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那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日进志 2024-04-08 发布于广东

这是日进志第 434 篇原创文章




邀特别的你同行,记得关注我们哦

“我对世界的认知一直在变” 

最近丢了本图书馆的书,买了本新的回来,准备还回前,再它看一遍。

“再”字并不恰当,正是因为之前不大想看到处乱放乱塞,才使得它遍寻不着。但这本书又相当讨喜,是我喜欢的作者,包括它在内的两本姊妹篇的书以前也看过,不过… 呃,你猜对了,我忘记了这本曾经看过的书。

准备还之前倒着一篇篇读,有时大笑有时傻笑。摘出一些来分享给大家吧。

1


德国作家罗尔夫·多贝里 (Rolf Dobelli) 这两本轻松有趣又开卷有益的书分别名:《明智行动的艺术》和《清醒思考的艺术》。

《清醒》这本副标题是: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 52 种思维错误。嘿,随便挑几个看看,你中招没?通常摘自每一部分最后一段,既是小结,又故事性十足,非常幽默。

2


行动偏误

为什么不行动光等待是种痛苦

如果花时间等待刚好让你做出了正确决定,你得不到荣誉、得不到勋章、得不到刻有你名字的雕像。相反,如果你表现果断、行动敏捷, 形势好转了 (哪怕纯属偶然),那么,你就大有机会受到祝贺或成为年度最佳员工。社会更喜欢下意识的行动,而不喜欢有意义的等待。

结论:在不明情形下我们会产生要做点什么的冲动,随便什么 — 不管它有没有帮助。之后我们会感觉好受些,虽然其实什么也没有好转 — 事实甚至往往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情况不明,请你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直到你能更好地分析形势。你要克制自己。“人类的全部不幸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待在他们的房间里。”帕斯卡尔就曾经这么写道,在他的书房里。

联想偏误

为什么经验有时让人变蠢

在电话营销和电子邮件营销之前的时代里,小商贩会挨门逐户地推销他们的货物。有一天,小商贩乔治·福斯特经过一座空房子 — 但他不知道里面无人居住。一处小小的煤气泄漏让那座房子几星期来充满了易燃的煤气。不幸的是,门铃坏了。当福斯特按铃时,溅起一星火花,房子爆炸了。福斯特不得不被送进医院,幸好他很快又重新站起来了 — 但由于他对门铃按钮的恐惧是如此强烈,他许多年都不能再从事他的工作了。他非常清楚,这么一种意外事故是多么不可能重复发生,但他的理智怎么也无法将这归咎于错误的情感联系。

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没有谁讲得比马克·吐温更贴切了:“我们应该注意,一个经历里隐藏着多少智慧,我们就只吸取多少 — 不要多;好让我们不像坐过热灶台的猫一样。被烫过的猫永远不会再坐到热灶台上去 — 这是对的;但它也永远不会再坐到冷灶台上去了。”

自我选择偏误

请不要惊讶有你存在

自我选择偏误无所不在。营销负责人经常会掉进它的陷阱。例如:一家时事通讯报社给他的客户寄去一张调查表,旨在调查他们觉得这份时事通讯报有多重要。可惜只有订阅了这份报纸、尚未退订的客户收到了调查表 — 也就是对报纸较为满意的客户 (其他人不再做样品)。结果这调查自然是无用的。

特别有趣的是最近的一项电话调查:一家公司想查明每个家庭平均有多少部电话 (包括座机和手机)。在分析调查结果时,他们居然对没有一个家庭声称没有电话而感到吃惊。这真是太可笑了!

