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骨文之前有文字吗?良渚陶文、丁公陶文、龙虬庄刻符等早期刻符

 先秦考古杂谈 2024-04-08 发布于江苏
首先,我觉得这些就是早期的文字。良渚文化的、丁公陶文应该就是有一定意义的语句了。

良渚刻符

卞家山遗址陶片刻符

良渚文化玉琮上的刻符

在良渚文化的陶器、玉器、石器上都有发现。良渚刻符很多,可大致分为几类:

1.简单的刻符,很像是某种标记。

2.和商代甲骨文接近,甚至能从商甲骨文中找到原型。


3.介于图画与刻符之间,似乎可直接看作是象形字的前身。


但是,单件器物上只有一个或两个刻符,难以解读。

除此之外,比较重大的收获是1974年在苏州澄湖遗址,一口良渚时期的水井内出土了一件带有五个刻符的贯耳壶。

贯耳壶,口径8.8cm,通高12cm

《图画与符号良渚原始文字插图

第①个刻符很像是八角星纹。八角星纹流行于大汶口文化的彩陶上,凌家滩的玉器上也出现过,马家浜文化也有。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八角星纹是湖南高庙遗址的,距今8000多年,屈家岭文化也有发现。

但是,该怎么理解这个符号呢?可以说它可能具备一定的图腾的内涵,但是具体解释起来很困难。

第②个刻符“一”。

瑶山大墓出土的“豪华”玉钺

第③个刻符很像是“钺”的形象,并且还是一套配有瑁、镦的样子,这在良渚文化中能找到玉钺原型。

第④个刻符,很像是“五”。

第五个刻符,“↑”。

争议较大的是第四个刻符,有学者认为这是“会”,整句释读为“方钺会矢”。也有学者认为这是鼓的形象。

要知道的是贯耳壶只是一种普通的水器,而这件贯耳壶只是发现于一口废弃的井中,虽然历史上不少重要的物件都曾沉溺于井中,比如传国玉玺,但是这件贯耳壶上的刻符看起来很随意,不像是记载了“方钺会矢”之类重大事件的。

或许,其上的符号只是对这件贯耳壶本身所作的说明,比如,其所属、编号之类的,甚至可能是最早的“物勒工名”。

1986年、1987年陆续挖出了一批有刻符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其中一件带有十多个刻符的黑陶罐被认定为是良渚时期的。

刻符黑陶罐,阿斗摄于良渚博物院

《图画与符号:良渚原始文字》插图


李学勤先生认为,这些符号应从左向右逆时针排列。并因此释读出了一句话:


意思是朱㫃去到石地,在石的境界网捕老虎。

不过,这件是采集品,并且,不见得一定就属于良渚文化。发掘者也说“器物均在沙底发现,难以分清文化层次”。

《图画与符号:良渚原始文字》的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这件残罐的器型没有很突出的良渚特色,又是采集品,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它就是良渚文化的遗物。其刻绘线条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也与良渚陶器、玉器上的刻纹艺术风格不同。


不管这件属不属于良渚,至少,良渚文化的刻符数量都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的程度。何况,文字是文明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才会出现的,去看待这些刻符时还需放在整个考古学文化的背景来看。良渚文化似乎已具备了这个基础。因而,良渚文化的刻符,虽然仍是零零散散的,但意义重大。


这也是丁公龙山文化陶文的发现意义,龙山时代是一个关键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早期的城市文明,有了文字的需求。

不过,有学者认为丁公陶文可能与甲骨文不属于一个系统,史前考古学文化如满天星斗般,或许,在史前也存在有独立的文字。

也有学者认为,丁公陶文是当时的“俗体字”。

类似的还有龙虬庄刻符。


陶盆口沿残片上有刻符14个,释读:


以上几例是比较特别的发现,他们看起来像是连续的句子。

贾湖刻符

虽然只是零散的,但是,贾湖刻符与甲骨文太像了,字形像,载体均是龟甲,具有占卜的性质,因而,被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具有文字性质的契刻符号。

关于解读:

史前的刻符,过于零散了,解读出来的内容多只是日常“流水账”,大部分刻符更是难以解读的,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本身的历史价值,不可否定的是他们中的一些就是原始文字,比如,贾湖龟甲上的刻符、大汶口陶尊上的刻符、陶寺的刻符等等,所以,大可不必过于去苛求一定要解读出他们本身的含义。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