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道长无常 2024-04-08 发布于河南

长头发,浓眉毛,络腮胡,外表看他是一个粗犷大汉,实际却干着能工巧匠的活。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他的一双巧手,让即将落寞的实体书籍摇身一变,成为了绝美的奢侈品。

在数字化盛行,人人都捧着电子书看的年代,他却反其道而行之,想要撑起实体书籍的一片天地。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为此,他放弃了自己航天专业的铁饭碗,一头扎进书的海洋,花费13年的时间苦心钻研一项手艺。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没有经验,没人支持,更没有收入,他硬是靠着吃馒头就咸菜,坚持钻研,将这项失传千年的技艺掌握在了手中,成为80亿人中的独一份。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与书的不解之缘

青年名叫张晓栋,出生于河北张家口,父母是普通工人,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打工。

虽然不是书香门第,但张晓栋的父母都很喜欢读书,家里有一间库房堆满了父母买来的书籍。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每当父母出去工作时,无聊的张晓栋就会钻进库房,拿几本书出来看,这也是他小时候打发时光的唯一方法。

但由于年龄太小,很多书张晓栋都看不懂,只能勉强看看书上面的插画,即便这样,张晓栋还是很满足,觉得自己学到了东西。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书上面工整的文字,精美而恰到好处的配图,也让张晓栋感觉到了书籍的魅力,读书时,张晓栋焦躁的心总是能归于平静。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就这样,张晓栋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能上学的年纪,他也喜欢独来独往,在大学里,图书馆成了他最喜欢的地方,一待就是一整天。

长久的接触书籍,张晓栋突然想知道书籍是怎么制作的,带着这个疑问,他看了几部关于制书的著作,一下子就被其中的方法吸引了。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但他也没想过从事制书方面的工作,毕竟自己没一点经验,而且这和自己的专业一点也不对口。

2006年,张晓栋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毕业,还在对口专业找到了铁饭碗,但他始终割舍不了对书籍的热爱,于是转头去了一家书籍印刷协会工作。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特殊的2008年,他选择逆流而上

在协会中,张晓栋接触到了很多书籍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对于书籍的认识越来越深。

2008年,移动互联网兴起,带动了不少电子产业,很多人选择数字化发展,但张晓栋却反其道而行之,看着电子书逐渐成为主流,张晓栋想要做点什么,让实体书也有一席之地。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他觉得书籍是立体的,读者打开一本书,应该能感受到眼、耳、鼻、舌、身、意的全方位体验。

可他一时间又找不到方法实现这种构想,直到有一天,他偶然看见了一种传统的书籍装订方法。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这种方法叫龙鳞装,是一种古老而又小众的书籍装订形式,甚至很多专业人士都没听说过,但张晓栋却看的如痴如醉,这正是他苦苦追寻的书籍装订形式。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龙鳞装又叫旋风装,是古代的一种书籍装帧技艺,它起源于唐朝,书中记载,唐朝的书籍装订方式大体有三种,分别是卷轴装、蝴蝶装、龙鳞装。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卷轴装比较常见,就是将整幅书信或画作规整在一起,然后两端接上圆柱轴,最后将其卷成束即可,现在很多古籍也采用了这种装订方法。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蝴蝶装始于唐末,《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拿的通关文牒,其装订方式就是蝴蝶装,在那个年代算是为数不多的硬装书,其书页翻起来就像一只翻飞的蝴蝶一般,因此得名。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至于龙鳞装,则是一门极为冷门的技术,所会之人很少,因为它专供皇家使用,在民间几乎绝迹。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从规定上就能看出来,龙鳞装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格,都要比前两种更厉害,皇家专用自然用最好的。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这种装订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以长纸做底,书页鳞次有序的相互交错,彼此之间黏贴在一起,收起来是一个完整的卷轴,外表看起来也平平无奇。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但是一旦打开这个卷轴,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眼前的书仿佛活了一般,书页随风飘起,好似龙鳞翕动,在规律之间呈现一种立体之美。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由于技艺要求高,而且只能用于皇家,所以历史上关于龙鳞装的方法记载很少,可以说基本绝迹,流传下来的只有只言片语。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张晓栋了解后,也知道这项技艺的难度,可他就是要做常人所不能做,为了给实体书附上灵魂,他选择迎难而上。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苦心钻研13年

张晓栋虽然接触了不少书籍的装订,但是对于龙鳞装来说,他也是纯门外汉,只能去请教一些书籍装订的前辈。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因为不认识老师,他只能厚着脸皮去拜访,经常站在门外一等就是好久,而这些前辈知道张晓栋愿意传承这种古老技术后,十分欣慰,愿意教他和他一块摸索。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渐渐的,张晓栋就有了初步构思,于是他决定尝试制作。

第一步他要选择纸张,古代龙鳞装一般选择的纸张较硬,可以两面书写,但张晓栋却想选择柔软一些的纸张,这样书籍会更轻盈,翻页时也会更好看。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他买来几十上百种纸,探究其柔软度和着墨程度,为了寻找最适合的材料,张晓栋费掉的材料都有一屋子那么多,七八个月后,他才找到一种合适的纸。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开始制作时,他又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好不容易做成的东西,经常因为一个步骤就会毁于一旦,因为龙鳞装不允许有一点褶皱。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一把尺子,一把刀,一支尺子,一根笔,张晓栋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耐下心来制作,终于,在他的努力下,最后的熨烫和粘贴工作完成了。

可这个作品他并不满意,他要精益求精,日复一日下去,张晓栋没了工作,没有人支持,没有人理解,没有收入,只能靠吃馒头,吃咸菜生活。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但他依旧要坚持做龙鳞装,他只专注于手中的吹风机,还有翘起的书页,终于一次次练习后,张晓栋孰能生巧,掌握了龙鳞装的窍门。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13年的时间里,他只做了7本书,几百页的纸张,粘贴有序,0.1毫米的误差都不能有,在他制作最得意的作品时,通常还要带上手套,完成复杂的50多道工序。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张晓栋还将古今结合,升级了龙鳞装,400斤重的《红楼梦》、8米长的《金刚经》等等,都是他带给世界的宝藏。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结语

如今张晓栋被认定为唯一的龙鳞装非遗传承人,获得了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世界上没有人能复刻。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在他做展览时,作品依次打开,宛若游龙,很多外国人表示,虽然看不懂书中的文字,但是能感受到其中的力量,感受到这项技艺的精美,以及背后辛苦的付出。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张晓栋觉得这就足够了。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