不作为偏误

为什么你不是答案就是问题

不作为偏误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更喜欢让某人自己撞上刀口,而不愿直接伤害他。投资者和经济记者们感觉不研发新产品不如研发错误产品严重,虽然两者都会导致公司破产。我们觉得死抱着几年前买的一堆差股票不卖不如卖了再买错股票严重;不在一座煤电厂安装废气清洗器不如因成本原因拆除废气清洗器严重;不给自己的房子安装隔热层不如为了取暖燃烧明火严重;不申报收入不如伪造纳税资料严重 — 虽然结果都是相同的。

不作为偏误很难辨认 — 放弃行动不像采取行动那么容易看出。我们不得不承认,1968 年的欧洲学生运动看穿了不作为偏误,提出了一个醒目的口号来反对它:“如果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替代途径

恭喜你赢了俄罗斯轮盘赌

有一回共用晚宴时,纳西姆·塔勒布建议扔硬币决定由谁埋单。结果他赢了。这情形令我不舒服,因为他是来瑞士做客的。我说:“下回由我埋单,不管是在这儿还是在纽约。”他思考了一会儿,说:“考虑到替代途径,你其实已经支付了这顿晚宴的一半了。”

结论:风险从来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因此,请你时刻考虑你有什么样的替代途径。比起你通过无惊险的平凡途径 (比如从事律师、牙 医、滑雪教练、飞行员或企业顾问的辛苦工作) 获得的成功,别拿通过冒险的替代途径获得的成功太当真。蒙田怎么说来着:“我的生命充满不幸 — 这些不幸大多没有发生。”

享乐适应症

你为什么应该缩短上班路程

要是我们能够准确地知道,一辆新车、一个新事业、一段新恋情会让我们多么幸福,是不是就好了呢?那样我们做决定时就可以更加明确,也不会不停地暗中摸索了。是的,那样可能就好了。这里有一些科学的建议:

(1) 请你避免很长时间也不会习惯的负面效应,例如往返交通、噪声、慢性疲累等:

(2) 请你对物质的东西只期待短期效果,例如汽车、房屋、分红、中彩票、得金奖等;

(3) 持续的正面效应主要与你如何利用你的时间有关。你要设法让自己得到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自主权。

请你做你最爱做的事情 — 哪怕你要付出部分收入。请你为友谊投资。对于女人,隆胸具有长期的幸福效应;对于男人,则是升职 — 不过,只有当男人不与此同时更换对比群体时才会感到幸福。因此,如果你在升为首席执行官之后只跟其他的首席执行官们交谈,幸福感就会消失。

3


最后摘出的这部分“科学的建议”其实是最先吸引我注意、拍案叫绝的。“避免很长时间也不会习惯的负面效应”— 令人疲惫不堪的通勤、不健康的牙齿、总是隐隐不适的偏头痛、凌乱的常常找不着书的书架 (别看我!),这些并不会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负面效应,相反,随着时间流逝只会越来越糟,或隐忍浪费了太多本可以更美好的时间,那,何不立刻、马上想办法去解决它改变它?

花一段比较集中大块的时间精力,改善一件彻头彻尾不会自然消失的事,不亦划得来乎?

作者在自序里的这段也相当动人:


有关思维错误的知识让我更平静、更审慎:我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思维陷阱,并在它们造成重大损害之前予以避免。最重要的是,非理性的幽灵被放逐了 — 我手里有类别、概念和解释,可以用来轰走它。自本杰明·富兰克林以来,电闪雷鸣没有变少、变弱或响声变低,但不及原先令人害怕了 — 从那时起,我自己的非理性也是这样。

4


最近读的卡尔维诺 Italo Calving 《看不见的城市》,以马可·波罗向忽必烈 (可汗) 讲述口吻展开,由 55 个城市故事组成,亦真亦幻,整本书细碎繁琐,华丽又不乏阴暗;如果跟随作者,才能触碰到其间想象的世界,一整个世界。

结束时:


可汗已经在翻阅地图册里那些在噩梦和咒语中吓人的城市地图:以诺,巴比伦,野胡,布图阿,美妙新世界。

他说:“如果最后的目的地只能是地狱城,那么一切都没有用,在那个城市的底下,我们将被海潮卷进越来越紧的漩涡

波罗说:“生者的地狱是不会出现的;如果真有,那就是这里已经有的,是我们天天生活在其中的,是我们在一起集结而形成的。免遭痛苦的办法有两种,对于许多人,第一种很容易: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第二种有风险,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学习: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

“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这并不可耻,无可指摘,人亦可能活得不痛苦;

但“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学习”,有风险有痛苦,也并没多大把握,可能最终通往自由和自如,有叫幸福的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