛一样,流露出的疼爱和无助,让我不容思考,就可以认定他就是我的父亲宋绮云。母亲告诉我这个名字的同时,还说出了“英俊潇洒”四个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只是觉得他好高大哦,两道眉毛浓浓的。一个在山坡上执勤的看守打了我,还把我关进黑屋子。我发着高烧,还是一个劲儿地喊着:爸爸,爸爸,带我出去!

母亲多次对我说,不该带着你进来的,那时候你太小了,还在吃奶,才刚刚会喊妈妈,你的几个哥哥和姐姐也没有办法带着你过日子。时间长了,母亲说,我也不知道带着你进来就出不去了。你父亲是因别人以妈妈的名义拍得电报“家中有急事速回”而被抓来的。妈妈又是被自称为父亲手下的工人的人以“速将换洗衣服送来”的纸条骗进来的。妈妈说,我以为,把衣服送到,和你父亲见一下面,他们就会让我们娘儿俩回家的。妈妈带着你,是怕你受冻挨饿呀,是奔生的,没有想到,进得来就出不去了。

妈妈,我只想天天和你在一起,我只想能见到爸爸。我这样安慰妈妈。其实,我是多么想像小鸟一样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啊。

我进来的第三个年头,才被叫成小萝卜头的。

妈妈进来后就没有奶水喂我了,我每顿吃的都是她嚼烂的饭。那饭有一种怪味,我吞不下去,吐出来很多次,就常常饿得哇哇大哭。哭过后,妈妈又嚼饭喂我,菜就只有烂白菜和烂萝卜,有一股臭味。有时候她也莫名其妙地把泪水流在我的脸上。渐渐地,我就长成了头大身细,骨瘦如柴,也就是后来别人写的,“头长得很大,身子却很纤瘦”的孩子。有一天,一位睡在我旁边的阿姨说我长得像小萝卜头。妈妈笑了,并应和道,这个小名还真形象,那就叫小萝卜头吧。于是,在狱中,大家都亲切地叫我小萝卜头,连妈妈也不叫我的真名了。只有教我认字的“政治犯”黄老师从来不叫我这个小名,而是叫我宋振中。

说起我的读书认字,我还陪着大人们饿了两天多时间的肚子。那时候,我六岁多一点儿,妈妈和同室的阿姨,都不吃饭。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饭摆放在房间门口,大家都坐着不动。我想拿碗过去盛。妈妈说,小萝卜头,今天的饭里有毒。我被吓到了,原来不吃饭的原因,是这里的看守想毒死大家。我当然也不会去吃下了毒药的饭,就躺下了。第三天中午,我是被妈妈推醒的,原来我已经饿得晕了过去。妈妈扶我起来,让我喝了几口水,等我缓过劲儿来,她说,小萝卜头,快吃饭吧,因为从明天开始,你要去和一位新来的“政治犯”黄伯伯学习认字了。“绝食”和“罢工”这两个词也是黄老师告诉我的。黄老师说,叔叔阿姨们是以绝食、罢工的方式,才争取到了你能跟我学习的机会。

黄老师教我认识了很多字,懂得了一点儿道理,我才知道牢房何以名曰“斋房”。我和妈妈住的是“义”斋女牢,爸爸住的是“忠”斋男牢。我传递“东北战局扭转”“淮海战略胜利”等消息给陈叔叔的《挺进报》时,身上有一种使不完的劲儿。我帮妈妈送衣服给“疯老头”,当小小交通员陪他进城时,觉得很骄傲。

1949年9月的一天,妈妈告诉我,她终于可以带着我走了。她说,你爸爸已经早一天上路了。我就要自由了!

