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之旅:南塘印象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24-04-09 发布于广东

...................................................

图片

作家们在建宁寨采风

沈洛羊摄

南塘印象

●彭大星

陆丰市的南塘镇,几年前因应邀参加华山书画院成立的活动而匆匆去过,后来一直没怎么关注。直到最近与文友再次走进南塘,才知道南塘竟然有很多吸引人的故事,让你流连忘返。尤其是那些富有历史意义的古村落和精美的雕塑,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响溪尾村的外围墙,虽然略显完整,但已残破严重。村内保存完好的房屋已不见多少,相对完好的是常见的祠堂。村门楼前的几对旗杆夹,诉说着当年的繁华。据说,这里疑似是民国时期文化名人温源宁的故乡。我们无从考证是否属实,但有一点不容置疑的是,温源宁确实是我们以前称之为陆丰这个包括陆河、五云区域的人,他更是温氏族人的骄傲。

前往建宁古村落的路上,一对散落在路边杂草丛生的比斗还大的石轱辘引起了文友极大的兴趣,大家围成一圈,七嘴八舌在猜测是何方怪物?市作协王万然主席热情地解释:这是绞甘蔗汁用的。然后比手划脚地解说完,然后自嘲:不小心暴露了年龄。确实,知道这东西的人肯定不是年青人了,包括我。我家以前收的甘蔗就曾用这种石轱辘榨取蔗汁,然后加工制成了红糖。

我知道这石轱辘是干啥用的,更重要的我被面前不远处一堵高大的土墙所吸引。

这就是建宁古村落。与响溪尾村一样,外围墙也是由三合土夯筑而成。虽然没有房顶摭风挡雨,墙体依然挺立,时间在墙体上留下深深的烙印。走进村内,映入你眼帘的是残墙断壁,或是独立的一根或两根石柱,一面独立不倒的石墙。极少数的大门两边,还张帖着鲜红的春联,给寂寞的村里增添了一点点的生机。

小巷里,我们移步缓慢,探寻前人的足迹,与看不见的人来个心灵的交流。虽然没有雅典神庙般的雄伟壮观,但是这里,也是充满故事。同行的戴镜兵说,这村是红色革命旧址,1927年南昌起义后,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革命同志曾率领部队转移至此集结。

重游华山书画院成立时到过的华山古寺,一对石狮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它的造型,已经说明雕刻年代的久远。整个造型,比现代的石狮形象更意象了。它的头部,尤其是脸部,更接近舞狮的脸形。开玩笑的话,有点类似著名小品演员赵某某的脸形特征。果然,文友说这对石狮子是华山寺甚至南塘镇最古老的文物。它建造于清道光戊子年间,距今几百年了。岁月使石狮满身伤痕,嘴巴、耳朵,几处后人修补的痕迹清晰可见。两只石狮子一雄一雌,相距数米,互相对视,并无狮子的威严,倒显得憨态可爱,其乐融融。也许这是所处佛门之地的缘由吧。

我曾数次参观过广州的陈家祠,为祠内雕塑工艺品艺术之高超而折服。在丰湖观,我见到了与陈家祠不相上下的雕塑。

海陆丰从不缺少能工巧匠,这里的祠堂、寺庙,总是做得如艺术殿堂一般,充分展示了海陆丰人的聪明才智。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新桃”就是门神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丰湖观侧门的那两对门神,其中一对便是我们熟悉的秦琼和尉迟恭。门神很高大,几乎占了整块门板,画得是相当的传神、威严,且布局巧妙,颇具气势,充分说明技艺之高。在我的印象中,可能只有陈家祠的门神可与之相媲美了。

观内观外,雕梁画栋,尤其是屋顶,历来是艺术的精华所在。丰湖观屋顶的巨龙、人物、鸟兽、花草等雕塑让你叹为观止。正如《阿房宫赋》所描述的“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那些色彩鲜艳的雕塑,在风吹日晒中也不会变色,这些色彩不是直接画上去的,而是用不同颜色的弧形瓷片帖上雕塑毛坯。弧形瓷片来源于烧制的专用瓷碗。艺工根据雕塑的需要,把瓷碗用钳子剪成一片片。比如龙身上的鳞片,就是众多不同颜色的瓷片组成的。因为是瓷片,所以历经风雨而不变色。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南塘古村落幸存下来的石墙、小巷、瓦房,寺观里的文物、雕塑,一砖一瓦,无不承载着人类文明厚重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来源:汕尾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