我那个兴奋劲儿无法用语言表达。

妈妈要我去给老师辞行,黄老师仿佛早就知道了似的。我还和陈叔叔告别。我告诉陈叔叔,我和妈妈就在今天将要离开这里。陈叔叔默不作声。我还告诉白公馆监牢里的很多人,他们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他们确实不知道妈妈这次将要带我去哪里。因为没过多久,他们也遇害了。我的哥哥宋振镛,他在《“小萝卜头”宋振中》一书中记下了我和爸爸妈妈在1949年9月6日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的事情。他们无视妈妈的哀求——希望放了我,而是当着妈妈的面杀了我,然后才枪杀了妈妈的。那时候我只有八岁多一点儿,离新中国成立只有二十四天。妈妈最后是让我用一种给人希望的方式和叔叔阿姨们告别的,我虽然离开了渴望过的世界,可是,我觉得我和爸爸妈妈都还活着。我们活在《红岩》一书的第二十章中,活在了读者的心里呀!

(选自《北方文学》2021年第7期)

文本二:

空白,是小小说的特点。可以说,小小说是空白的艺术。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所谓“留白”,就是少写。小小说不是删削而成的,删得太狠的小说往往不顺,不和谐,不“圆”。应该在写的时候就控制住自己的笔,每捉摸一句,都要想一想:这一句是不是可以不写?尽量少写,写下来的便都是必要的,一句是一句。那些没有写下来的仍然是存在的,存在于每一句的“上下左右”。这样才能做到句有余味,篇有余意。

(选自汪祺《小小说是什么》)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被分别监禁,不曾谋面,宋振中对父亲完全没有印象,但血脉亲情让他一眼就认出了父亲。

B.宋振中被称作“小萝卜头”,是因为他营养不良,长得头大身细,这一称呼反映了敌人对待政治犯的残忍无情。

C.宋振中向狱友告别的情节,将孩童的兴奋与成人的沉默进行对比,作者在节制的叙述中蕴含无限的悲愤之情。

D.小说结尾记叙宋振中遇害的时间,与《记念刘和珍君》开篇写“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的意味有类似之处。

8.文本一的叙述视角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如何理解汪曾祺所谓的“留白”?文本一在情节安排上是如何“留白"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武王曰:“敢问其。”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武王曰:“善哉!”

(节选自《六韬·论将》)

材料二:

王铭,字子敬,和州人。初隶元帅俞通海魔下,从攻蛮子海牙于采石。以铭骁勇,选充奇兵。战方合,帅敢死士大噪突之,其水寨。自是数有功。与吴军战太湖流失中右臂引佩刀出其镞复战。通海劳之。龙湾之战,逐北至采石,铭独突敌阵。敌兵攒槊刺铭,伤颊。铭三出三入,所杀伤过当。赐文绮银碗,选充宿卫。从取江州,战康郎山及泾江口,复克英山诸塞,擢管军百户。洪武四年,都试百户诸善用枪者,率莫能与铭抗。累官至长淮卫指挥金事,移守温州。上疏曰:“臣所领镇,控岛夷,城池楼橹仍陋袭简,非独不足壮国威,猝有风潮之变,挥御无所,势须改为。”帝报可。于是缮城浚濠,悉倍于旧。加筑外垣,起海神山属郭公山,首尾二千余丈,宏敞壮丽,屹然东浙巨镇。帝甚嘉之,予世袭。铭尝请告暂还和州。温士女遮道送迎。长吏皆相顾叹曰:“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节选自《明史·王铭传》)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3分)

与吴军A战B太湖C流矢中D右臂E引佩刀F出G其镞H复战。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指条目、纲目,在文中的意思与成语“巧立名目”中的“目”意思相同。

B.拔,指攻克,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后秦伐惠,拔石城”中的“拔”意思相同。

C.外,指向外,“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表示向西,两者用法相同。

D.速道,指阻挡道路,文中是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公建议武王在选任将帅前,要从“五材十过”等方面对这些人进行综合考察,这对战争胜负和国家存亡都至关重要。

B.王铭追随元帅俞通海在采石攻打蛮子海牙时,从作战开始就率领士兵冲锋陷阵,之后被选拔充当奇兵,多次立有战功。

C.王铭曾独自突入敌阵,即使被敌兵操刺伤脸部,仍能三进三出敌营,杀敌颇多,因此获得赏赐且被选为皇帝的警卫。

D.王铭随从作战,攻取了江州,在康郎山和泾江口一带作战时,又攻克了英山的各个营寨,凭借功劳被擢升为管军百户。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5分)

(2)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李白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注]①九华,即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韦仲堪,李白好友,时任青阳县令。②九江,这里指长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开篇回忆自己曾经放舟长江,遥望九华,交代了本诗的写作目的。

B.诗的五、六两句写诗人欲寻同伴共游九华,故想要振臂一挥发出召唤。

C.李白在诗中运用了“云松”这一意象来隐喻友人超尘脱俗的不凡气质。

D.本诗以古风形式呈现,格律相对自由,语言洗练自然,风格清新飘逸。

15.本诗“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两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6分)

(1)苏轼的作品中多有跟曹操的战船有关的句子,《赤壁赋》中的“                   ”写出了曹军大军压境的壮阔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则形象地描绘出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2)(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曲在一个高潮之后,陷入寂静,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描述的两句是:“                   ”。

(3)诗人们喜欢在诗歌里描写“剑”,因为“剑”不仅是古人常常佩戴之物,也是他们人生志向、情感表达的载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最初那五六天,水车就像精壮的小伙子似的,它那“杭育,杭育”的喊声里带点儿轻松的笑意。水车的尾巴浸了浅绿色的河水,辘辘地从上滚下去的叶子板格格地憨笑似的一边跟小河亲了一下嘴,一边就喝了满满的一口,即刻又辘辘辘地上去,高兴得嘻嘻哈哈地把水吐了出来,马上又辘辘地再滚了下去。

然而小河也渐渐瘦了。水车的尾巴接长了一节,它也不像个精壮的小伙子,却像个瘦长的痨病鬼了。叶子板很费力似的喀喀地滚响,滚到这瘦的小河里,抢夺了半口水,有时半口还不到,再喀喀地挣扎着上来,没有到顶(这里是水车的嘴巴),太阳已经把带泥的板边晒成灰白色了。这样过了两天,水车的尾巴就不得不再接长一节。可是,像一个支气管炎的老头子,它咳得那么响,却是干咳。叶子板因为是三节了,滚得更加慢,更加吃力,轧轧的响声也是干燥的,听了叫人牙齿发酸。水车上的人,半点钟换一班。他们汗也流完了,腿也麻木了,用了可惊的坚强的意志,要从这干瘪的小河榨出些浓痰似的泥浆来!轧轧轧喀喀喀,远远近近的无数水车愤怒地悲哀地喊着。

17.下列句子中括号的用法与文中括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南方古猿的脑量(450—650毫升)高于一般化石猿类和现代类人猿。

B.能源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问题(能源、粮食、人口、环境)之一。

C.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D.扶持水车倚塍畔,翻翻龙脊超双踵。(蔡襄《和王学士水车》)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突出水车工作的过程是一个富有节奏感且充满愉悦之情的过程,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4分)

19.第二段有重叠形式“喀喀”“喀喀喀”、“轧轧”“轧轧轧”,说说它们和“喀”“轧”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①在论证的一部分中使用某一词语的一种意义,②在另一部分中使用这一词语的另一种意义,③会得出根据不足的结论,④但因为这些词语细听起来都是一样的,⑤论证人的言论便貌似有根有据了。⑥关键词语的语义不一致,⑦应该存在于论证不同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本来便被切断了,⑧而要使前提支持结论,⑨这种联系是不可或缺。这样的混乱,使前提不可接受,结论无法成立。

比如,“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第一处的“作品”是鲁迅“所有”作品的总称,而第二处的“作品”是“各个”作品的通称。这个关键词的词义不统一,结论“《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也就无法成立。

20.文中第1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而且不能改变原意。(3分)

21.请借鉴文中第2段的分析方法,对下述的言论进行分析。(6分)学校里的辅导员建议我上逻辑课。他说,逻辑教人如何论辩。但我觉得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论辩得太多了,所以不想学它。其实,我认为压根就不该开逻辑课,它教人逞口舌之利,只会给社会增加紧张气氛。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你问一些青年人:距离你家最近的莱市场在哪里?你父母在工作中有什么烦恼?你身边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未必能说得清。这类现象被称为“附近的消失”。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D

2. C

3. C

4. B

5. B

6.①水杨酸的历史:介绍了在现代制药技术没有普及时,含有水杨酸成分的柳树皮的广泛使用,含有水杨酸成分的柳树皮作为解热镇痛药物使用的历史悠久。②水杨酸的研究过程:以时间为序,从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介绍由水杨酸到阿司匹林的实验过程。③水杨酸的功能:详细介绍了水杨酸在植物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作为护肤品的重要配料具有的特点等。

7. A

8.①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更侧重于表现宋振中的心理与情感,使小说具有明显的抒情特质;②文本一采用儿童视角叙事,以孩童的天真烂漫与严酷的外部环境形成强烈对比,使宋振中的故事更加感人;③文本一采用亡者视角叙述宋振中遇害的情景及宋振中的身后事,呈现烈士的当代价值,角度新颖,引发读者思考。

9.(1)汪曾祺所谓“留白”,是指作家在构思、创作小小说之初,就要根据小小说的文体特点,对小说内容进行剪裁,以突出重点。(2)体现:①情节具有跳跃性。小说主要由父子相认、从师学习、告别犹友三个场景描写组成,情节之间并不连贯,体现了小小说在情节上的“留白”;②情节安排有详有略。小说详写宋振中的狱中生活,呈现其成长过程,略写宋振中遇害经过和身后事,使宋振中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10.CEH

11. A

12. B

13.(1)军队出征越过边境,规定的时日不到十天,如果不是灭掉敌国,就必定是己方军队被击破,将领被杀。

(2)我们这些人替天子管理百姓,百姓看到我们这些人去来十分冷漠,和王指挥相比我们很惭愧。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说:“怎样评论将帅的优劣得失呢?”太公回答说:“作为将领,有'五材’,有'十过’。”武王又问:“能再具体给我讲讲吗?”太公说:“所说的五材,指勇、智、仁、信、忠五种美德。勇敢就不可侵犯,智慧就不会淆乱,仁慈就爱护他人,诚信就不会欺骗人,忠诚就没有二心。所说的十过,指有的虽然勇敢但却轻易去送死,有的性情急躁而心中急于立功,有的秉性贪婪喜好食图小利,有的性情仁慈而不忍心伤害他人,有的虽然机智但胆小怯懦,有的虽然诚信但喜欢轻信别人,有的本性廉洁但不爱护他人,有的虽然有才智而反应迟缓,有的虽然性格刚强但十分自负(刚愎自用),有的天性懦弱喜欢依赖他人。所以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着生死存亡,战争的胜败全在将帅手中。将帅,是国家的辅佐大臣,先王一贯重视将帅的任免,所以任命将帅,不能不认真审察。因此说,大凡战争,不能两方面都获胜,也不可能两方都失败。军队出征越过境,为期不到十天,如果不是灭掉敌国,就必定是已方军队战败,将领被杀。”武王道:“说得很好。”

材料二:

王铭,字子敬,和州人。最初隶属元帅俞通海部下,随军在采石攻打蛮子海牙。因为王铭勇猛,被选拔充当奇兵。从作战一开始,他就率敢死队打喊着突击敌人,攻克了敌人的水寨,从此多次有战功。在太湖和吴军交战,中飞过来的箭射中右臂,拔出佩刀割出箭,又入战斗。俞通海慰劳了他。龙湾之战,追赶敌人北到采石,王铭独自冲入敌阵。敌兵拿他,伤了他的脸。王铭三进三出,杀敌伤敌人数超过自己军队人数。赐给文绮银碗,被选充当宿卫。随军攻取江州,激战康郎山和泾江口,又攻克英山各寨,被提升为管军百户。

洪武四年,考察百户中各善用枪的人,大抵没人能与王铭抗衡。积功升官到长淮卫指挥金,调任守卫温州。上奏说:“臣所管辖的地方,对外控制海盗(倭寇),城池楼橹因陋就,不仅不能壮国威,如突遇大风潮水的变故,便没有办法抵御,势必要进行改造。”太祖复照准。于是修缮城池和濠沟,全都比过去规格增加一倍。加筑外墙,从海神山开始连接公山,头尾长二千多丈,宏伟宽敞壮丽,屹立东浙巨镇之中。太祖十分赞赏,给予世袭。铭曾请求告假暂时回到和州。温州的百姓阻挡道路迎送。长官都相视叹息道:“我们这些投入战斗。俞通海慰劳了他。龙湾之战,追赶敌人北到采石,王铭独自冲入敌阵。敌兵拿槊刺他,伤了他的脸。王铭三进三出,杀敌伤敌人数超过自己军队人教。赐给文绮银碗,被选拔充当宿卫。随军攻取江州,激战康郎山和泾江口,又攻克英山各寨,被提升为管军百户。跟洪武四年,考察百户中各善用枪的人,大抵没人能与王铭抗衡。积功升官到长淮卫指挥佥事,调任守卫温州。上奏说:“臣所管辖的地方,对外控制海盗(倭寇),城池楼橹因陋就简,不仅不能壮国威,如突遇大风潮水的变故,便没有办法抵御,势必要进行改造。”太祖批复照准。于是修缮城池和濠沟,全都比过去规格增加一倍。加筑外墙,从海神山开始连接郭公山,头尾长二千多丈,宏伟宽敞壮丽,屹立东浙巨镇之中。太祖十分赞赏,给予世袭。王铭曾请求告假暂时回到和州。温州的百姓阻挡道路迎送。长官都相视叹息道:“我们这些人为天子治理百姓,百姓看到我们去来十分冷漠,和王指挥相比我们很惭愧。”

14. A

15.①想象雄奇,比喻不凡:在诗人眼里瀑布犹如天河倾泻的绿水,山峰宛如秀丽摇曳的九朵芙蓉。②炼字精工,别出心裁:“挂”字化动为静,“出”字化静为动,既写出了远景山水的特征,又充满灵动之美。③画面感强,情景交融:此二句尽显九华山水的灵秀之美,诗人的喜悦之情融于景中。④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此二句既承接上文昔时江上遥望之忆,又开启下文欲邀伴同游之兴。

16.(1)舳舮千里 樯橹灰飞烟灭

(2)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3)示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17. B

18.①运用“漫”“滚”等动词,并借助叠词、拟声词、长短句以形成鲜明节奏,强化了过程的节奏感:②运用比拟手法,并反复使用“了”和“辘辘”以形成旋律,凸显了劳作的愉悦之情。

19.①“喀”是人的咳嗽声,“喀喀”“喀喀喀”形容水车运行越来越艰难的状态。②“轧”是机器运作声,“轧轧”“轧轧轧”形容水车运行越来越顽强的情态。

20.④但因为这些词语乍听起来都是一样的(但因为这些词语初听起来都是一样的)⑦本来应该存在于论证不同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便被切断了⑨这种联系是不可或缺的(这种联系不可或缺)答对一处,给1分。

21.示例:第一处的“论辩”指的是正确使用证据和推理来支持观点的过程,而第二处的“论辩”指的是逞口舌之利的争吵。这个关键词的词义不统一,结论“逻辑课只会给社会增加紧张气氛也就无法成立。答对词义辨析给4分,答对第一处给2分,答对第二处给4分;答对结论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2.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